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作為近幾年讨論較為熱烈的話題,藝術無疑對現當代社會産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即使你不喜歡藝術,各種媒體也開始宣傳令人捉摸不透的美學形式和當代藝術。從舊貨市場買來的物品,毫無技巧可言的繪畫。到底當代藝術為何發展至此,即打破了傳統藝術的倫理也開始變得奇形怪狀。

通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了解概念藝術的始末。是藝術的還是非藝術,是人類美學史的新突破還是單純的資本遊戲?

怪誕棋手的朋克行為—”小便池“的誕生

這一切都始于 1917 年 4 月,當時法國藝術家、知識分子馬塞爾·杜尚 (marcel duchamp) 一個棋手一個不太認真對待事情的”一般人“, 決定送出這個《泉》用于展覽,簽了名的“小便池”。這個展覽由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主辦。 而這個作品《泉》甚至不是杜尚他原創的主意。 而是來自于他怪誕的女朋友—男爵夫人艾爾莎·馮·弗雷塔格·洛林霍文(elsa von freytag·loringhoven),即使按照今天的标準,男爵夫人也是一位史無前例藝術家、詩人和真正的怪胎。不過那是另一個傳奇故事了。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艾爾莎·馮·弗雷塔格·洛林霍文(elsa von freytag·loringhoven)

當時,作為評委之一的杜尚化名“r. mutt”,送去了一個在公共廁所中随處可見的男用小便器,并在其上署名:“r.mutt”,這就是《泉》。這件作品立刻遭到了獨立藝術家協會的拒絕,當然,協會的人不知道作者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杜尚。看到同行們的反應,杜尚終于驗證了自己的預測,他明白自己的藝術觀念太超前,世人無法接受,于是他立即退出了獨立藝術家協會。而後,杜尚把小便器搬到博物館,用這個現成品向人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到底什麼是藝術品,什麼是藝術?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有多遠?現成品藝術成為杜尚最重要的藝術觀念。這無疑是有争議的,不僅達達主義雜志站出來為其證明,杜尚還發表了公開聲明, 這也是對藝術史的延續的預言: “噴泉是他親手做的嗎? 是與否,都沒關系。杜尚選擇了它。 從現實中取出一個普通的物體,放置成這樣, 《泉》的實際意義已經消失并遵循新的名稱和觀點得到實在的延續,杜尚為這個主題創造了一個新的想法。” 換句話說,小便池通過再定義神奇地變成了泉。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泉》就像一個沒有新衣服的國王一樣,觀念藝術就是這樣開始了, 作為笑話,作為嘲諷,作為對習慣用固有模式思考的無知人類的挑釁。從此藝術開始沒有了所謂的形式直到今天,它仍然遵循相同的模式: 自私的挑釁,對傳統思想的反思、怪異的表達和媒體炒作。而馬塞爾·杜尚被稱為觀念藝術之父, 2004 年,來自全世界500位權威的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公開認為《泉》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品,而這些推崇者們也就是杜尚曾經嘲笑的群體。毫無疑問,因為這個從不拘泥于形式的紳士成功的把藝術帶到了一個更多元與更深刻的領域。“不被固有束縛,拒絕與一切為伍”的精神也對各界影響至深。

合理且荒誕的産物—觀念藝術

觀念藝術是一種作品背後的思想(或概念)比完成的結果更重要的藝術,它在20世紀60年代作為一個藝術運動出現,這個術語通常指的是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藝術。

概念藝術藝術的定義原則是, 那個想法或概念比工作本身更重要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 天賦和藝術技巧在這裡并不重要。 很多時候概念性作品沒有由藝術家自己的制作,而是借由助理和聘請的技術人員通過工業技術手段完成的。 比如達明赫斯特的圓點畫,每件售價53,000 美元至 170 萬美元之間,并且價格還在持續增長。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hypothalamus acetone powder, 2012

他向我們解釋說作品呈現了表達了色彩的喜悅。我們不知道是不是顔色真實存在着歡樂,但我相信達明·赫斯特先生很享受來自他增長的銀戶數值的快樂。任何已經完成或是被發現的現成物品都可以被視為藝術品,隻要藝術家願意去為這件作品下定義,這包括死去的動物,或在公共場所的某些行為。一些藝術家完全否認藝術需要用實體物來表達其含義,轉而用文字來表達他們的想法。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spencer tunick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i will not make any more boring artjohn baldessari(american, born 1931)

大多數這些作品都是對轉型的商品藝術的批判運動,社會活動,反抗體制和一些觀念追求。是以這一切都歸結為想法, 而不是他們的物質表現。 由此,我們認識到兩件事的問題。

首先,觀念藝術家傾向于表達他們第一所産生的原創想法。藝術一直是具有深刻思想的,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材料和技術應用都是這些原創想法的一部分。如果将思想與物體區分來看,這是一種反藝術的行為,是非常荒誕的想法,同時整體的觀察思考也是觀念藝術所包含的另一個概念

二、那些憑借藝術技巧和思維在處理沒有聯系的想法而被稱為哲學家、詩人和藝術家。它們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了,而且在不冒犯大衆的情況下,已經超越了普通人太多的思維高度。此外,詩人和哲學家和我們一樣生存于世,就在我們中間,時常觀看者我們并對我們平庸的想法大笑起來。但是我們毫不關心。我們隻在乎他們的“價格“。這就是為什麼,觀念藝術是基于對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否定。不管是創作材料和技術本身還是社交禁忌等,否認并解釋普世價值進而産生行為及思維上的對立、産生沖突、公共醜聞等,都是對普遍意識形态的一種挑戰。

當代藝術世界最具争議的名字—審“醜”出現市場

事實上,概念藝術非常容易制作,不需要技巧和技術然而卻備受追捧也離不開其成功的市場營銷和媒體宣傳。我們無法繞開藝術的商業行為而獨立的在時代背景下讨論藝術。那我們就要提到另一個名字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史上最偉大的廣告營銷商和收藏家。

薩奇兄弟廣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公司成立之初,他們占領了silk cut香煙的廣告市場,薩奇兄弟曾受英國健康教育委員會之托,制作的一則反對早孕、未婚先孕,鼓勵使用安全套的公益廣告。廣告畫面上是一個挺着大肚子、眼神迷茫的“懷孕”男人,旁白是:“假如懷孕的是你,你是否會更加小心一些呢?”這則廣告令薩奇兄弟一炮走紅。

而真正使他們聲名鵲起的是1978年幫助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登上首相寶座的競選廣告:畫面上是排成長龍的領救濟金隊伍,标題“labour isn't working”(勞工不工作)一語雙關,諷刺工黨政策失效,無法解決失業問題,為保守黨赢得了民心,開始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也建立了薩奇兄弟廣告公司巨大聲譽。薩奇兄弟廣告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内成為國際一流的廣告公司。

除此之外,他在收藏領域開拓了另一片天地:在1969年,薩奇首度接觸收藏,購進了紐約著名極簡主義者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的作品;而在1985年,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畫廊“薩奇畫廊”。而在這期間,薩奇每年在當代繪畫和雕塑收藏上據說要花上數百萬美元。

了解觀念藝術其實很容易

sol le witt, selected works & interviewposted (非薩奇的藏品)

薩奇與其他将收藏品作為噱頭的富豪巨鳄并不一樣。他本人對當代藝術,尤其是美國的當代藝術的興趣在學生時期就展露無遺,他曾經就對“大膽,叛逆和标志性的事物”産生了迷戀。并沉迷于“貓王”普雷斯利和搖滾吉他手查克·貝裡的音樂,更永遠忘不了第一次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看到傑克遜·波洛克畫作時候的心理感受,稱其為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九十年代的英國,藝術市場開始蕭條,是要一些真正有“公關潛力”的藝術品作為新的美學傳達形式,薩奇作為具有叛逆性且對當代藝術充滿興趣的藏家開始利用資本和媒體将一批剛剛畢業且乳臭未幹的藝術家推入市場,其中就包括翠西·艾敏、達明·赫斯特、莎拉·盧卡斯等家喻戶曉的觀念藝術家。薩奇成功的利用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和對審美突破的需求将藝術市場進一步細分,挽救了當代藝術市場的蕭條。

薩奇被指責為單憑個人喜好和商業利益而枉顧藝術情感和價值的做法也成功的讓其發掘了一批有價值的藝術家,對于“藝術玩家”的薩奇而言,投資并炒作還未成型的觀念藝術家不但能夠幫助藝術事業的發展,同樣還滿足了他“獵奇”和“炫耀”的心理狀态,當然他對當代藝術的崛起貢獻不僅隻有這些。我們也不一一累述。

觀念藝術的成就—人類的“獵奇”需求

我們在探讨了觀念藝術的産生及商業上的推進才可能明白為什麼觀念藝術在時代背景下得到了良性的發展。其根本原因離不開觀衆的“獵奇”需求。

“獵奇心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奇心理。因為人自從出生就具備了思想,盡管早期隻是一種意識,但已經具備了好奇的本能,如嬰兒期,他的本能就是餓了吃,因為他不會用語言來說,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他的每一個動作,這是心理探求的期初表現,那麼他會因乳頭的形态,隻要是形狀接近的,首先灌輸到他大腦的映像就是往嘴裡送!當然這是很直覺的,随着慢慢長大,在此過程中,因為未知的人和事物,使他有一種想知道(學習過程)的欲望,從感性開始,再到手的觸摸,回饋到大腦,使未知的變為可知,固然過程是漫長的,以緻于伴人一生,好奇就是這樣,那麼引申到獵奇,可以說,隻是文字的表述問題,要說差別,就在于“好奇”是本能的,而“獵奇”是強迫意識的!

在此,我們首先要感謝媒體時代的産生,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資訊交流,同樣觀念藝術作為一種沒有固定評判的媒介,他的高價格和形式很容易制造文化熱點,在媒體的推動下,他的觀念藝術作品的思維得到一定的傳播,開放性的觀者可以輕易的達到“解放思維和完成自我教育”。不論是否建立在營銷事件之下,觀念的傳播擴散是一個事實,通過欣賞藝術品來認識自己的“愚蠢”是觀衆滿足自我審視的一種表現形式。追求純粹的形式感觀很難再滿足我們,過度的審美刺激形成了一種負擔而對固有認識的沖擊變成了我們觀看展覽的新的目的。同樣對于資本與物化的諷刺又成為了藝術家娛樂大衆的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

結語

觀念藝術作品重要的部分是其概念,而有形的表現并不重要。藝術家索爾·勒維特曾有過著名的論斷:“觀念是創造藝術作品的機器”;這标志了工業化最繁盛時期的手工藝貶值,以及訊息作為生産手段的時代的到來。藝術家利用現實材料構架出一種新的語言,在形式上它更接近于語言。觀念藝術不但摒棄藝術實體的創作,采用純粹傳達概念的表達方式,通過實物、照片、語言等方法,把一些現實場景在觀衆的心靈和精神中突現出來。而其美學追求也突破了形式,主要将記錄藝術形象由構思轉化成因式的過程,讓觀衆把握藝術家的思維軌迹;通過聲、像或實物強迫觀衆改變欣賞習慣,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語言是觀念的物質媒介它被陳述,同時可以無數次的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