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上一個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着熱水,可以随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這一段熟悉的文字很容易把我們帶回到國小時光,這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孔乙已》。如今重新品讀,除了有溫故而知新感,不得不對文章中人性解剖的精準度佩服到五體投地。

無論是孔乙已,還是祥林嫂,或是阿Q,都被他老先生打上了标簽,他對人性的條分絡析,簡直是一針見血,見血封喉,使得人在閱讀過程中如被扼住了咽喉,無力為人性中最黑的暗處辯解。
倘若人不升空成為天使,毫無疑問,他将下沉成為魔鬼。他不能停留在獸性。最野蠻的人并不是野獸,他更壞,非常壞。——柯爾律治
多少年來,人類經過無數代繁衍、進化,依然無法更改身上最原始的野性,或許隻有文化的洗禮能夠給我們以光的指引。
而魯迅先生的書籍無異于最好的、最透徹的剔骨尖刀,能夠撥開各種僞裝,展現人格中最深的陰暗,直指人心。
這本《狂人日記》推薦給大家,這是先生的第一本白話集。由北京彙智博達出版社出版。
衆所周知,魯迅先生是東北大學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也是當時仙台唯一的中國留學生。
在仙台給魯迅影響最大的是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魯迅的青年時代》和許壽裳所著的《亡友魯迅印象記》兩部書中,兩人都曾引用過魯迅的醫專同班同學醫學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魯迅學年成績:
難怪他的文章中剖析人性會如此透徹,原來和他的學問有關,他倫理學的分數碾壓其他學科。
狂人日記魯迅當代小說散文集 ¥46 購買
這本《狂人日記》以短篇小說的形式,為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暗黑系人性打上烙印,雖經時光暈染,依然無法改變其本質。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人性與現實意義</h1>
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但教育和習慣卻使它們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是以,我們必須隔着各種外衣對它們加以認識。——切斯特菲爾德
魯迅文風是自成一家的,尖銳,辛辣,充滿着諷刺與醒示意味。
先生擅長刻畫人物,小說中的人物深入人心,比如我讀到:《孔乙已》中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更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
難免在我的心中也浮現出一個人物形象,朋友小睿,本是個從福建學習雕刻歸來的能工巧匠,許多人慕名而來,追着他想要個精品。
他卻總是說要雕刻最出色的作品,拿了人家的石料或玉料,一件小玩藝要拖個一、兩年,實在囊中羞澀了,才會緊趕慢趕雕出一件來,又未免有敷衍之嫌。
後來,他的姐姐有了孩子,他終是可以抛開手藝不做,借口去幫忙帶孩子,一個二個三個,竟生了三個,後來挨個兒帶大了侄女,而手藝竟荒廢了。
然後,機器雕刻興起,他終是一日挨一日,從欣欣向榮的年青人,延跎至中年,光景就和孔乙已一般,其間也有女孩子為了他而抛棄家庭,甚至在冬無暖氣的房間中伴他,而他也終是做了負心漢。
他這個人并不是骨子裡運氣不好,不知什麼原故,就是不肯努力,不肯向上,總是說,人世間就這樣罷。
抱怨這,抱怨那,獨獨不想,其實是有人願意給他提供房子、材料,隻要肯認真出成品的,于是一輩子就在朋友們的可惜裡過去了。
孔乙已是被封建社會所耽誤的“士大夫”,但個人的原因占比更大,如果他肯好好工作,正确認識自己,也許不會如此悲劇收場。
如果小睿能夠讀懂孔乙已的故事,說不定人生也是另一番天地。
淺薄的閃躲并不能避開現實,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壘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隻要你肯努力,肯向前走,肯于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終究不會活成孔乙已和小睿。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人性與社會的關系</h1>
人有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是以應當平等看人;人的兩隻耳朵是分在兩邊的,是以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人雖隻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是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别人想。——于丹
小說中除了人物,更多描寫的是人所處的環境,而這些環境依然可以映射到當今的社會,不與時光轉移而變化,諷刺的痛感依然存在。
《藥》裡面的人血饅頭,荒誕可笑,吃了沾血的饅頭人的病就能治好嗎?人的命就能挽回嗎?
江歌為劉鑫擋了刀子,用自己的生命換了她的命,她居然還在幾年後沾着人血饅頭,消費江歌和她的媽媽,在微網誌上改名變成大V斂财,她和《藥》中愚昧無知,為已利益而不顧别人死活的老栓一家有什麼差別呢?
《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車夫,撞倒了老婦人,勇于承擔責任,去警察署自首。
而瑪莎拉蒂的女車主譚明明,酒駕追尾後逃逸,再次撞車,導緻兩人死亡,因遲遲未判決,受害人奶奶得知後,絕食而亡。
兩相對比,責任、擔當、人命的輕重,浮現在眼前,黑白分明。
《故鄉》中的楊二嫂,那個圓規似的女人,不正映射了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
借了錢,拖着一年又一年不還,你若敢催得急,他就敢說:不就是欠幾個錢,早晚會還你。或是幹脆振振有詞,仿似你們的債務關系應該調個兒,他是爺爺,你成了孫子。
電視劇《安家》中老洋房的主人,當年可憐自己的遠房親戚,讓其借住在自己家中,多年過去,因經營不善,需資金周轉的時候,想賣掉老洋房,這一家親戚卻想要分一半兒的錢,反養成了鬥米恩升米仇了。
這也是真實事件改編的,也許正發生在你的身邊。
這種人心中有種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思維方式,占了反而再壓你一頭。
對于别人的富有,不是羨慕,而是嫉妒和恨,我窮你應該幫我。
仿佛不是人家通過努力獲得的财富,卻是托他的福份而來,理應對他一直無私奉獻。
理所當然,毫無愧色,這種“圓規”的角色永遠未曾消失。
而《阿Q》這個符号,代表着後浪淘盡前浪的時候,總會有裸露在淺灘上的人物,甘願擱淺于這裡。
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嘲、自解、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是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
比如,想學一門新學科,努力了一段時間,而不見成效,就說這玩意兒是騙人的,賺不到錢,或是我做不了這行,這行業不适合我。
行百裡者半九十,不竭盡全力,爬到最高峰上看風景,又如何能夠知道塵世皆在腳下的自豪感?
學習者、工作者、做學問者,切警惕阿Q精神侵襲。
《祝福》中的祥林嫂身邊的人,堪比當今的網絡暴力。
失去孩子,失去信仰已經是這個不幸女人的極限了,在半瘋的狀态中,周遭一點關于善意的溫暖都全無蹤迹,人們為了滿足自己踏踩她的優越感,專戳祥林嫂的疼處說,直到把人完全逼瘋,選擇走上絕路。
這和當今網絡暴力逼迫明星,導緻自殺有什麼不同的呢?
2016年9月16日,喬任梁在上海家中意外身亡,9月17日由經紀公司通過媒體釋出聲明,确認喬任梁因網絡暴力而患上抑郁症自殺身亡。
南韓明星崔雪莉,被發現在自家二樓房間探照燈上吊自殺。年僅25歲,後被确診在自殺前曾被醫院确診抑郁症。
變性藝人張彩苑也是在浴室上吊自殺,由于其不常見的身份,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惡意留言,其中還有一些人身攻擊,這令她不堪壓力,最終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每一件看似自殺的背後,其實都是他殺。是以,希望那些喜歡在網上以辱罵别人找存在感的,俗稱的鍵盤俠們,可不可以請你學着對别人善良一些。
像這些明星有不足的地方我們可以指出來,但是請不要惡意攻擊,因為誰也不會知道,你的哪一個詞,哪一句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讀先生的書,一個個短而精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其中的人性,點點滴滴刺入心中。
對于人性的暗,我們厭惡鄙視,就連牛頓都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作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文學,修正自己的人性之路,先是認識到壞的、惡的,再加以摒棄,也許我們做不到象曾國藩那樣,每日自檢,每時自省,畢竟他的心中有一個天大的理想,是以他做到了,最終成為半聖人。
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個善良的人,與慈悲比鄰而居,給這好不容易掙來的人生入場券,做個和諧的收尾,莫讓人性中的污點無限放大,不知不覺成為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那才真是可悲可憐呢!
讓我們建立一座人性的小廟,供奉自己的魂靈,避免成為大自然的暴君,唯以讀書修心養性。
雖然人性,總是伴着朽壞,但是在讀完《狂人日記》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面對不可躲避的人性,何不争取一下,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它,或是改變自我,在改變中引發質變,隻要心志堅定,人性雖然有朽壞的一面,但它的隔壁就是善良!
【我是人魚薇沫】年讀書超過100本,提升自我成長,幫助他人認清世界,離開狹窄的個人天地,如果這答案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