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這是一組拍攝于1938年的雲南保山的老照片。保山,别名蘭城、永昌,位于雲南西南部。保山曆史悠久,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設定永昌郡,取“永世良久,昌盛繁榮”之意。保山境内有太保山,原名松山。明嘉靖三年(1524年)永昌改設縣治時,因其名與甘肅永昌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為縣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時。下面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938年,一起去看看那時的保山的樣子。

1938年,從城内的一座客棧的樓上俯瞰保山城區。保山古城是曆史上“西南絲路”末端的名城重鎮,自古以來農業和邊境貿易發達,被譽為“滇西糧倉”,保山盛産蔗糖、茶葉、香料煙、咖啡、熱帶水果等,玉器加工也有悠久的曆史,至今盛名不衰。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古城南門。南城門又叫“鎮南門”或“正陽門”。其舊址在今天正陽南路與龍泉路相交會處的北側。保山古稱永昌,昔日的永昌府城,不僅有“七十二條街,八十二條巷”、高聳厚實的磚城牆,高大雄偉的城樓與清澈流淌的護城河,而且還憑依一座青翠欲滴的太保山,是融山、水、城為一體的秀美城池。《景泰雲南志》記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永昌指揮使胡淵率領永昌軍群眾擴建永昌磚城時,仿照金陵城包鐘山的樣式,将城西的太保山圍在城牆之内,使永昌城原來的子城與母城合二為一,全城總共開了八道門。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古城東城門,東城門又稱“升陽門”或“青華門”。它是永昌城東城牆上唯一的一座城門樓,也是當時全城八大城門樓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其舊址在今天九龍路與保岫東路相交會處的九龍雕塑處。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街景,那時的街道是碎石鋪就石子路,街道一側是一家賣小吃的店鋪。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騰越鎮上的屠戶。騰越鎮地處騰沖中南部,有“翡翠城”的美譽。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街景,一個提着竹籃的面容清秀的姑娘。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在一所房子前聚集着 一群人,有大人有孩子,蹲在牆根的人們很可能是等待攬活的手藝人和勞力。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一片金黃的稻田邊,一個身披蓑衣的老人。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1938年的保山,一個在河邊趕鴨子的少年。

老照片:1938年的雲南保山,“古韻千年、畫裡山水”的永昌古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