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等大臣一舉謀殺了漢朝的克星董卓,使原本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重新迎來了一縷複興的曙光,可是,就在這個曆史轉折的緊要關頭,從犄角旮旯裡跳出了一人,隻是随意一言,便将這縷複興的曙光吹散,并把東漢王朝送進了萬劫不複的深淵。這位奇人就是被易中天稱為: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诩。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賈诩(147年-223年),字文和,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或許是姑地偏遠,或許是藏而不露,年少時的賈诩很少為人所知,隻有名士閻忠認為賈诩乃張良、陳平再世。

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約二十歲左右,賈诩被地方官舉為孝廉,用現在話說,即優秀後浪,不久後即被朝廷征調入京成為丞相府中的一名進階秘書。一年後,賈诩因病辭官,在返鄉途中,路遇一群揮槍舞棒的氐人,賈诩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擒。此時的賈诩赤手空拳,無依無靠,可謂是走到了人生的末路,眼看着腦袋就要搬家,可是賈诩卻并不悲觀,反而揚着頭,信心滿滿地忽悠氐人頭領:“我是段公(段颎)親親的外孫,你們别急着埋我,到時我的家人一定會用重金來贖。”當時的太尉段颎,因久為邊将,“威震西土”。是以賈诩便拉大旗做虎皮,假托段颎外孫來咋唬氐人。這一招果然奏效,氐人一聽,不僅未敢加害,反而與賈诩套起了近乎,約為了兄弟,後又安排專車送賈诩上路,而與賈诩同時被擒的十幾人則全部被氐人咔嚓。

永漢元年(189年)九月,截和上位的董卓看少帝劉辯頗不順眼,遂将其廢掉,改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十一月,董卓又毫不客氣,提拔自己為相國,并全心全意地開始了一系列敗漢的操作。此時,賈诩病已痊愈,被重新提拔為平津(今河南省鄭州市鞏縣西北)都尉(相當于團營長),後又升任讨虜校尉(相當于師旅長),受正屯兵于陝(今西安一帶)的中郎将董卓的女婿——牛輔節制。

三年後,不可一世的董卓走進了地獄之門,被王允、呂布等人謀殺,女婿牛輔也輔佐其嶽父董卓去了西天。王允打算趁熱打鐵,徹底清算董卓餘黨。董卓的部屬李傕、郭汜等人聽後,惶惶不可終日,欲拔腿溜之。此時剛剛轉投到李傕軍中的賈诩,頗為不甘,出于自身生計和前程的考慮,立即出面阻止:“聽聞長安城中正在策劃,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若抛棄屬衆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綁翻。今不如領兵西進,沿途收編散兵遊勇,伺機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若能夠僥幸成功,可‘奉國家以征服天下’,‘若不濟’,再走不遲。”衆人一聽,如同汪洋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皆點頭稱是。賈诩這幾句“碎語”,看似閑言,卻将東漢王朝徹底送進了深淵。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說幹就幹,很快,李傕、郭汜等就聯絡涼州諸将,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待趕到長安城下,已聚合起十餘萬喽啰。李傕與郭汜等就勢圍攻長安。王允、呂布等城中大臣和将領猝不及防,很快長安城便被攻破,又經過一翻并不激烈的較量,王允、呂布等兵敗。李、郭等遂縱兵擄掠,緻使城内吏民死者萬餘,屍積滿道。随後,殺紅了眼的李、郭等又率兵殺到宮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将軍、郭汜為揚烈将軍、樊稠為中郎将。任命的诏書剛下,李、郭等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一衆大臣全部咔嚓。一時間,朝野大亂,整個京城到處都是腥風血雨,鬼哭狼嚎。

李傕等得勢後,頗夠意思,很快就知恩圖報,提拔恩公賈诩為左馮翊(相當長安東城區的郡守),可是郭汜卻認為這點回報乃杯水車薪,建議封賈诩為侯。但此時的賈诩卻表現得像個謙謙君子,堅辭不受。見賈诩态度堅決,李傕等又改拜賈诩為尚書(相當于組織部長)。李、郭等人雖表面上對賈诩尊寵有加,但他們也深知,賈诩這人肚裡有牙,是以暗地裡也對賈诩心存忌憚。不久,賈诩母親去世,賈诩便借機辭掉了官職,傳回了家鄉。

時間不長,李傕、郭汜二人便顯出了侉相,因為争權奪利,互相猜忌,并由口角之争發展到拳腳相加,以緻互相群毆。為了打跨郭汜,急忙中,李傕又想到了失業在家的賈诩。于是,便派人将賈诩請到了自己的營中,并于當天任命賈诩為宣義将軍。賈诩到任後,既沒有幫助李傕,也沒有暗助郭汜,而是不偏不倚,居中調停。經過賈诩的說服,李、郭二人暫時握手言和。後來,賈诩見李、郭二貨沒有絲毫的長進,隻吃争權奪利,整天除了喝酒撸串泡妞,正事不幹,便斷定二人皆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恰在此時,朝中幾位正直的大臣也在暗中前來聯絡賈诩,望其與之一起協助獻帝逃出李、郭治下的魔窟——長安城。或許是感覺自己對漢獻帝有愧,賈诩當即答應,并最終幫助獻帝逃出了長安。随後,賈诩又一不做,二不休,扯掉頭上的烏紗,丢下大印,不辭而别——去他娘的跑了路。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當時賈诩的老鄉,已是将軍的段煨正率軍駐守在長安邊上的華陰(今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賈诩覺得段煨這人比李、郭靠譜的多,遂跑到了華陰,投靠了段煨。

賈诩鼓動李、郭敗亂長安的“光榮事迹”,此時早已傳遍天下,長安邊上的段煨豈能不知?見賈诩來投,段煨心中頗為不安,雖表面上對賈诩稱兄道弟,酒肉侍候,工資頂格,但眼睛裡卻時不時地流露出幾縷陰冷的兇光。賈诩是何等樣人,怎能看不出來?

彼時,據守在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的張繡也是賈诩的同鄉,年輕時曾與賈诩在一起數次地喝過酒,撸過串。張繡乃一介武夫,雖然腦袋沒有賈诩大,但運氣卻特别好。彼時,張繡的手下正缺少一名得力的參謀長。賈诩尚在長安時,張繡便多次寫信邀請賈诩前來加盟。可當時的賈诩正在春風得意之時,根本瞧不上土豪張繡。可現今已出現了新的情況,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經過一番權衡,賈诩遂決定離段投張。賈诩臨行時,有人頗為不解:“段公待你不薄,為何卻要離去?”賈诩四下看了看,小聲說:“段君生性多疑,對我也多有猜忌。現在待我如上賓,但久後必為其所害。而我現在選擇離開,他一定會很高興。再說他還指望我連結外援,有求于我,是以他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說完,又意猶未盡地補充道:“而張繡目前正缺乏謀士,也願得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皆能雙安。”這心機,這手段,不愧為三國第一腦袋。賈诩到達南陽後,張繡果然大喜過望,并把賈诩當成了自家親親的大爺,言聽計從。而段煨在賈诩離去後,也在心裡笑出了聲,并多次派人到賈诩家問寒問暖,送錢送糧送溫暖。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覺得張繡人傻錢多,軟弱可欺,遂親自率兵包圍了張繡據守的穰城(今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開戰不久,曹操得報: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今河南省許昌市)。曹操大吃一驚,立即從穰城撤軍。張繡哪裡肯放,率兵尾追,劉表也派荊州軍占據安衆(今河南南陽市鄧州市元莊鄉一帶),欲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前後夾擊曹軍。曹操将計就計,抖擻精神,派出奇兵大敗張、劉二軍。曹軍獲勝後,也不戀戰,即速北撤。張繡見有機可乘,又親自率兵追擊,賈诩勸阻:“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執意追擊,結果不幸被賈诩言中,張繡被親自斷後的曹操擊敗。誰知,這時的賈诩竟對一臉沮喪的張繡說:“趕快再追,這次定會獲勝。”張繡睜着一雙迷茫的大眼弱弱地問道:“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田地。現在已經敗了,為何還要再追?”賈诩也不多言,急速道:“形勢已變,此番定能獲勝。”張繡将信将疑,收集散兵,再行追擊,果然将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虛心請教,賈诩這才娓娓道來:“這不是秃頭上的虱子,明擺着的嗎?将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撤兵,但曹操必親自殿後,是以我知将軍您必敗。”說完,賈诩又進一步解釋:“曹軍之是以一觸即撤,一定是後方出了大事,是以擊破追兵後,曹操一定會屁股着火全力撤退,留他人斷後。他留下的将領雖也厲害,卻比不上将軍,是以我知将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聽後歎服。那時既無網絡,也無電腦手機,賈诩僅憑曹操得勝後即快速撤軍這一小小的表征,即斷定其後方出了大事,這人得有多聰明?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所謂沒有最聰明,隻有更聰明,見證賈诩更聰明的時刻又來了。一年後,袁紹遣人招降張繡,并特意示好賈诩。張繡斟酌再三,覺得這是一筆包賺不賠的好買賣。可是令張繡沒想到的是,賈诩卻當着張繡的面自作主張直接回怼袁紹的來使:“你哪來哪回吧,替我們謝謝袁大哥。”然後話鋒一轉:“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乎?”張繡大驚,結結巴巴:“那…那…那能這樣?”送走袁使後,張繡急忙扯住賈诩:“若此,當何歸?”事已至此,我們當歸附于誰?賈诩轉頭對張繡說:“不如從曹公!”張繡頭一縮:“袁強曹弱,我們又曾打過曹操,從之如何?”言外之意,這不是找死嗎?賈诩微微一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袁紹現正強盛,我以少衆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操兵力較弱,其得我必喜;再說,曹操素來志向遠大,且如今正是其用人之時,一定能夠不計前嫌。願将軍無疑!”

張繡一聽,拍手稱快,遂聽從賈诩的建議,義無反顧率衆歸順了曹操。曹操大喜過望,丢下飯碗,親自接見賈诩,他雙手拉着賈诩的手說:“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随即曹操便拜賈诩為執金吾(京城禁衛軍司令),封都亭侯,遷冀州(彼時,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現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北部、及遼甯與内蒙部分地區)牧。由于當時冀州為袁紹所占,便留賈诩參司空軍事(丞相府進階軍事參謀),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将軍,并與其結為兒女親家——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建安五年(200年),一場決定三國格局的戰争官渡(今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之戰爆發。戰鬥中,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于賈诩,賈诩先是一通雞血:“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而後又獻策:“之是以相持半年不能取勝,是您顧忌過多所緻。隻要能抓住機會,立馬可勝。”曹操稱是,後來曹操果然抓住了機會,偷襲了袁軍屯糧之地烏巢(今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一舉戰勝了袁紹。

八年後,曹操又不費一槍一彈,占領荊州。随之人多槍多,曹操的野心也水漲船高,想乘機順江東下,一舉拿下東吳。賈诩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可是建功心切的曹操執意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賈诩被譽為三國時第一腦袋,一句話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進墳墓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抗曹。在與韓、馬交戰中,雙方各有勝負,後因糧草告急,馬超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并欲送子為人質,一開始,曹操想拒絕。賈诩卻認為可表面應允,麻痹對方,而暗中備戰,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诩,如何破敵?賈诩隻吐兩字:“離間。”聰明人曹操一點即明,遂采用賈诩之計,修書離間馬超、韓遂。見離間成功,曹操乘機對馬、韓聯軍發起了進攻,最終大勝而歸。

功成名就後的曹操,一直有塊心病未除,即太子的歸屬。一次,曹操私下征求賈诩對立嗣的意見,賈诩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言?賈诩一本正經地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袁紹和劉表在立嗣中皆因立幼廢長,進而緻亂緻敗。曹操一怔,随後大笑。不久後,曹操便立了曹丕為太子。

曹丕即位後,為報賈诩之恩,拜賈诩為太尉(國防部長),進爵壽鄉侯。

即位後的曹丕躊躇滿志,急于建功立業。三年後便欲率軍征伐東吳。戰前,曹丕曾問計于賈诩:“我想一統天下,吳、蜀誰先?”賈诩既不主張征吳,也不主張伐蜀,而是建議待國強民富後再動武不遲。可是此時已走火入魔的曹丕卻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堅持對孫吳動兵,結果無功而返。

同年六月,賈诩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谥号肅侯。一代智者就此告别人世。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叢中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