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2020年10月4日,是張之洞逝世111周年忌日,筆者與“人文武漢”文保志願者在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祭拜了張之洞墓園。晚清時期,張之洞督鄂18年,在武漢留下了深厚印迹,我們這些武漢人在南皮受到文化史學部門熱情接待,特别是接觸了當年參與尋覓張之洞遺骨的葉書龍老師,了解了諸多鮮為人知的隐情。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2020年10月5日,人文武漢文保志願者拜訪南皮張之洞墓園

1909年10月4日,清宣統元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張之洞在北京白米斜街11号的住宅中逝世,享年73歲。10月6日,宣統皇帝派郡王銜貝勒載濤前往祭醊。張之洞逝世引起了國内外關注,他的棺木是沉香木的。張公公忠體國,廉正無私,“家不增一畝”,是時任湖北新軍第八鎮統領(師長)張彪花一萬二千兩銀子在江南給他買的這上好棺木。

當時,湖北、北京等地的同僚、門生效仿張彪解囊相助,張的家人共得二萬兩銀置辦喪事。張公歸葬南皮時,由其生前密友陳寶琛撰寫了墓志銘,軍機大臣(後曾任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篆蓋,碑文由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書。1910年1月25日,張家發喪,墓地坐落于南皮縣城西南雙廟村東北南皮東門張氏祖茔,這裡長眠着張家五世祖明代禦史張淮、清末軍機大臣張之萬、張之洞的父親,興義知府張鍈以及其他列祖列宗。墓前立葬文碑、神道碑、遺愛碑。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人文武漢文保志願者在墓前三鞠躬,祭拜一代名臣張之洞

1966年文革開始後,南皮中學和南皮農校的紅衛兵決定搞一次破四舊大行動——開挖張之洞墓。南皮中學前身是張之洞建立的慈恩學堂。挖墓當天,時逢南皮大集,現場人山人海,時有南皮機械廠勞工造反派帶着鐵鎬等工具前來助陣。10月10日上午8時許,人們正要開挖時,時任南皮縣副縣長高墨林和三名幹部擠進人群,勸阻紅衛兵頭頭不要挖墓,但他們不聽。縣裡幹部一走,幾十個人便用鐵楸挖了起來。不久墓被扒平,露出了用白灰、雞蛋清黏結的大磚套,在鐵錘鋼釺的打擊下,又露出四個排着的拱形青磚套,扒開四個磚套,露出四口棺材。這些棺材非常結實,人們費了好大勁,才打開了最北邊的第一口棺材,這是張之洞的原配夫人,壽終29歲。

張之洞的沉香棺材為“三七棺”,比鐵石還硬。機械廠的造反派用盡力氣才用鋼釺沖開棺木,他們揭去木闆,隻見張之洞的遺體仰面躺着,身蓋六七層被子。揭去被子,張雖面皮幹枯,但不腐爛,頭戴一品頂戴,項挂朝珠,身穿清代一品文官繡着仙鶴的朝服。縣文化館的孫慶榮用照相機拍下了現場,可惜後來照片找不到了。

随葬品清理完後,幾個勞工造反派拽着耨子将張之洞的遺體從棺材裡架了出來,扔在墳坑的東邊。看他屍體不壞,有人認為嘴裡有寶珠,用器物撬開了他的嘴,這位曾經風雲一時的朝廷大員被硬生生翹下了幾顆牙齒,也沒找到什麼寶珠!張之洞墓裡第三口棺材是他的繼配唐氏,第四口棺材為再繼配夫人王氏。

過了幾天,挖墓時在現場的南皮農校學生葉祖玉路過挖墓現場,看到張的裸屍躺在縣城去雙廟村南北土路的西邊,肚子被豁開,還有具裸體女屍在墳坑旁,附近扔着另兩具女屍骨骸。又過幾天,他再去看時,張的屍體在土道東邊頭朝南趴着,身上還插了根一尺多高的高粱苲子,他覺得看不下去,就拔掉了苲子,把屍體拽到了路旁兩米多長、半米多深的浪窩(路邊被沖刷出的水坑)裡。過幾天葉祖玉上學從路旁經過時,看到已有人用土把屍體埋在了浪窩裡,心裡一陣高興,還想真有人做這好事啊!

後來,張之洞的遺體在荒野裡不翼而飛了,他去了哪裡呢?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人文武漢”的老師們在張之洞墓園取土帶回武漢

1992年,南皮縣為了發展經濟,“打張之洞牌”招商引資,搞了個投資3000萬元的“張公園”建設項目,因目标過于龐大而流産。但在1993年清明節時,南皮縣在張之洞墓茔原址地域築建了空墳,并舉行公祭。當時,張之洞的遺骨并未找到,但主事方對墓中是否有遺體卻持肯定的說法。後來,有人誤以為墓中有“人、物”,挖洞盜墓,引來《燕趙都市報》的報道,批評南皮縣對張之洞遺骨之事處理不妥。

張墓的現狀激起了南皮縣邢家訓要找到張公遺骨的決心。從2004年5月4日起,他組織起人力物力進行尋找。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在2007年迎來了曙光。2007年4月的一天,崔秤砣村村民魯春生找到張之洞書畫院院長肖立興,說出了一段驚人的話:“張公屍骨是我表舅張執信埋的,他住在南關村。”肖立興将這一消息告訴了邢家訓, 邢家訓聞訊後既高興,又激動,急忙找到了張執信。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文革時期偷埋張之洞屍骨的南關村村民張執信

張執信,61歲, 1966年時他隻有20多歲。一天,他在村南張墓附近拔棉花柴,張之洞和一位夫人的屍骨就在地裡晾着,同在田間的婦女們害怕,要求他把屍骨埋了。當時,張之洞的墓穴還未填平,他就和一位王姓老頭把張公屍骨從東邊拉進墓穴,又從西邊拉來一具夫人的屍骨齊挨着埋了。他們埋好後沒留墳頭,表面上墓是毀了,其實屍骨還在墓底下,另兩具夫人屍骨則下落不明。

張執信幹完這事,曾再三囑咐人們千萬别聲張。人家扒,咱給埋,跟人家反着來,造反派知道了還不吃不了兜着走?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2007年6月9日,張之洞遺骨發掘現場 李丙傑攝

2007年6月8日,在張執信辨認的方位基點,尋找張之洞遺骨的行動開始了。挖掘機的大鐵爪由北向南挖出一條條縱溝,但直到太陽落山,也沒見遺骨。第二天天不亮,開挖繼續進行,張執信隐約有種預感,帶了手套和抹鏟。挖掘機開到第4條溝時,土裡露出一塊白霜兒的東西,張執信大喊一聲“停!”飛身跳到溝裡,撿起一看,正是一塊頭蓋骨。真懸啊,大抓撓擦着張公的頭蓋骨過來,再深一點就破壞了,再淺一點可能也錯過了!

天大亮時,邢家訓和南皮縣的許多群衆聞訊趕了過來,人們為張公搭好遮陽大棚,張執信等人戴着手套,從土中清理出兩具完整的屍骨,東側為男性,西側女性,與此前描述的完全一緻。随後,張執信、張之洞家族後人張厚謙、張之洞研究會副會長葉書龍等人将遺骨一一敬放于棺内、封好,送到南皮縣烈士陵園密保處存放。

2007年6月9日,葉書龍用電話向北京的張公後裔作了通報,雙方基于“張執信的自述及挖掘發現遺骨的位置、形态的高度一緻;特别是1966年挖墓時,曾有人摳張公嘴巴找珠子,用器物撬下下巴颌,這次出土的遺骨也缺了右下巴颌”這幾點事實達成一緻意見,最終确定這就是張公遺骨。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2008年10月4日,南皮縣張之洞遺骨安葬儀式現場 李丙傑攝

2008年10月4日,在張公逝世99周年忌日這天,南皮縣舉行張之洞遺骨安葬儀式。上午10時,吊車穩穩地将兩座靈柩安放于重新營造的張之洞墓穴。曆經百年風雨,一代名臣張之洞終于有了穩固安息的歸屬。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右為尋找、安葬張之洞遺骨的參與者,政協南皮縣文史委主任葉書龍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打撈城市記憶 鈎沉三鎮往事

失而複得 張之洞遺骨的南皮際遇

1876年的武漢

編輯:田聯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