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武威的朋友問條條子
你們武威,除了面皮子、三套車
米湯油馓子、沙米粉、羊羔肉
菜鍋子、油餅子卷糕外
還有什麼好吃的嗎?

哼!吃的,我們當然有!
武威的美食千千萬
作為一個道地武威人
條條子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除了我們常說的特色美食外
武威還有哪些可以讓外地人
瞠目結舌的美食!
1
轉百刀
兩頭尖尖肚兒圓
說的就是轉百刀
涼州女子一手輕按面張
一手運刀如飛
一排排色澤如玉的菱形面條
就呈現在你的面前
下鍋煮熟,趁熱用涼水一激
盛在碗裡,配以家常小菜
一碗口感美妙的
“轉百刀”拌面做成了
2
青稞面搓魚子
用天祝特産的青稞面為原料,把面切成小塊放在案闆上,先每隻手裡搓1至2條,搓到30厘米左右後把兩隻手裡的合并在一起,再用兩隻手同時來回搓成長60至80厘米,然後把面掐成指頭肚大小,搓成兩頭尖中間粗,長約2至3厘米左右的面魚。再用香油炝鹽末、芥茉、大蒜泥、醋、紅辣子等料。
這個搓魚子,并不是一種魚
而是形似“魚娃子”的一種面食
吃起來圓滑、松軟、香美可口
真的就像“魚娃子”
遊到你的肚子裡去了
3
麥索
清代涼州進士郭楷有詩雲
“莫嫌貧舍無兼味
尚有青青麥索餐”
用青稞制作的麥索
是武威極富特色的季節性小吃
每到青稞有八九成熟時,用鐮刀割下半熟不黃的青稞紮成把子,剪去穗頭上的芒刺,朝上放到鍋裡,把水加到剛剛浸過秃穗,生旺火,很快把水燒沸,然後細火慢煮,熟時把青稞從水中撈出,晾冷後,放在簸箕中搓去麥殼,便成青糧食,稍撒點鹽,吃起來有滋有味。熟青稞,放到石磨上碾成火柴棍粗細、長短不等的繩索狀,就是“麥索”了。
4
葫蘆雜碎
葫蘆雜碎也就是咱武威人常說的“羊雜碎”,用羊心、羊肺、羊肝、羊腰、羊腸、羊腦、羊肚、羊蹄、羊舌、羊頭皮等熬制再佐以紅油、羊油、花椒、姜皮、姜粉、蔥花、香菜、蒜泥、蒜闆、醬油、味精、陳醋等調味。
啃羊蹄、嗦羊舌、吃羊腦
品羊心、補羊腰、涮羊腸
填羊肚、嘗羊湯
嗯~這個味道想想都要流口水啊
5
滿族饽饽
涼州傳統食品晉記饽饽
是蔡晉雲祖傳三代的拿手本領
主要有糖火燒、燕窩酥、馬蹄酥
佛手酥、牛舌頭、茴香餅等
30多個品種
滿族饽饽色黃發亮、酥軟香甜
松脆耐嚼
不嘗一嘗,怎麼能安心
6
八寶鴛鴦鴿
八寶鴛鴦鴿是武威一道,雅俗共賞的珍馐。“八寶”并非用八種原料所烹,而是借用“八寶飯”之“八寶”命名。“鴛鴦鴿”也并非真的就是雌雄搭配了吃,而是産自涼州洪祥鄉的鴿肉,蛋白質含量很高,
肉質鮮嫩,味道鮮美
“地上半斤(八兩)
不如天上四兩”
贊美的就是洪祥的乳鴿
7
金魚發菜
“金魚發菜”要把雞脯、大肉、蛋清、澱粉、發菜這些原料做成精美的魚形,用黑木耳作魚尾,用海米做魚嘴,用櫻桃做魚眼。
8
栀子面
栀子面,把面揉好擀成薄薄的面張,切成指頭蛋大小的方片,才開始正式捏了,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面片,右手拇指把面片的另一角捏合住,然後再向左或向右捏半周,就成了栀子花形狀的面食。
你一口可能吃下十幾個
把一片如指甲大小的面片
捏成一朵朵可愛的栀子花
需要怎樣的精工細做可想而知
9
砂鍋豆腐
涼州砂鍋豆腐
是參考唐代名菜
砂鍋發菜湯的制作方法,
在烹調技術上
作了一些改進發展而來的。
砂鍋豆腐以砂鍋為炊具,鍋内裝入豆腐、粉條、蘑菇、鹹蛋、肉丸子、春筍及新鮮蔬菜,浮面蓋上一寸見方的雞丁,再加入雞湯和少許胡椒、桂皮、草果、生姜粉及适量的醬油、薰醋、精鹽,在旺火上燒沸即成。
10
涼州鹵雞
涼州鹵雞也叫涼州燒雞
涼州鹵雞的傳統制作方法
是嚴格選用肥嫩的童子雞作原料
精細制作而成
煮雞的鹵湯所用的調味品有醬油王醬油、白胡椒、丁香、大香、桂皮、草果、生姜、花椒、小茴香等。湯汁可連續使用,鹵湯越陳,燒雞越香。餐湯沸後,将已宰好洗淨的雞下鍋,放入少許冰糖、食鹽,同時視鹵湯的消耗情況,增添上水及各種調味品即可。
體大肉多、色澤金黃、
鮮嫩醇香、風味獨特
譽滿河西走廊。
11
高莊饅頭
高莊饅頭也叫甜水饅頭
是用麸酵配以優質精粉揉成發面
蒸制而成
白、暄、香,外形天圓地方
品味綿軟可口,無堿味,
且入口即化,極适宜老幼食用
12
羊肉香頭子
羊肉香頭子的面不是長的面
而是面段
擀好面後切成一樣的長度下鍋
羊肉的味道超級濃郁
一點也沒有難聞的羊膻味兒
隻吃一根面
就滿嘴都充斥着羊肉的香味兒了
扔一塊兒肉進嘴裡
仿佛自己已經奔跑在草原上了
說了這麼多好吃的!
下一次再有人問你,
你們武威還有什麼美食的時候~
就把這條資訊甩給他!
饞他個口水留下三千尺
來源:聚焦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