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孟加拉并不等于孟加拉國——事實上廣義上的孟加拉地區包含孟加拉國以及印度控制的西孟加拉邦,曆史上的孟加拉地區甚至還一度涵蓋過印度的比哈爾邦、特裡普拉邦和奧裡薩邦比哈爾邦、特裡普拉邦和奧裡薩邦。如今的西孟加拉邦是印度的一個邦(相當于我國的省),孟加拉國則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兩地生活的人口主要都是說孟加拉語的孟加拉人。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曆史上印度次大陸長期處于分裂狀态:事實上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印度更多隻是一個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從來都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古代的印度次大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國,而孟加拉正是印度次大陸衆多的土邦之一。這裡的孟加拉系指古代曆史上的孟加拉地區,包括如今印度境内的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特裡普拉邦和奧裡薩邦等在内。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在我國的諸多古籍中都對孟加拉地區的古代國家有過記載:《後漢書》中記載這裡有一個“磐啟國”;宋代趙汝适的《諸蕃志》記載這裡有一個“鵬茄羅”國;元代汪大淵所著的《島夷志略》記載這裡有一個“朋加剌”國;明代馬歡的《瀛涯勝覽》記載這裡有一個“榜葛剌“國。公元8~9世紀興起于孟加拉地區的波羅王朝一度統治過北印度絕大部分地區。12世紀時波羅王朝被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征服者推翻。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古代印度盡管在絕大多數時候并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世界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曾一度覆寫過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在内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和華夏文明以黃河、長江兩大母親河為依托發源起來相類似的是古印度文明同樣是依托于印度河、恒河兩大母親河發源起來的。但古印度的兩條母親河與華夏文明的兩條母親河卻有着很大的差異。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黃河和長江中下遊是适宜農耕的沖積平原,兩條大河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高山大河之類的天然地緣屏障阻隔;印度河與恒河之間卻隔着一片塔爾沙漠。雖然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但恒河流域也是印度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尤其是印度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孔雀王朝誕生于恒河流域,此後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漸向恒河流域轉移,與恒河流域地緣距離相對疏遠的印度河流域逐漸成為了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區。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古印度的地緣環境相對比較封閉:東、南、西三面均為海洋環繞,北部則是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從海上征服印度是不可能的,而要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征服印度也是不可能的。印度在地緣環境上唯一的缺口就是西北部的開伯爾山口: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外來征服者進入印度的必經之路。生活在波斯和中亞的遊牧民族不斷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經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流域。他們在這一地區大力發展伊斯蘭教。1526年德裡蘇丹國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卧兒王朝取代:具有中亞突厥血統的莫卧兒王朝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随後開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由于本土的印度教徒數量過于龐大,是以信仰伊斯蘭教的莫卧兒王朝無法将其完全同化,但通過向非伊斯蘭教徒征收人頭稅等措施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河流域站穩了腳跟。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至此印度河流域由信仰印度教的雅利安人占多數逐漸轉變為信仰伊斯蘭教突厥後裔占多數。莫卧兒王朝雖然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但這種控制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靠武力壓制的控制,地方上依然存在許多土邦王公,這些土邦王公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半獨立的國中之國。莫卧兒王朝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但為了避免過分刺激地方土邦王國并沒采取強制措施。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事實上除了早已伊斯蘭化的印度河流域地區外,整個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并沒接受伊斯蘭教,然而遠離印度河流域的孟加拉地區偏偏就成為了伊斯蘭教在次大陸的重要突破口——孟加拉地處南亞次大陸的東北邊緣地帶,僅西部與印度本部核心區恒河平原相毗鄰,至于北、東兩面在今天看來也與印度接壤,但已是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帶,在曆史上今天印度的東北部地區曾長期處于藏緬語族的民族控制之下。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加之德幹高原的地緣阻隔作用實際上使孟加拉成為了印度文明輻射的薄弱地帶,這自然使伊斯蘭文明在這一地區的傳播阻力大為減小。不過印度文明畢竟在孟加拉長期經略,而孟加拉又遠離其他伊斯蘭文明地域,是以并沒被伊斯蘭文明完全同化,而是形成了東部的伊斯蘭文明和西部的印度教文明并存的獨特格局。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17世紀末一些來到孟加拉地區的英國人要求在當地建立貿易點,當地官員就随便給了英國人一塊條件很差的土地。然而當地人眼中的“差地”在英國人眼裡卻是一塊風水寶地:這塊地方三面臨河、一面臨海。在戰略層面來說是易守難攻,在經濟上來說是建造深水港的優選之地。英國人在當地修建城堡、招募軍隊。随着人口的增長使這裡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城市——這就是如今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爾各答。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公元1757年英國人和孟加拉軍隊為争奪加爾各答的實際控制權在孟加拉地區的普拉西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戰争。英國人在普拉西戰役中以七十五人死傷的代價大獲全勝,進而确定了英國人在孟加拉地區的統治地位。此戰後英國以加爾各答為基地向整個孟加拉地區乃至整個印度次大陸擴張,最終加爾各答是以得以成為英屬印度的首府。英國為友善自己的統治就對印度土邦王公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在英國直轄地區之外英國仍認可土邦王公相對獨立的權利。在宗教問題上也是對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而治之。在二戰後英國的殖民體系崩塌這一大背景下英國人從印度撤離也就成為了必然。1947年英國人從印度次大陸撤走之前按宗教信仰原則将原英屬印度殖民地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部分,随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為獨立國家。《蒙巴頓方案》把宗教信仰作為劃分印巴邊界的唯一依據。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劃界完全沒考慮曆史、文化、民族等各方面因素,是以在實際的印巴分治過程中未免遭遇一些尴尬處境:當時的孟加拉地區東部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而西部地區則主要信奉印度教。是以孟加拉地區在以宗教原則為核心的分治方案中被一分為二: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西部地區被劃入印度,最終演變為今天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信奉伊斯蘭教的孟加拉東部地區則被劃入巴基斯坦。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然而此舉埋下了一個重大隐患:東部孟加拉地區與巴基斯坦本土并不接壤,兩者之間隔着印度的龐大國土。巴基斯坦的主體部分位于西部地區,東部的孟加拉地區(當時稱東巴基斯坦)實際上成為了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即使在資訊資訊已相當發達的今天擁有飛地的國家也屈指可數,在上個世紀的南亞地區以巴基斯坦的國力要控制這樣一塊飛地可想而知有多難。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印巴分治完全是以宗教信仰作為依據,卻忽略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在民族文化上幾乎是完全不相通的:西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其次是信德人、普什圖人和俾路支人,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東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孟加拉人,其母語為孟加拉語。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為加強對遠離本土的東巴基斯坦的控制就在這裡強制推行烏爾都語,以試圖徹底同化東巴基斯坦地區。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然而這引起了東巴基斯坦人民強烈的抵觸情緒。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國内經濟建設上始終偏重于西部本土,而對東部飛地則顯得不太上心。久而久之雙方的恩怨日積月累。地理上的互相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以及東部人民認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綜合在一起使東巴基斯坦對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離心傾向越來越強。1971年3月26日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同年4月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宣布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随後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作為老對手的印度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打擊巴基斯坦的大好機會。印度随即出兵當時的東巴基斯坦,之後戰争又擴大到西巴基斯坦,最終釀成第三次印巴戰争。當年12月16日印軍攻占東巴首府達卡,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從此東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什麼關系

如今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特裡普拉邦、奧裡薩邦等地就是由以前的西孟加拉地區分化出來的,而如今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則是由以前的東孟加拉地區演化而來。孟加拉國的面積約為147570平方公裡;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面積約為88752平方公裡。孟加拉國的人口約為1.647億;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人口約為9677.56萬。整個孟加拉地區約有66%的人信奉伊斯蘭教、33%左右的人信奉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