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巧先那次是第一次吃羊肉燴面,也是最後一次……

劉巧先那次是第一次吃羊肉燴面,也是最後一次。

家裡孩子多,從小到大沒吃過一頓飽飯,早上疙瘩湯,中午鹹疙瘩湯,晚上喝糊塗,湯管夠,上國中以前沒吃過幹的,吃個馍就算是過年了。

當然,這不怪我,當然也怪不着爹媽;先兒這麼說:村兒裡常年幹旱,地裡不長糧食。偶爾有一年雨水多點兒,山坡上能收幾粒糧食,但不能吃,交了公糧,剩下的還得想法兒賣出去,好換些油鹽醬醋,扯兩尺布啥的。過個年總得做身兒新衣服吧。

先兒長到八九歲了,家裡老這麼沒着沒落也不是事個啊,這不改革也開放了,經濟也發展了,她爹就想着做點兒啥生意掙點兒錢,想想也不會幹别的,就生豆芽吧,把家裡的錢湊湊買幾個大盆、棉布啥的,還專門盤了竈火,咱生豆芽。豆芽生的很成功,生出的豆芽盤兒靓條兒順口感好,可拿到鎮上就是賣不上個價兒,大家都窮,誰吃得起豆芽啊,有點兒綠豆還想換點兒針頭線腦呢。是以第一次生意嘗試就宣告失敗了。

好在那時候村兒裡的能人都掙着錢了,從支書到主任到會計……大家一個賽着一個起房子蓋樓,給人蓋房子,賣賣力氣總能掙口飯吃吧,那時候村兒裡蓋房的特别多,咱不會壘牆還不會搬磚嗎,當個小工就能掙着錢了。就憑着當小工掙這點兒錢,她們家五個孩子都能讀到國中,先兒甚至還讀了高中了。而且最小的弟弟還上了大學。當然這個不是重點,按下不表。

上國中了,家裡條件可好不少,因為錢管用了,能從外邊買來糧食了,每個星期去學校的時候也能帶瓶腌鹹菜啥的,而且學校食堂裡也有馍賣了,也不貴,才兩毛錢一個,雖然那馍的膚色挺陽光的,但起碼比湯湯湯要硬一些,肚裡有食了。

先兒從國小習就好,雖說有些偏科,國文一直得不了高分,但算術還是每次都考百分兒。上了國中以後還是這德性,老舍魯迅葉聖陶啥的,不認識,沒見過,聽不懂,但代數和幾何不用學,看看書就懂,是以這偏科就延續下來了。就憑這股勁,文史地下點兒功夫背,沒考不好的。也就考上了縣裡最好的高中,但隻上了一年,是以現在說起來先兒算是高中肄業。

說說那碗燴面吧,說來也巧,高中讀了一個學期,家裡說咱上不起學了,你下邊還有個弟弟,學習也不錯,看能不能讓他好好上學?你也不小了,可以掙錢了。這就準備辍學了,數學老師是真心疼啊,光家訪就家訪了不下十回,每次都跟她爸說,這丫頭條件不錯,腦子也靈,還肯學,不能就這麼廢了啊,每次劉老爺子就一句話,那咋弄,老五學習也好啊,她哥她姐都開始掙錢了,還是不夠啊,我也沒法兒,唉……;那讓她把高一上完行不?行,可學校的夥食費也貴啊,擱家吃,他媽給她做飯,花不了幾個錢。那夥食費我想辦法,你把下半學期的學費和書本費交了就行。唉……,咬咬牙,行吧!

那就這樣吧,先兒那年拎着闆凳兒回家的時候,數學老師說,你等會兒吧,反正考試也考完了,我也沒吃飯,咱去吃個飯。這天下爹媽愛好的啊,老師也一樣。那天老師就帶着她到鎮上一個石棉瓦搭的棚子裡,請她吃了碗燴面,羊肉燴面,先兒一邊吃一邊哭,老師一邊吃一邊歎氣,這碗面是真香,這頓飯是真難受。

從此先兒落下一個毛病,不吃羊肉,不管你怎麼做的,隻要是羊肉,不管是煎的炒的煮的烤的……,她一鼻子就能聞出是羊肉,就是吃不下。

你好,你不愛吃羊肉是因為羊肉膻嗎?

不是,我聞不着膻味兒,就是一聞是羊肉我就吃不下。

那你還吃烤串呢,我可見過,這怎麼解釋?

那不是羊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