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鍋羊湯,清可見底
味道鮮美的鮮字,“魚”“羊”合成。魚、羊一山自古被作最鮮美的肉。有不少地方,流傳一道名菜,把魚和羊肉合一鍋炖,認為是天下最鮮美的味道,機械至此,令人發笑。
黑豆焖豬腳,南甯周邊傳統菜
世上不吃魚的人,大概不多。但在羊肉面前,絕對會分為态度截然對立的兩派。總有一派人,能從羊身上聞出膻騷味了。别說請他吃羊肉,一聞羊味,老遠就逃之夭夭了。
我鼻子不好,聞不羊身上味道有什麼古怪。對羊肉,我非但不拒,反倒恨不得頓頓上羊肉。這小輩子,去了不少地方,國境内各地的羊見識過不少。東北、西北、華北、西南、華東的羊湯我都吃過,都覺得非常美味。而且,越往北走,越是綿羊為多。綿羊的肉,比較細嫩,有一種醇厚的味道,可能是别人說的膻騷味兒。但我并沒有覺得膻騷,倒覺得這股味道聞着就舒坦。可惜廣西沒有綿羊,它們那身皮袍子,來到廣西,會直接變成烤羊肉。
旱藕粉
廣西的羊都是山羊,而且是一種特有的品種——黑山羊,皮毛是黑色的。幾十年前,作為扶貧項目,鼓動大石山區貧困山民發展黑山羊項目,以求脫貧緻富。南甯城區以北數十公裡的馬山縣開始,往北經河池市的都安、大化、環江諸縣,直到雲貴高原南麓的東蘭、天蛾諸縣,都是連綿不絕的喀斯特石山,石漠化很嚴重,實在生計艱難。但這片石山裡,山民一度養了很多黑山羊,對度日不無小補。去哪個縣,都有人叫喳喳喊殺羊,搞全羊宴。
生上山羊肉
近年發現,養黑山羊不太妥。這幫賊奴才,武藝高強,身輕如燕,差不多垂直的石壁,它們輕易就能翻越上去,狂吃濫喝,就像它們的招牌廣告語說的,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連懸崖上的兩株草都不放過。大石山本來植被堪憂,生态脆弱,這樣吃下去還得了!現在黑山羊養殖一概圈養,絕不容許放養,這幾年石山區裡草木是有所恢複。
蒜茸炒南瓜苗
南甯馬山縣就在石山區裡,靠養黑山羊發達了。黑山羊己成馬山縣一塊響當當的招牌,名揚廣西,産品大量供港。馬山有頭腦精明的,就跑到南甯城區來,開馬山黑山羊農鍋店,應該不低于一二十家。不光賣火鍋,還可以做全羊宴,賣羊血飯,煎炒白切南甯周邊的土雞土鴨,搜羅一些山鄉旮旯的土産美食,生意算是不錯。往年每到今天,農曆三月三,是很多民族的隆重節慶。像馬山這種山區少數民族聚居縣,要大舉慶賀,對山歌,載歌載舞。其中必同時舉辦美食節,搜羅本縣特産、美食,陳列于衆,請嘗請試,既可炫耀,又兼推銷。可惜今年疫情吓人,不敢聚集,改成網上辦。通過網絡欣賞人家的美食,那是煎熬。
雖然中國各地的羊我幾乎吃過,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卻一直認為,都比不上廣西一種用黑山羊做的清水羊肉。各地風味不同的羊肉羊湯,都自有廚師刻苦鑽研,不斷改進,形成獨特的制作工藝。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味道豐腴肥甘,羹的特色更重于湯,尤其是勾了芡的。吃喝進肚,嘴巴裡知道是美味,感覺上卻最終會膩味。往往不像喝湯,更像吃一道内容豐富紮實的羹菜。往簡單裡說,這些羊湯最表面的特征,就是湯白如奶,味濃于油,醇厚無比。而且,不管能不能聞得出來,裡面都加了不少不同的藥材和香料,長時間地熬制。有的熬一整夜,白天開賣時,現切羊肉片、羊雜碎,配上蔥花、香菜之類裝碗,再從一直滾着的大鍋,舀一大勺湯倒進去,簡直像燙火鍋。至于羊肉焖炒炖烤,出來的味道太濃腴了,聞着香死人了,事實上吃不了幾塊。天氣酷熱,南方人肉量普遍不大,吃肉不能動辄以斤記,我的肚量還要再減半,一天加起來半斤肉,就算重大突破了。而且,一般也隻在秋冬搞點羊肉,溫補一番,春天後點羊肉的就少了。
前幾天降溫下暴雨,降溫幅度蠻大。在隻有春夏兩季的南甯,如此大幅度地降溫,弄不好會出人命的。剛好那天中午,約見了一位湖北來的哥們,想喝幾杯,就拐進路邊一甯訂馬山黑山羊肉館,一起吃了頓羊肉,喝了半鍋羊湯,就是清湯見底的那種。
這種羊湯,是把土産黑山羊連皮帶肥瘦切薄片,入清水中煮成,邊煮邊吃,不是老火長時間熬制的那種。有人說這是吃羊肉火鍋,但你也不能說鍋裡的不是羊湯。這樣吃羊肉,肉很柔嫩而稍有嚼頭,不像在外省喝的羊湯,炖得很軟爛,滿嘴都是動物脂肪催化而成的甘香。而是不柴不爛,蘸些料塞進嘴,從容地仔細咀嚼,感受着羊肉的細膩芬芳。隐約間,竟然吃出脆生生的口感來。
簡單吃點
湯和肉搞掉了一大半,緩下來,招呼服務員加湯,然後加入另點的羊血和豆腐,小火炖着,邊吃邊聊。南方人認為,動物的血是好東西,可以補血清肺。我雖不這麼看,但我覺得宰殺禽畜放出來的血口感甚佳,而豆腐由石膏點成,石膏在中藥裡是著名的寒涼之品,雜着一起吃,可以沖克羊肉的溫熱,不至于上火。我們還點了一份野菜,待最後時燙了下飯。
煎油魚
黑山羊,長在南方喀斯特大石山區中,翻山越澗,功夫比一般登山隊員好得多。當地人因而認為黑山羊既美味又滋補,列舉了其肉質内包含的各種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但是,我們是要吃肉,而不是要吃藥,黑山羊肉有多營養,且不管他。從吃肉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黑山羊肉弄成湯來吃,風味絕佳。黑山羊的做法,其實和北方吃任何羊肉一樣,煎炖烤涮所有的辦法都行,更流行的還有按南方的習慣吃法白斬了吃。但按我本人的意見,我覺得最有情懷的吃法,就是切成薄片,下水鍋煮湯,喝湯吃肉。
我們還特意點了一份馬山一帶的名特産旱藕粉,燙火鍋。旱藕粉是從當地一種叫美人藕的植物洗出澱粉做成的粉條,和做蕃薯粉着不多。美人蕉又稱芭蕉芋,模樣、大小都跟芋頭、荷花相近,一根孤竿頂着大圓葉子,葉面為鮮綠色,葉子背面為紫色,形狀有點像荷葉。其塊根富含澱粉、粗、粗蛋白和還原糖,據說滋陰補腎,對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白内障、糖尿病有好處。旱藕粉是周邊幾縣名産,是馬山"三寶"之一,可煮可炒,久煮不糊,而且口感爽滑,入火鍋後着晶瑩剔透,一進嘴感覺就很清爽,各種粉條,談不上有口感更美的。
旱藕粉下了鍋,晶瑩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