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單細胞生物。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也呈現黃、綠、褐色等不同顔色。
赤潮是怎麼形成的

赤潮是一種自然災害,它是海裡某些微小的浮遊生物大量的爆發性繁殖或者高度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現象,赤潮有很多顔色,包括紅色、綠色、褐色等。赤潮形成的機理非常複雜,這是生物、氣象、水文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赤潮的形成和海域水體的富營養化有關,随着城市化以及工農業的發展,很多被排入海洋當中的工農業廢水以及生活污水當中有着大量的有機質和豐富營養鹽,這些物質導緻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物難以被稀釋擴散,就形成了赤潮。另外很多海水養殖密度高的區域,因為其自身污染的緣故也會存在水體富營養化,也可能形成赤潮。
此外,海洋當中能夠形成赤潮的浮遊生物有330多種,在我國沿海海域就有150種左右,這些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的情況下,同樣會導緻赤潮。
形成赤潮的原因還和水溫和鹽度有關,不同的海域以及不同的赤潮類型,其爆發時對水溫和鹽度的要求都不一樣,一般來說,表層水溫的突然增加和鹽度突然降低的時候,就會導緻赤潮的發生。如果是一些比較封閉的海灣,其水體交換比較弱,那麼通常在雨過天晴之後會出現赤潮。
赤潮是怎麼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
赤潮的形成和海域水體的富營養化有關,随着工農業廢水以及生活污水大量的排入海洋,海洋水體當中營養元素驟增,導緻海域富營養化,各種微量元素還有有機化合物的含量都大大增加,導緻赤潮生物大量的繁殖,進而産生赤潮現象。
海水溫度和鹽度的變化也會引起赤潮的出現。通常20~30℃的海水溫度比較容易發生赤潮,而鹽度在26~37的範圍内會容易發生赤潮。如果是在一些封閉海灣地區,由于水體交換較弱,在雨過天晴之後也比較容易發生赤潮。
除此之外,形成赤潮最必不可少的一環因素就是赤潮生物,在海域當中能夠形成赤潮的浮遊生物有330多種,之是以會出現赤潮,就是因為環境的變化使得赤潮生物大量的聚集或者大量的繁衍導緻。而我國沿海海域有150多種赤潮生物,是以經常有有赤潮産生。
赤潮的危害有哪些
赤潮的出現會導緻海洋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統遭到破壞,赤潮會改變周遭環境,導緻一些海洋生物無法正常的生長、發育、繁衍,甚至引起一些海洋生物的死亡。
赤潮的出現還會破壞漁場的餌料基礎,使得漁業出現減産。另外,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導緻魚蝦等經濟生物瓣機械堵塞,導緻這些生物窒息而死,甚至可能因為赤潮體内或者代謝物當中含有毒素而被毒死。
來源:虎視探秘 hushitm.com/kjzs/20211014/20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