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替身》第一章 天山之變

原創小說,轉載必究!每周三,周五更新!

若問天下第一山,非天山莫屬,積雪萬年不融,千裡之外可見其高聳入蒼穹,凡人不知其高,雄鷹不見其真容。世人皆以天山為天下的西界,天山以西既非人間。

不想,一個甲子以來,天山之雪秋冬之落不及春夏之融,千年冰雪次第化成奔騰的聖水,天山山麓千裡凍土漸成沃野,水草逐年豐茂,牛羊遍野,苦寒之地成了天下樂土。

相傳,20多年前的一個春末,其時仍然寒風凜冽,一牧民沿着溪水往上遊牧羊,無意中在路旁發現一塊漆黑的石塊,形狀不過拳頭大小,光滑無痕。牧民好奇,遂抓起玩賞,不想這石塊冰寒無比,再握一會,寒氣入骨。牧民不能忍受,随即将其抛在腳下,擊中一白石,至其裂碎無數。再取其他石塊擊打這塊黑石,盡皆粉碎。牧民驚愕,回送部落首領鑒定一二,首領年方二十,雖勇武無比,但見識不豐,亦不知其為何物,遂棄之帳外三丈處。

當年盛夏的旁晚,此首領捕獵而歸,忽感寒氣澎湃,卻四顧無風吹草動。此首領每前一步,寒意增一分。順寒意尋去,複見草叢中卧一拳大黑石,奇醜無比。他蓦然想起,此乃春末所棄怪石,于是伸手去拿,不想這怪石冰寒更甚,棄之時天寒,為何時至仲夏,仍寒如冰?

首領取之放在帳外端詳,往來牧民無不驚奇。

一黃口小子對衆人說,何不火烤之,看看能否仍然如此冰寒?衆人贊同。

于是,聚材置黑石于上,一邊載歌載舞,一邊觀察黑石模樣。半晌之後,隻見黑石泛紅,火愈旺,石愈紅。一老者突然大悟,此石即先人所傳——天山寒鐵。可做箭矢,可造利劍。

部落首領大喜過望,于是帶着部落青壯,連行兩日,複尋得黑石所在之地。隻見黑石滿地,接入天山。遠望去,雪白刺目,石黑如洞,衆人目瞪口呆。

随即,一行人載石數擔歸來,幾輛木車幾乎崩裂。如此往複不絕,半年之内,所獲鐵石皆鑄箭矢、短刀和利劍。所造箭矢百步之内,可穿虎背;所造短刀削石如泥;所造利劍,寒光淩厲,葉落紛飛。

自此,部落遂對外稱“黑石部落”

此後十年,黑石橫行天山山麓千裡沃野,一百餘部落盡歸其所有。

中州386年,黑石部落仿中原建國,取名黑石國,定都黑石城。原黑石族首領烏頓,自稱國王,虎視東方。

此時的黑石國,之是以能快速統一天山腳下各部族,因其有四利:一,多年征戰,民風彪悍;二,牛羊遍野,豐衣足食;三,有天山寒鐵,所鑄兵器所向披靡。四,黃金寶馬,日行千裡。

話說這黃金寶馬,産于天山南麓,渾身金黃,故而得名。事實上,黃金寶馬更有黃金般珍貴的品質——耐力超群,快如疾風,可日行千裡,可一日不食。當年烏頓統一天山南麓部族首要目的便是這稀世珍寶。

相傳,在得勝歸途,因大雪封路,糧草不濟,烏頓餓死五千奴隸,才得保三千駿馬。

有此四利,烏頓又起東征之心,三年間摧枯拉朽,沿聖水河陸續征服十三國,天下其他諸國,北至北漠,東至東海,南至南海,紛紛納貢稱臣。但是烏頓天性豪放,不喜中原各地的吃食氣候,更喜仰望天山,俯瞰草原,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收服大魚之後即返黑石城。

然而為防止各國有異志,烏頓不但要求各國準時進貢,還要求各國必須送一個滿十二周歲的皇子入黑石城,以為人質,每六年一換。

此法一能考察各國皇子的才能,二能感化未來可能會成為國君的皇子,從情感上拉近與黑石國的距離。事實上,很多皇子,在黑石國期間,取妻生子,也如烏頓所料逐漸淡化了對侵略的仇恨。

同時,各國稍有怠慢,便會遭到懲罰,輕者以兵讨伐,重則另立新王,各國無不乖乖就範,但是各國之間的紛争不斷,烏頓卻視而不見,甚至不斷挑動各國之間的沖突。

烏頓深谙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對昔日天下聖國——中州,幹涉甚多。黑石所派入中州的特使,稱監察使,位同左相,監察使一言,群臣隻能唯若從之,當朝皇帝,每言及此,無不痛心疾首,潸然淚下。但是國弱如此,卻又無可奈何。天下書生志士也望之歎息涕零。

話說中州國,西鄰黑石,北有北金,東有胡國,大齊,南有高山國環視,數百年來本為天下聖國。北有聖水河,因水自天山而得名;南有金馬江,因黃金馬飲水此江而得名。此江河俱奔騰萬裡入東海;且中州東西三千裡,僅平原之地亦有千裡之廣,物産豐饒,人傑地靈,有民三千萬,實乃天下首邦。都城盛京,更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城”,群眾數百萬。商戶林立,樓閣錯落,天下奇人異士常常彙聚于此,好不熱鬧!

然後,天山融雪日劇,水流向東不改。在黑石國境内形成數百條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小河流,因河道衆多,水流平緩,可以滋養兩岸。可是,一入中州境内百裡,都彙入聖水河和金水江,兩條河流立即澎拜滔天,水深浪急。

天山雪融勢頭不減,以至今日中州境内河流潰堤漸多,災民常有百萬之衆,流離失所,累年不減。昔日安樂之地,處處澤國一片。中州素以仁義治國,以民為本,為救無數災民,國庫年年虧空,内政不修,外患難禦。當年烏頓之是以僅憑十萬兵馬速戰速決,全賴中州内患深重。

如今的中州,黑石幹政日深,饑荒未減,民怨四起,原周邊的跳蚤小國都敢不斷襲擾蠶食,可謂内憂外患,然而物極必反,不想一國之運勢竟源起一少年。

(下一章:捕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