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鄰家媽媽”來幫忙!普陀這裡的孩子有“守護者聯盟”關注

國家衛生計生委将今年世界衛生日中國的主題定為“人人享有精神健康”,随着社會的發展,精神健康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進一步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持續推進兒童友好社群建設,萬裡街道婦聯結合“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在區婦聯、區教育局、區衛健委和區委政法委的指導和支援下,發起“成長守護——心理健康公益互助聯盟”(以下簡稱“互助聯盟”)。

“鄰家媽媽”來幫忙!普陀這裡的孩子有“守護者聯盟”關注

聯盟進學校開辦心理沙龍

“我們認為守護孩子心理健康,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不單是學校、家庭的工作,社群也有責任關注。”萬裡街道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轄區有學校反映,個别特殊家庭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逃學、厭學甚至傷害自己的情況,心理老師持續跟蹤陪伴,發現孩子心靈困境的背後有家庭糾紛、隔代養育等家庭問題,超出了校方能夠解決的範圍,難有根本性的改善。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街道婦聯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上司下,會同居委會、青保、服務、平安、派出所共同商議,決定集結多方力量共同整合成立萬裡街道心理健康公益互助聯盟。由心理咨詢師、社群志願者、公益律師等力量制定一孩子一方案,配合居委會、學校做好疏導和化解,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力守護,為孩子的成長托底。

小陽(化名)是互助聯盟守護的孩子之一,剛開始他在學校逃課厭學等一系清單現讓老師對他非常擔心。經過調查,互助聯盟的志願者了解到,小陽叛逆行徑的背後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因素,小陽缺乏父母的陪伴,看護他的親屬身患疾病,難以給予他足夠的關懷。為了能夠幫助小陽,互助聯盟志願者對接了居委會幹部,一方面通過各種管道緩解小陽家的經濟困難,另一方面為小陽在社群裡找了一位“鄰家媽媽”。“鄰家媽媽”每天早上都會上門督促小陽準時上學,時常為他送去親手做的飯菜,平日裡會關心他的學習、健康狀況,逢年過節也會喊上小陽一起慶祝。在“鄰家媽媽”、社群從業人員以及志願者們的關切之下,小陽的心理狀況有所改善,改掉了逃學的毛病,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好。

“鄰家媽媽”來幫忙!普陀這裡的孩子有“守護者聯盟”關注

開展“心聲”青少年辯論SHOW

除了小陽,互助聯盟同步也在持續守護其他孩子。在互助聯盟幫助下,街道2名準孤兒身心健康、學習穩定。1名困境兒童能每天堅持去學校學習并完成作業,1名患有雙向抑郁障礙的孩子已複學,1名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情緒逐漸平穩,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步入正軌。互助聯盟跟進介入的案例,被評為2020年上海市家庭家教家風工作創新案例,并被市文明辦編寫的《守滬者》一書錄用。

為了建構“公益+普惠+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模式,讓孩子們幸福起來、微笑起來。互助聯盟在關注特殊家庭、關愛困境兒童成長之外,積極拓展服務領域,通過建立300餘人的微信群,開設“家長學校”,舉辦各類線上講座、沙龍、直播、答疑普及心理健康核心知識。通過承辦“第一屆全球公益心理服務大會”分會場活動,設立“解憂信箱”,開展“心聲”青少年辯論SHOW營造環境,提升全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度。

互助聯盟現有注冊守護者48位,有心理咨詢、法律、教育學專業背景人士。團隊通過微信群每日輪流領讀專業書籍等制度,互助學習,共同增能,更好地提供貼心服務。

據了解,接下來萬裡街道婦聯還将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做強“成長守護——心理健康公益互助聯盟”項目品牌。積極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作用,将“兒童友好”放在友好社群打造的首要位置,借力借勢,在“組織保障、空間友好、服務覆寫、社會氛圍、專業隊伍”上提檔更新,在“藝術元素、項目串聯、資源疊加、體系推進”上尋求突破,打造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共同體。

記者:熊迎

編輯:朱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