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斑連鳍(synchiropus splendidus)
花斑連鳍(學名:synchiropus splendidus),俗名七彩麒麟、綠麒麟、五彩青娃、皇冠青娃、青蛙魚。是一種細小且色彩鮮豔的鼠魚銜科魚類,因眼部大而突出且頭部輪廓酷似青蛙而俗稱青蛙魚,根據體部色彩可以分為3種,即紅青蛙魚、綠青蛙魚、花青蛙魚。
花斑連鳍在礁石間生活,喜歡藏身潟湖及近岸礁石附近。在海洋水族館很受歡迎。
花斑連鳍是一種生存于近海珊瑚礁區的底栖海水魚類。花斑連鳍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亞至中國海,琉球群島至澳洲,其不善遊泳,多隐蔽于礁石之中,覓食小型甲殼類等獵物。
養殖概況:
最小魚缸體積
113.6升(30加侖)
養護級别
2 或 3 (注:1 容易、2 中等、 3 困難、4 專業)
生性
平和
暗礁搭配
推薦
水環境
攝氏度:22℃~29℃,水質碳硬度: 8-12
酸堿度:8.1-8.4,水比重:1.023-1.026
色彩構成
藍、綠、橙
最大尺寸
10.16厘米(成年)
飲食結構
肉食性
最佳源産地
印度尼西亞
其體延長,頭部稍縱扁。枕骨區平滑。鰓孔下側位。前鰓蓋骨強棘 末端向上彎曲,強棘腹緣及基部平滑無棘,背緣具二至五彎曲棘突。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鳍基部,無橫向側線,将體兩側側線相連。第一背鳍極低,雄魚第一棘延長成絲狀;第二背鳍鳍緣稍凸;通常背鳍與臀鳍鳍條均分支;尾鳍圓形。
新鮮标本體呈紅褐色,具許多藍綠色的波狀長條班,頭部背面深橄榄綠色,腹面淡綠;前鰓蓋骨區具一大型深藍班,其上具許多不規則的黃點及黃線。各鳍鳍緣深藍色,通常具波狀的橙線;背鳍紅褐色;胸鳍淡藍色;腹鳍具藍點;臀鳍鳍膜具深色垂線,鳍條橄榄綠色;尾鳍紅褐色。罕見個體呈鮮紅底色。
花斑連鳍是緩慢、害羞、行為被動的魚類,通常結群或成對聚集于珊瑚礁上。它們有大型扇狀腹鳍,經常貼着水底拍動。圈養的花斑連鳍完全不能容忍同種魚類,由于同類間的攻擊行為,兩條雄魚不能同處一個水族箱。在白天,它們沿着珊瑚枝杈遊動或藏身岩礁的裂縫中。雖然遊速緩慢,數量也多,但因其海底覓食的習性以及細小的體型(平均僅有6厘米長),是以很難發現。主要以細小甲殼類、無脊椎動物為食。
花斑連鳍,被視為最難飼養的海洋魚類之一,因為人們很難讓它們吃标準的海洋水族類食物,野生花斑連鳍有獵食細小、鮮活的端足目及桡足類類動物的偏好,同時拒吃其他食物,而人工喂養的水族箱裡,此類食物極其匮乏,是以它們在水族箱内很難飼喂并常受饑餓之苦,不過若能适應飼養環境,則會有很高的抗病性。
總的來說,這是一種令人驚異的魚,隻适合那些能提供定期适當喂食的進階愛好者,在沒有足夠活石、沙子及端足目和桡足類動物喂養的水族箱裡,它們會慢慢餓死,存活的關鍵在于如何讓它們習慣吃一般的水族食物,像解凍的糠蝦、豐年蝦和較好的顆粒狀食品等。經常喂食,并通過換水保持箱内水質在最佳狀态。一般認為帶礁石的水族箱較安全,不過務必謹慎,據一些水族愛好者反映,珊瑚蟲會附着于它們的身體。喂食時周期性的抖動或攪拌一些碎食進水箱。
浮遊産卵,雄魚和雌魚向上遊動并密切接觸時開始體外受精。産卵區一般在小群雄魚和雌魚聚集的珊瑚礁周圍,大約一周産卵一次,每次排卵200多枚,作為全年生育的魚類,産卵過程可持續幾個月,其種群倍增時間不到15個月。
完
大家都在看
想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海水知識嗎?來下載下傳龍巅魚鄰吧
點選原文立即下載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