
記憶是一個奇怪的東西,越是久遠,越記得清晰,瓊芳.登曾經說:我希望能有種發明,能把記憶像香水一樣裝在瓶子裡多好。記憶就可以永不褪色,常年保鮮。什麼時候需要,隻要随時打開瓶子,你就仿佛又回到過去重新體驗那一刻。
當然這樣的願望恐怕沒辦法實作,但是腦海的印象把它們叙之于文字還是可能産生共鳴吧。泸州的七零後和八零後,經曆物質有匮乏到豐富的時代,但是我們的童年還是經曆了不少,不需要通過金錢來尋找的快樂,比如一些兒時的遊戲,對于今天吃着可樂漢堡,打着遊戲和玩這個各種高科技的玩具的孩子們來說,簡直土到極緻,但是這種土味的快樂,真是讓人懷念。如果你感興趣,就來看看下面這些當年泸州娃兒們的耍法(遊戲)吧,也許不經意間會勾起的兒時美好的回憶。
一、跳拱背(跳拱橋)
這個有點像今天體操比賽的跳木馬,不過這個木馬是人來做的,它更像拱橋的形态,是以泸州人簡稱跳拱。
有兩個人就可以玩了。玩時一人彎腰作拱,衆人離數步起跑騰躍而過。跳一輪,拱升高一次,直到有跳者失敗,由敗者作拱繼續又跳。
有的還分以下幾種:
①全身跳一一先跳俯伏低姿勢,後跳背拱中姿勢,再跳站立低頭高姿勢;
②連續跳——先跳過的人,馬上作拱的姿勢讓後面的人跳,如此輪番跳到盡興為止;
③扣手跳一一以兩人扣手做跳架,先低後高,其他人依次跳,跳不過者換作跳架。此遊戲,泸州主要在兒童遊戲居多,因為大人重量不一,很難掌握,但是非常有趣味性。
二、滾鐵環
滾鐵環,舊時傳統兒童遊戲,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國。玩家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
以鐵鈎推鐵環在地面滾動前進。能越斜面起伏障得、轉彎,速度較快,能在單染上滾者為優。泸州多在三十多年前國小及中學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如今已成為回憶了。
二、鬥雞
這個可不是兩隻公雞相鬥,這在北方叫撞拐子,我們泸州叫鬥雞。鬥雞是鍛煉平衡和耐力的一種遊戲。遊戲至少要兩個人,彎起一腿來,北京人叫做拐起腿來。這個遊戲,就是一條腿向前拐着,可用手搬住,雙方人用單腳一蹦一跳地對撞,用那條拐着的腿互相碰撞,誰被撞得失去平衡,拐着的腿放下來了,誰就輸了。
四、蛇抱蛋
一人為“蛇”,以三小石為蛋,“蛇”以腳蹬着搶蛋人的下肢為勝,被蹬人換來當”蛇“,三蛋搶完,”蛇“沒蹬到人,罰一科目重來。
五、太平天國(沒有硝煙的戰争遊戲)
這個遊戲是我小時候最愛玩的,因為這裡仿佛是個戰場,看不見硝煙。這個遊戲唯一與太平天國有關系的地方是要有這四個字而已,至于其它,完全沒有任何聯系,是以,改成甲午戰争也無不可喲。
怎麼玩呢?隻需要兩個人,可以用一個作業本和兩支筆,也可以用粉筆,在地上,先各自畫一個田字格,然後開始猜拳,赢一次,寫一筆畫,直到把這四個字寫完,先寫完的人就可以開始一筆一筆地建城堡,插旗幟,修彈藥庫,裝子彈,這些都需要一筆一筆地進行建設。如果子彈庫建好,你已經開始有子彈的時候,你如果再赢了,你可以擦去你自己的一顆子彈,同時擦去對方的一個筆畫,這樣對方就必須把字補完整後才可以使用彈夾,當然如果你一直赢下去,就可以把對方的底盤劃的支離破碎,這樣的感覺真爽。
六、鏟(砍)青果
這個遊戲現在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但七零和八零年代的泸州人,一定玩過。什麼是鏟青果或者砍青果。其實我們習慣叫宰,就是用一塊木闆或者乒乓球拍,把一塊木頭打磨成青果的模樣,泸州盛産青果,就是橄榄,它的樣子,兩頭尖,中間圓,有點像紡錐,打磨木頭需要花點時間和力氣,有點小夥伴在大人的協助下,木頭打磨的比較惟妙惟肖的像青果的樣子。
把青果放在地上,用木闆或球拍的邊緣,去敲打,我們叫鏟、砍或者宰,這是一種巧力,青果球尖如果剛剛打到合适的位置,就會跳起來,立即平放球闆,好像颠球一樣,看誰颠的最多為赢,也可以最後把球颠高,用力打出去,比誰的距離遠為赢,總之這個玩法,非常有創意和技巧。當年有自己的球拍和青果球,吸引小夥伴那是很棒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