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标題,各位青年們千萬不要想歪了,這“重口味兒”可不是你們所想的變态血腥某m,隻是因為湊巧這次大家帶的酒都是豐富飽滿重酒體~
好了,這次的酒比較多,到了冬天人也比較懶,想在一篇内搞定,是以就不瞎哔哔了,直接開始說酒~~~!

是不是看到這第一款酒就能體會标題的意義了?嘿嘿~~這酒标看着很熟悉有木有?這酒莊在皮埃蒙特也算是有頭有臉,他家的Barolo也是死貴死貴的那種,但這款Barbaresco還算比較便宜(不然,我們這些屌絲也喝不起),雖然出自名家,但這款酒的表現并不是特别出色,剛開始很封閉,除了紅果味就是紅果味兒,沒有太多内比奧羅的特征,感覺很像寒冷年份的大區勃艮第;放了一段時間後,香氣和口感上有所改善,高酸和中高的單甯加上這紅中泛黃的顔色,會讓人聯想到皮埃蒙特的2B,但還是表現平平,最關鍵的是,還沒到1個小時,他就挂了~_~! 是以,請不要過分迷戀名莊&大家。
這第二款酒,依舊重口味,可是這酒沒有絕大多數西拉那樣重。這酒的酒液呈清澈透明的紫紅色,香氣中以花香、紅色漿果、甜香料及木頭為主。中高單甯,中等酸度。說道這,你會認為這是一款澳洲的西拉嗎?呵呵哒,我怎麼喝都覺得這像隆河,可它偏偏就是澳洲的西拉,瞬間就覺得人生無望了(之是以會這樣,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哎~~~以後還是多喝點酒,多長點見識吧@_@。如果想知道這酒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敬請期待我的檢讨書—《栽過的坑》(至于這篇檢讨書什麼時候能寫出來,我估計N天後吧~~)。
這款酒出自裡奧哈數一數二的大酒廠。濃郁的法國桶味兒,時刻标榜着自己裡奧哈新派的出身。大廠基礎款的風格特質在這款酒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雪茄盒、幹樹葉、幹草、香料及紅色水果的香氣加上中高單甯,中等酸度勻稱的酒體中帶有的紅色水果和幹草風味,整體顯得十分得裡奧哈,但也缺少變化和複雜度。
這第四款酒,同樣是裡奧哈,同樣是新派。但品質甩了上一款酒好幾個省,當然價格也是~~。這酒出自裡奧哈新派的一個小作坊(葡萄酒圈的怪事之一就是:小作坊往往能出好酒),雖然算不上舉世揚名型的但也能稱得上是世外高人型的;酒莊會在好的年份,出一套藝術系列的酒,一套三支,酒一樣但酒标不同(當然酒标也是請當時知名的藝術家來創作啦,而且一次就是三款,比木桐還狠有木有),是不是很能滿足收集欲?這款酒酒液呈明亮的寶石紅色,帶有果幹、幹草、幹樹葉、香料、紅漿果及熏肉的香氣,酒體結實,單甯細膩;口中的風味變化也是層出不窮,05年的酒今天來喝依然堅挺甚至還有些年輕(這才叫純爺們兒),無疑這是當天最好的一款酒。
啦啦啦~國産酒時間到,最近偶能喝到一些國産酒也是感覺蠻幸福的(因為自己不舍得買。。。),這酒産自我天朝的新疆天山南麓(感覺好有異域風情)。這款酒總體來說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爆炸性的甜美漿果香氣,加上堅實的酒體和在口中飽滿的黑色漿果風味,簡單易飲毫無壓力;有個小缺點就是品種典型性不夠,西拉做的有點像赤霞珠。如果價格再低點,進入尋常百姓家做個日常用酒是很不錯滴~~
這款酒,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奔富在國内的知名度與拉菲齊名),為了節約篇幅在這我就不多說了,總得來說是很典型的奔富,很典型的澳洲西拉,總之就是典型~~~
終于到這款酒了~~快憋死我了(憋了一肚子槽,沒地方吐)。先來看看我的品酒筆記:“明亮的紫紅色酒液中,散發着甜香料、黑色漿果、雪松(木頭)及可可的香氣;中高單甯,中高酸;較厚實的酒體在口中呈現濃郁,奔放,甜美的黑色漿果及甜香料風味,回味較長。“這看上去是不是沒有吐槽的理由?可是,這是凱隆世家的複牌啊;再怎麼也是大家閨秀型的啊;氣質應該是含蓄優雅有内涵啊,但是出現在我面前的确是一個風塵女子,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哎~不能隻看出身,關鍵主要還得看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