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舌尖上的羅江花生

羅江花生制作技藝

青藤藤,開黃花

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本期“走進非遺”要向大家介紹的是

舌尖上的羅江花生

基本情況

羅江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一直種植着大面積的花生。《醒園錄》中詳細的記載了腌落花生的方法——“将落花生連殼下鍋,用水煮熟,下鹽煮一二滾,連汁裝入缸盆内,三、四天可吃。又法,用水煮熟,撈幹棄水,腌入鹽菜鹵内,亦三四天可吃。又法,将落花生同菜鹵一起下鍋煮熟,連鹵裝入缸盆,登時可吃。若要出門,撈幹包帶做路菜不壞。”這種傳統腌制落花生的“三法”,就是羅江花生最初的制作工藝。

在上世紀60年代,四川天府花生廠落戶羅江,其生産工藝就是采用羅江本地落花生,用傳統工藝加現代技藝生産出了聞名于世的天府花生。羅江花生其傳統制作技藝得到進一步升華。延續至今,在羅江,現還有數十家生産羅江花生的企業在生産和制作羅江花生系列産品。其代表企業有四川老竈煮食品有限公司、德陽市樂明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德陽蟠龍食品廠等。

舌尖上的羅江花生

曆史淵源

羅江花生出産于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上百年來,縣境内濘水、㵽水兩河沿岸的百姓一直有種植花生的曆史,清代著名食譜《醒園錄》中對花生的傳統制作有詳盡的記載。

清末民國時期,大多采用鹹、泡、洗、鹵、煮,曬幹的帶殼鹹幹花生的加工方式,1951年羅江首屆合作社改用柴火烘幹揀練分色出售,1960年代成立花生廠,轉為外貿企業,正式注冊天府花生,實行半機械化生産。外銷東南亞,内銷全國各省及香港地區。改革開放後,1980、1990年代,羅江鄉鎮企業及城周個體戶生産加工“羅江花生”達到50多家,注冊商行達10多個,從業務工者近千人。1999年“羅江天府花生”改制停産,個體生産經營戶向幾家民營企業集中。

舌尖上的羅江花生

傳承情況

代表企業:

一、老竈煮花生

姚必安在家庭鹵制羅江落花生的技藝上,仔細核對和根據《醒園錄》食譜制作羅江花生的古法基礎上,總結出“一泡一煮一悶二烘”的方法(姚敏榮),繼續保持傳統方法制作(姚帥),在保持傳統工藝的同時,形成了規模化、産業化、機械化、資訊化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四川老竈煮食品有限公司。

二、蟠龍鹹幹花生

張基祿在家傳鹽鹵羅江花生的技藝上,繼續保持羅江花生古法制作“一煮一腌一曬一炕”的制作技藝(張曉聰),傳承了父親技藝,開辦蟠龍食品廠,在傳承和弘揚的基礎上改良研發多個花生系列,現已将鹹幹花生藝傳于兒子張學,繼續将獨特的花生技藝繼續傳承發揚。

舌尖上的羅江花生

獨特技藝

羅江花生制作技藝,取自古法,成品形美“鷹嘴痩身”食之酥脆。在傳統制作的前提下,一切以自然為主,其産品綿綿悠香、自成一格,行銷全國,是羅江的一張美食名片。

舌尖上的羅江花生

體驗場所:羅江城區“四川老竈煮食品有限公司”;羅江區白馬關鎮蟠龍場“四川德陽蟠龍食品廠”。

體驗方式:參觀生産制作品嘗。羅江各食品商店有售。

文化獲得:豐富鄉村曆史記憶情懷,體味美食“常珍”帶來的愉悅。

轉自: 文旅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