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圍讀96 村上春樹《1Q84》1984—1Q84?欲解其中味,不妨先了解背景簡單說在前面各家評說最後的最後

“不論這個世界結構如何,我大概都将留在這裡,青豆想。我們大概都将留在這裡。這個世界裡恐怕有相應的威脅,會潛伏着危險,充滿自有的衆多謎團與沖突。我們今後隻怕得走過許多不知通向何方的黑暗道路。但那也不怕。沒關系。主動去迎接吧。我決不離開這裡去任何地方。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要堅持留在這隻有一個月亮的世界裡。”

書中采取主人公兩個視角輪流講故事的形式揭開了故事的帷幕:

圍讀96 村上春樹《1Q84》1984—1Q84?欲解其中味,不妨先了解背景簡單說在前面各家評說最後的最後

<h1 class="pgc-h-arrow-right">簡單說在前面</h1>

全書由開始的兩條平行線,轉為後來的三條線,而至最後合二為一,把一個貌似離奇的故事抽絲剝繭展現于眼前,一個空氣蛹貫穿始終,不僅禁锢了作品中的人物,其實也禁锢了普羅大衆,但是以書中主人公為代表終究做到了突破進而成就了自我。作品是對現實世界的觀察、記錄,也是反思。

這本書是分鏡頭,但代入感依舊很強。讀到書的中期一直在思考村上春樹為何要大費筆墨描寫一個類現實的世界,最後得知村上春樹在著書九年前對宗教極端分子對地鐵投毒事件極為震驚,借助此書揭露宗教教團裡的種種。

<h1 class="pgc-h-arrow-right">各家評說</h1>

體會到這些再讀後半部分是關于貓城裡邏輯難以解答的作者的用意就漸漸了解了,子體作為異化的非自我意識的人的存在,被空氣蛹這種烏托邦理念所束縛……也許是像青豆和天吾一樣從小在深信并把自己麻醉在烏托邦的家庭中成長,這個故事也許又像另一個平行時空裡自己的故事,盡管自己在這個現實世界裡早已擺脫烏托邦的影響和束縛,或者說慢慢地開始了解那類烏托邦現存的價值,總而言之很感謝村上春樹先生帶給我這場思想亦即“視覺”的盛宴。

先《地下》後《1Q84》,沒有紀實文學作品《地下》,就沒有《1Q84》。村上認為最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義、主張造成類似“精神囚籠”那樣的東西,奧姆真理教就是個極端的例子。

是以他說自己寫小說的理由隻有一個:為了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現出來,将光線投在上面。經常投以光線,敲響警鐘,以免我們的靈魂被體制糾纏和貶損。

(“人一旦卷入原教旨主義,就會失去靈魂柔軟的部分,放棄以自身力量感受和思考的努力,而盲目聽命于教旨及其原則。因為這樣過得輕松,不會困惑,也不會受損。他們把靈魂交給了體制。”)

——個人與體制的對立、相克,是村上最主要的主題。體制不能沒有,但體制在很多方面将人變為非人。

“在一堵堅硬的高牆和一隻撞向它的蛋之間,我會永遠站在蛋這一邊。”這堵牆有個名字:體制。

體制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不再受任何人所控,然後它開始殺害我們,及令我們殺害他人——無情地,高效地,系統地……

面對體制,大多數人是默默地忍受,仿佛從沒注意過天上有幾個月亮;有人要戲谑耍弄一番,小松鑽體制的空子讓《空氣蛹》成了暢銷書,參與者生活從此惹上麻煩;反抗者無能為力,隻有逃避躲藏——體制力量太大,zf又毫無作為——這樣看,待在“體制”内不動聲色不置可否,果然也是處世的高标準。

“夜幕剛剛很勉強地撤下。而下一次黑暗,還沒有那麼快到來”,總會有帶着Q的世界不斷出現,不能永遠逃下去,總懷希望,團結精誠,勇敢面對才是面對體制應該有的态度。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最後的最後</h1>

村上在了解日本宗教文化下寫的這篇故事,《空氣蛹》就好像是一個宗教的縮影,有xie教的意味,而主人公青豆和天吾深陷在這樣的世界,體會了其中的不可思議和不和邏輯之後攜手逃離,這是我的了解。

這本書前兩部分很吸引人,這就是村上的筆鋒吧,從挪威的森林到且聽風吟,世界盡頭,都是這樣,娓娓道來,每個故事都有其中自己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