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青春之我接續前輩們的“星辰”

這個國慶假期因兩部正在熱映的電影,而變得格外厚重而有内涵。一部是《我和我的父輩》,通過《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四個單元,分别展現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典型印記;另一部是《長津湖》,全景展示了抗美援朝中悲壯的長津湖之戰。

以青春之我接續前輩們的“星辰”

△電影《長津湖》劇照

“破防”“淚目”……這是觀衆看了兩部電影之後的普遍反應。當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為了掩護鄉親,将兒子馬乘風送入日寇的“虎口”;當爬冰卧雪的志願軍戰士為了堅守陣地被凍成冰雕,鑄就不屈的英魂;當火藥雕刻師為了航天事業一次次冒死試驗,哪怕痛失親人也堅持到底……相信再鐵石心腸的人看了這一幕幕也會動容,并油然而生敬意。

殉國家之急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民族大義,感受到犧牲精神。“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沒有“打得一拳開”,就沒有“免得百拳來”。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些将熱血融入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英雄,不是沒有苦楚,也不是沒有疼痛,更不是沒有悲傷。從“戰場的二次恐懼,像當新兵的感覺,一模一樣”,到“疼,疼死了!别,别把我,别把我一個人留在這”,再到“哥,一會我也跟着你沖吧。萬一我也像大哥那樣,你也幫幫我吧”。他們都是血肉之軀,也有恐懼,但在考驗面前都站得穩、挺得住,他們最可敬之處在于,為了家國祥和而迸發出凜然正氣,為了後代幸福而視死如歸。

以青春之我接續前輩們的“星辰”

△“冰雕連”戰士宋阿毛手寫卡片(資料圖)

據記載,“冰雕連”一名戰士的衣服裡留有的紙條上寫道:“冰雪啊,我決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顯然,在那種極為嚴寒的天氣裡,志願軍戰士不是不知道環境惡劣,他們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憑的是什麼?答案不言而喻。

最近,網上熱傳一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無論馬仁興父子還是伍千裡、伍萬裡兄弟,乃至無數隐姓埋名的航天人,他們不隻是保護同胞和國家,更是将生命獻給國家,他們的壯舉可以用一句歌詞來形容:“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都以生死來守護,每一寸心都将人間正道澆鑄”。

“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今天,前輩的夢想已經實作。今天的中國,山河錦繡,國力蒸蒸日上;今天的中國人民幸福安康,尊嚴洋溢在臉上。生活越是有滋有味,我們就越是懷念英烈,這種懷念展現在重溫曆史,展現在緻敬英雄,也展現在傳承革命精神。正如《我和我的父輩》片頭曲所唱的:“後來我成為的那個人,也像是當時的你們。從你眼中接過了星辰,交給每一個新的青春。”

以青春之我接續前輩們的“星辰”

△節選自網友留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以青春之我,接續前輩們的“星辰”,這是我輩責任。

(文丨華生)

來源: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