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日記》是一部由楚原執導,周潤發 / 王祖賢 / 葉倩文主演的一部喜劇 / 愛情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衆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一):劇情簡介
任職于金融機構的周定發(周潤發 飾)。他分别認識了做空姐的Sally(葉倩文 飾)跟開時裝店的祖兒(王祖賢 飾)。周定發面對兩位天姿國色都無法下決定,難舍其一,于是分别在英國及法國跟兩女子結婚。婚後他們回到香港,周定發在好友志雄(李子雄 飾)的幫助下努力周旋與兩個老婆之間,笑料百出。可是事情到了後來都是讓兩個老婆知道了真相,Sally與祖兒氣憤不已,打算聯合起來報複周定發。©豆瓣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二):真是懷念港産片的黃金歲月啊
發哥君臨天下的時代,真是懷念那個年代的港片啊。
駕輕就熟的發哥、各種調侃的小段子與符号,仍然用流暢的鏡頭語言銜接了各個段落的情節,完全不像今天這般靠着段子拼湊但又讓人笑不起來的搞笑片。
原創的歌曲與過硬的表演,發哥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編劇功夫着實了得!
雖然裡面有各種港式橋段、片中有着各種邏輯問題,但這樣的無厘頭,真的能讓人每一次都看得停不下來。
即使粗糙,這樣的港味,除了懷念,還是懷念。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三):星爺也在裡面龍套了
劇本挺渣的,就是部普通港片。
配角都是熟人,他們在我少年階段看過的無數片子裡面做主角和配角。
當然還有死跑龍套的星仔。在這裡面也跑了個小龍套。
誰能想,幾年後,香港電影就進入了雙周一成的時代。
小孩子永遠不知道現在的老演員地位曾有多麼高,曾經多麼紅,老是質疑厚古薄今。
現在再去回味老港片,雖然大都是劇本沒營養的片子,可是裡面的演員陣容強大,長得也好看。好歹20年前的濫片是發哥王祖賢葉倩文演的,總比現在小明的片子好吧。也許現在的小孩子長大後會回憶現在的濫片吧。
星仔跑的龍套就是和大傻一起被抓住的罪犯。大家發現了嗎?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四):女人就要有統帥的大智謀。小事情斤斤計較的都是小兵。
【表現出來的永遠是U are the only one】可以演深情了~阿嬌很傻很天真,以為是唯一。其實冠希(Steven)30多個性感備胎;高磊鑫不上當了,玩死薛(把柄、不管j8、拿錢來)對每個女人都吊着,等他兩年,看誰堅持到最後,誰當真誰二逼。糟老頭子一張嘴。戲已演的很好了。兄弟都通氣的。老公老哥高郭。穿好衣服下一個。更充裕的時間留給更重要的那個。三宮六院的容易玩殘(為個臭男人傷心傷神尋死覓活?)你賭氣走掉還有(甚至更好的)留下來陪他的他就無所謂,傷心隻是一下下就忘了“另一個不走吧?那就好。”{不愛的肯定不會愛,他同時認識你們的。最初你也沒jx可愛。永遠别追他向他示愛讓他得意。吃醋這種小家子氣又無用又讓他有恃無恐又會讓他去别去尋找新鮮 把他推遠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五):女性主義
今天蘇蘇老師給我們放了這部電影,誠然,發哥很帥,但這部電影并不是顯示他有多帥,更多是他的搞笑。王祖賢和葉倩文都很嫩很漂亮。老師要我們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評論這部電影。從這個角度,我覺得這就是一部直男的意淫影片。最後的一夫兩妻和一夫四妻不是直男最好的春夢嗎?很多人說這是為了愛情,兩個都愛,兩個女人也都愛他,三個人可以和諧相處,這樣不是挺好嗎?可是如果反過來是一妻兩夫,那又會怎樣?女性和男性地位的不平等由此可見。并且在結尾兩位女生還把自己的臉給遮起來了,雖說是伊斯蘭教風俗,但不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已經落後的表現嗎?女性把臉遮起來真的是對女性自身的不尊重,這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控制和占有,是男權主義的展現。女性為何隻是依附于男性,用來滿足男性骨子裡的欲望的卑劣。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六):大丈夫日記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的影片,當時就看過很多遍,沒想到偶然重溫,依然爆笑好玩,其實随着時間推移,搞笑的程度會遞減,何況還是看過的劇情,但是再一次觀看仍然開心地笑了,不得不說電影笑點還是有品質的。
周潤發在裡面的扮相其實一點不帥,但是就是居家的形象居然俘虜了兩位大美女,一個是服裝店的老闆,一個是空姐,我想任何一個男人都不容易在這兩個女人之間抉擇吧,更好玩的是劇情,一個丈夫在兩個妻子之間周旋,找死黨幫忙,耍小計謀,糊弄警察,偶爾出盡洋相,偶爾出盡風頭,
雖然主角某些時候是有些賤,但是還是搞笑的很,讓人有愛有恨,結局就大好了,雖然一直不是很喜歡一對多,但是看見兩女都是癡情于那個發哥,搞個大團圓結局看着也喜慶,也就不多說什麼了,推薦下,也算兒時的一個難忘的影片回憶。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七):娥皇女英,齊人之福
一夫兩妻。盡享齊人之福,差不多是每個男人的夢想吧?一個賢妻良母,一個則是交心知己,或者一個靜一個動,等等。
帝舜的妻子娥皇女英,是帝堯的一雙女兒,舜死于南方,兩女也哭死在旁,化為竹子,是為“湘妃竹”,古龍著有小說《湘妃劍》,當年我購買了(不知道為什麼隻有一本下冊,還記得主題是複仇與寬恕,主人公就叫仇恕)。孟子說的齊人之福,其實本身的故事不值得向往。
香港是1971年才廢除一夫多妻制的,但很多富豪其實在禁令之後仍然有再找“小房”的,像賭王的四太太梁安琪,就是86年才跟賭王一起的,法律上可能不承認,實際上卻是賭王的最愛。對了,這種形式上應該已經算夫妻,法律為什麼不追究賭王重婚罪呢?或者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各種橋段錯位什麼的,看着并不新鮮,這個片子還不如《殺妻二人組》玩得脫。
王祖賢真是越看越純。
好久沒聽葉倩文唱歌了。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八):也許是對盲目信奉伊斯蘭教的一種諷刺
通過這部影片才知道信奉伊斯蘭教是可以娶四個老婆的
影片以喜劇為主題,實際上有些反諷的味道
導演在影片中是融進了一些宗教的認知和了解的
宗教這個話題,如果太露骨太直白的去表達
或許難以讓人接受或引來一些非議
但是通過一個幽默诙諧的方式去表達不失為一個好的手法
說是喜劇,其實影片内涵上沒有任何喜劇成分
周定發是一個毫無責任心和忠誠感的男人
原本以為周定發最終會選擇忏悔之路而離兩位女主角而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選擇了信奉伊斯蘭教來圓場
這種“峰回路轉”式的結局,不得不令人贊歎
伊斯蘭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宗教
影片背後蘊含深意
伊斯蘭教是不是已經落後于時代的發展
這種一夫多妻制的觀念和信仰是不是要被現代文明所摒棄
這都是值得深思的
結合着一些信奉伊斯蘭教國度的局勢
連年戰亂和信教者瘋狂的行為
不得不讓我們在現代文明之背景下去重新審視伊斯蘭教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九):一發雙響
看完英雄本色就看這個感覺整個人突然不好了,看慣了耍帥卻忘了周潤發身上的喜劇因子。當然最大的感受還是,以前大哥成亂槍打死了小馬哥,現在發仔就跑來整死可憐的志雄。
有點不符合現代三觀的設定,兩女一男三個人的愛情,最後竟然還能和諧相處。估計這是全劇最大的争議了吧,女權主義還是大丈夫至上?我想我水準不夠也解釋不了這種問題。我隻是覺得有趣,就是今天喜劇很難見到的有趣,劇本很簡單,一個小誤會,一種尴尬的局面,啼笑皆非的解決方式,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尾,演員們有顔更有演技,周潤發加上王祖賢和葉倩文,一個多小時不會讓人覺得無聊或者浪費。
發仔從頭到尾都在試着從一團亂麻的兩個老婆中間協調,有些危急情況解決得真是六得飛起,然而最後還是栽在了兩張婚紗照。港式喜劇的快速推進,連炮珠的台詞。發仔是個浪裡個浪的王老五,卻也沒有人生導師來說教,隻有一句,今晚要看上海灘,看周潤發是怎麼死的。整體沒有什麼特别的象征意義,不是大男人也不是小女人,就是個輕松的小故事,商業喜劇的精品,打發時間的佳作。
《大丈夫日記》觀後感(十):巅峰時期的周潤發有多紅
最近重看了一遍這部電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影片的12分鐘多,周潤發飾演的周定發打開車上的收音機,聽到這樣一條新聞:本年度香港五大機構舉辦最佳藝人獎,大獎得主是周潤發。于是他不屑地說:“有沒有搞錯,次次都是周潤發,内定嗎?”
周潤發早在1980年就因為主演電視劇《上海灘》而走紅,但之後轉戰電影界卻不順利。雖然在1985年憑借《等待黎明》拿到了金馬獎的影帝桂冠,但那幾年,周潤發主演的大部分電影的票房成績都不佳,以至于被很多人稱為“票房毒藥”。直到1986年《英雄本色》的上映,周潤發才完成了一次鹹魚大翻身,開始大紅大紫起來。
1987年,周潤發先是憑借《英雄本色》獲得了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頭銜,又憑借《秋天的童話》拿到了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頭銜,成了名副其實的的雙料影帝。翌年,周潤發又憑借電影《龍虎風雲》蟬聯了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一時風頭無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的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共有七項提名,周潤發一人就占了三項,分别是憑借《龍虎風雲》《秋天的童話》以及《監獄風雲》。周潤發就這樣自己和自己打起了擂台。這種一人占一個獎項的三項提名的情況,恐怕非但要空前,而且也要絕後了。等到站上領獎台,周潤發還忍不住要懊惱一下:“想不到船頭尺會敗給高秋。”
楚原導演在這部1988年上映的電影裡調侃了這麼一下,倒也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