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說的雞娃,是一個網絡詞彙,意思就是逼孩子996式的努力讀書。)
看見一堆人在雙減以後非常激動,說憑什麼不讓補課啊,我孩子不能考上名牌大學,不能靠補課+BUFF赢在起跑線,以後孩子怎麼走上人生巅峰啊。
我看了,實在是繃不住了,差不多得了。
今天我說句得罪人的話,但是并不是空穴來風,你可以回味一下,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咱中國人有一個習慣,總覺得:“隻要我們化身拼命三郎一樣努力,我就可以成功。”
這是什麼牛頓第三定律給證明了的宇宙真理嗎?我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成功和單純的努力沒關系,你再努力也總不能比富士康的勞工更努力吧?
得學會動腦子啊!
不願意“動腦子”,“活該”内卷。(當然我這句話也是氣話)
很多家長,就搞一堆補習班給小孩死磕,小孩是苦不堪言,從小就開始996,慢慢的時間長了,長大以後就躺平了,就不想結婚了。因為他們從父母被得到的認知就是,人生結婚以後,就要花費巨額費用去雞娃,然後開始卷,一代代人這樣重複。
如果你從小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隻有一種成功方式,那就是補課死磕做題,然後卷成卷王後金榜題名,再開始生娃,生娃以後重複内卷,而因為軍備競賽原理,内卷隻會越來越嚴重。
請問你會不會想放棄生娃?如果人生隻有痛苦,隻有一條路,那還活着幹什麼?
說一個假設類比場景:
一個流水線工廠的勞工,在他狹隘的認知中,人生成功路線就是卷成“流水線生産的第一名”,然後更新成為管流水線的管理層,然後再熬資曆成為一個上司。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但是他認為,沒事,我能吃苦,慢慢卷和熬。
然後他老了以後,告訴自己的孩子,你要想成為下一代成功人士,你多努力,也要卷成“流水線生産的第一名”,然後更新成為管流水線的管理層,然後再熬資曆成為一個上司。
但是問題,不僅僅你在努力啊,其他工友也在努力的“福報模式中”啊,最後一代代人下來,這個就好像死亡競賽一樣,最後内卷的速度就失控了,讓人活的非常累,除了抑郁,什麼都沒有了。
最後,終于有一代人爆發了,既然人生活着就是内卷,還不如做一個躺平的廢物算了,甚至覺得活着沒意思,請問是不是很有道理?
你覺得這個困局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就是我第一段說的,這些人,無論是補課雞娃的,還是流水線勞工這個例子,他們自身對社會的認知都很低,是以他們了解中的“社會上升方法”就這一種方法,而這種上升空間方法,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比如考試成績好。
比如流水線生産更快。
然後這些對社會整體缺乏認知的普通人,就開始往這些大衆熟知的道路上瘋狂的堆資源,比如你孩子補一門課,我就補五門課。你做工996努力,他就開啟007模式。
這可不就内卷了嗎?
是不是非常清晰了?
隻要你知道的上升發展路線是大衆化的,那麼競争對手肯定就多,你要想脫穎而出就隻能更加努力,這是自然規律罷了。
如今,後“雞娃”的時代,另一個“被娃雞”的時代已經到來。
演員陳沖說:“(孩子)剛剛生出來的時候,你就覺得你的孩子是可以當總統的,全世界寬敞地在你面前,然後她越長越大,她的世界就變得越來越小……”。
很佩服陳沖能清楚認知孩子的變化,願意承認自己孩子會是一個普通人的可能。但很多家長因為望子成龍的激勵,不停歇的要求孩子去奮鬥去努力,不斷給孩子加壓,“打雞血”,由此催生出一個網絡詞語:雞娃。

當家長在鼓足勁要求孩子做好這個事情,達到那個标準,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化的名額作為衡量孩子發展成果的标準,讓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優秀孩子時。伴随孩子的成長,知識儲備的疾速提高,迅速成熟起來的孩子也在随時“雞父母”,讓家長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毛病,然後引以為戒,成為孩子理想中優秀的标杆。
我的女兒學習算是比較自覺的,平時也算得上努力。但是最近,每當我們持續要求孩子做一些我們認為對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抗拒情緒忽然變得越來越強,而且道理還講得一套一套的。我們要求孩子不看手機、ipad,專心學業的時候,孩子反問一句:“你們為什麼能看電視,看手機!”,我們回答:“因為我們是大人,工作了一天,我們需要休息一下。”“那我學習了一天,我也要休息,我也要看手機。”孩子立刻回答。“你隻要每次都考滿分,随便你怎麼休息,怎麼樣,能做到嗎?”,每次說到最後當氣氛激烈的時候,孩子就會泱泱的回到她的房子,不情願地拿起書本,嘴裡嘟囔着:“你們也不見得每次都能考滿分。”
很多家長認為,“雞娃”是自己應盡的職責。育娃不“雞娃”是不負責的家長,更何況那些優秀的家長都在雞娃呢。家長的“雞娃”,往高大上的方面講就是要将孩子培養成一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自身來講,肯定不希望自家孩子長大之後一事無成,坐在家裡當“啃老”族。家長的自身資源各有不同,“雞娃”的方式不同,本質其實都是異曲同工。
然而在雞娃的過程中,家長自身的很多習慣,比如不積極、矯情、缺乏恒心、做事敷衍、寬于律己嚴于待人,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逼迫家長成為更好的自己,以跟孩子“互雞”來實作“雞娃”。
家長可以拼命“雞娃”去學很多東西,希望孩子成為愛學習的人、不拖拉作業的人、考試成績優異的人、中考順利通關的人、各種競賽都能得獎的人、給家長漲臉的人。但往往孩子一句話:這個你也不會啊,頓時可以讓家長無言以對。或許有些性急的家長通過家長威嚴,一句“因為我是家長”慫回去,這樣的回答方式除了傷害親子關系,再别無用處。
家長總是絞盡腦汁想辦法去鼓勵娃進步,殊不知,辦法其實就在自己手裡。家長的優秀,家長的身體力行是對孩子最有效的鼓勵。
探訪“鋼鐵俠”馬斯克的奮鬥曆程,明顯可以感受到,母親梅耶對馬斯克的影響。梅耶31歲就成為一個破産的單親母親,帶着3個孩子,過着艱苦的生活。但梅耶沒有就此消沉,從家庭傳承下來的不屈服激勵她盡其所能盡情享受自己的生活。當她醒悟到很多事隻要勇敢去做,不怕黑暗,光明總會出現。她自身在31歲時就開啟新生活,通過自身努力,如今成為全球知名母親、暢銷書作家、營養學專家、大齡模特,在42歲時依然孜孜不倦地攻讀博士學位,這都給了孩子們最好的言傳身教。“鋼鐵俠”馬斯克的奮鬥曆程,也處處閃現着母親梅耶對他的影響。“鋼鐵俠”馬斯克勇于實踐,想到就做,即使在馬斯克自己痛苦萬分,整夜失眠,身心俱疲時,還是在努力向自己的想法靠近,一點點去推動事業前行。
必須承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至深。如今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城市鄉村越來越發達,這兩條軸線會把普通人的上升管道、跨越階級的可能越收越窄。但還有一點必須承認,越是普通家庭,越不能放棄對孩子的“雞娃”陪伴,“被娃雞”時代來臨,說明家長也要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向前,才能争取把孩子托舉到更高的視野。
“被娃雞”的時代,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共同進步呢?
1、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家長想學好一門語言,就盡一切可能,一切力量去學好這門語言,當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流利的外語給孩子講故事,翻譯正在看的外文電影的時候。這種方式比催促孩子一萬次去學外語的效果強百倍。
2、遇到困難,家長别輕易放棄。沒時間學習,家長就應主動放棄自己的一些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放棄刷手機,刷短視訊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這對孩子自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馬斯克的母親梅耶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正向影響她的孩子的。
3、不要過度參與孩子的學習,正确引導激發孩子内驅力。孩子不會做題,寫字。家長不要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而是學會将正确的學習方法和心态傳遞給孩子。鼓勵孩子,對孩子努力陪伴,重視學習過程,靜待花開。
結語:“被娃雞”的時代已然到來,這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這就要求家長不斷提高自我,孩子不是我們家長生活的全部,但家長對待生活不服輸的努力,卻可以激勵孩子收獲美好生活。
注:文章出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