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寶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站在這一偉大的曆史豐碑面前,感悟長征精神的力量——“信仰”,是一把穿越時空依然在熊熊燃燒的照亮征程的不滅火炬。
1934年10月,一粒星火在狂風中搖曳。在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革命勢力的圍剿下,年輕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儲存這一寶貴的革命火種,在江西于都,選擇了一條義無反顧的漫漫征程。年輕的将士們心中燃燒着信仰,毅然在未知挑戰中開啟了一場彪炳史冊的戰略大轉移。這場“無與倫比的史詩般遠征”,彙成改變曆史的滾滾洪流,标注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标。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對長征的描述是:“這是一次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遠征……冒險、探索、發現、勇氣……像一把烈焰,貫穿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決不承認失敗——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展現在這次無與倫比的遠征史中。”
一路艱辛,一路坎坷,這把貫穿一切的烈焰越燒越旺,紅軍将士們心中燃燒的理想信念之火從未熄滅。縱橫十餘省,長驅二萬五千裡,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産黨上司中國工農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的長征。
85年後的10月,百花盛開,迎風搖曳。在這片被信仰澆灌、鮮血染紅、汗水浸透的大地上,每一朵花都讓人滿懷感念、每一縷芬芳都不容辜負。經曆各種洗禮的今日中國,沒有辜負那些性命相托、至死不渝、堅守信仰的革命先驅們。回首征程,這個黨,從最初的5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9500多萬黨員;這個國家,從“球籍危機”到“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這項事業,從曾被國外觀察者預言“昙花一現”到“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中國共産黨人的“長征”,永遠在路上。
今天,這支引領着“中國号”巨輪的隊伍,以一次次新的動員、一次次新的整隊、一次次新的升華,擦亮初心、築牢使命,在長征中接續長征,在奮進中保持奮進,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走向更光輝的未來。
在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中,長征精神是最閃亮的火焰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同人民群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的勝利,是一座信仰的豐碑。在邁向民族偉大複興的新長征路上,長征精神就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照耀着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征程。
不動搖,不掉隊,不怕犧牲,不懼狂瀾,正是這種理想信念之火,溫暖了長征路上的戰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長征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将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理想信念豐碑。以理想信仰為核心的長征精神,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黨和人民付出巨大代價、進行偉大鬥争獲得的寶貴财富。
一個民族,唯有占據精神的高地,才能在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偉大的事業,需要有偉大的精神支柱,需要有偉大不朽的精神信仰。85年來,長征精神的種子已經深植華夏大地,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們不忘初心、攻堅克難的前進動力。
今天,當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曆史交彙點,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铿锵有力——“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曆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的趕考之路。”新的趕考之路,依然充滿坎坷。這是一條走向民族偉大複興的新長征之路,今天的中國人民更加知道曾經支撐着我們取得一系列偉大勝利的理想信念有多重要,支撐着長征中那支軍隊走向偉大勝利的信仰有多堅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