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是明朝曆史上的名将,其實就功績和能力而言,戚繼光完全有資格排進曆史十大名将,甚至應該不會弱于嶽飛等名将;但很多人提起戚繼光,隻知道他的抗倭功績,雖然倭寇危害的确非常大,戚繼光抗倭的戰績也的确很輝煌,面對戰鬥力強悍的倭寇,戚家軍和倭寇的戰損比還能高達1:100,可見戚繼光有多厲害。

但當時的倭寇十分的分散,最多的時候一次也不過集結萬餘人而已,一場數萬人的戰役,在中國古代,委實上不了什麼台面,畢竟百萬級别的戰役的戰役都發生過很多次,數十萬級别的戰役更是數不勝數;就算是以極低的戰損比擊敗對手,在唯數字論的人面前,也算不得什麼,他們最多是說倭寇宵小海盜,打赢了也很正常。
但他們卻忘了,在倭寇猖獗的時候,明朝東南沿海的地方守備軍的表現如何;其實倭寇是一群戰鬥力極為彪悍的亡命之徒,尤其是其中的日本武士,他們大多身經百戰,而且由于他們失去了在日本的根基,是以更加悍不畏死;據記載,在1555年時,曾有72名倭寇從杭州灣登陸,一路北上,橫掃浙江、安徽、江蘇,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最後竟然圍攻南京。
南京作為明朝的陪都,自然不容有失,于是雙方展開激戰,最終防守南京的明朝軍隊死傷八九百人,其中還有兩位把總被倭寇斬殺,而倭寇最終全身而退。有了這樣的對比,才知道戚繼光所率領的戚家軍到底有厲害。不過很多人覺得戚繼光抗擊倭寇算不得什麼也不要緊,畢竟真正的天才,不論放在那裡都注定不會平凡,戚繼光就是這樣的絕世天才。
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的努力下,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為之一清,鮮有倭寇再敢來明朝沿海劫掠了;但名将不能閑置不是,于是就有人向明穆宗上疏,建議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訓練薊門一帶的士兵,但朝議後決定隻任命戚繼光即可,畢竟東南沿海還是要有人駐守的,否則倭寇再次卷土重來怎麼辦?總之吧,這“一龍一虎”兩大名将,就分隔南北,繼續譜寫自己的傳奇事迹。
這裡繼續說戚繼光的事迹,戚繼光先是擔任神機營的副将,後來又負責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官至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當時鞑靼勢力強大,時常南下劫掠,讓明王朝頭疼不已,否則也不會在倭寇之患稍緩之後就趕緊調戚繼光北上鎮守邊關了;畢竟在朝廷看來,鞑靼之患遠勝于倭寇之患。
戚繼光所鎮守的薊鎮,是九邊重鎮中最重要的一鎮,同樣也是最危險的一鎮;戚繼光上任了解情況後,除了練兵外,還重新改建了金山嶺長城,經過戚繼光改良的長城設施完備、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攻可守,堪稱萬裡長城的精華之所在。當時鞑靼小王子與蒙古朵顔衛首領董忽力勾結,謀劃進犯明朝。
于是,戚繼光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争就此展開;雙方大戰過多次,戚繼光無一敗績,而且最有名的兩場戰役分别發生在公元1573年和公元1574年;在公元1573年時,董忽力率三萬蒙古鐵騎犯邊,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铳騎突襲董忽力牙帳,全殲三萬朵顔鐵騎,俘董忽力侄子長昂,董忽力僅以身免,後董忽力扣關請罪。
在公元1574年時,董長昂又入侵邊境但無法從關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長秃寇犯邊境。董長秃率五萬兀良哈鐵騎進犯,結果戚繼光又率八千铳騎出塞包抄,全殲五萬蒙古軍,并活捉董長秃。此戰之後,董忽力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忽力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秃;董忽力不僅将劫掠的百姓放回,而且還發誓不再反叛。
北方遊牧民族見戚繼光所鎮守的薊鎮固若金湯,于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将李成梁将其擊退;總之吧,戚繼光鎮守北疆期間,整個明王朝再也沒受到過遊牧民族的入侵了。但人總是健忘的,在享受了幾年和平之後,朝廷中的那些人開始動起了歪心思,尤其是在張居正病逝後,萬曆皇帝開始清算張居正一黨的人。
戚繼光作為張居正的鐵杆黨羽,自然也在清算之列,于是就有人向萬曆皇帝上奏,說将戚繼光放在北方太危險了,應該調往廣東;再後來,直接有人彈劾戚繼光;很顯然,這一切都是萬曆皇帝所指使的,因為萬曆皇帝壓根就沒調查,就直接把戚繼光罷官了,在回鄉後不久,戚繼光就病逝了。而在戚繼光離開之後,北方遊牧民族重新猖獗起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戚繼光無論是在抗倭還是在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戰役中都立下赫赫戰功,而且他精通兵器的研發和陣法的改良,還懂得改良防禦工事,當真是一位全能的軍事天才,但就是如此驚才絕豔的人物,最終結局卻是如此凄慘,的确讓人不禁扼腕歎息;而更讓人無法了解的是,如此全能型的名将,在曆史上的地位卻是不高,甚至還不如後來鎮守遼東的袁崇煥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