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兩會”時間,回想上一次“兩會”,剛剛過去九個多月。你看,你已經忘了吧。因為疫情,2020年的全國“兩會”由每年的3月初,推遲到了5月21日。間隔不到一年,人們的心情卻有着天壤之别,最明顯的差別是今年大家都放松了。
3日下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釋出會上,發言人郭衛民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會上不乏有犀利敏感的問題,比如如何看待美國人對中國負面看法比例上升,中國是否通過“疫苗外交”擷取影響力等。
對于這些問題,他回答說希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實地感受一下,他也引用同樣來自國際民調機構的數字,中國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感受,顯然比外人怎麼說更為重要。他還表示中國向69個國家和兩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援助,是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些國家的上司人帶頭接種中國疫苗,說明了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看直播時有一個感覺,郭衛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答案堅定明确,但是語氣卻非常從容淡定,聽不出媒體所期待的那種“火藥味”。這種從容自信,源于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也源于這一年來我們應對各種複雜局面所積累的經驗。
翻出去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新聞釋出會的報道來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媒體關心的問題更為具體切實了。去年春天人們還在擔憂中國經濟究竟能不能扛住,中美關系會不會走向不可收拾,而今年回過頭來看,這些問題都已經有了答案。今年記者問的則是營商環境如何優化,如何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個人資訊安全如何保護,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社會正在從多重考驗中抽身,逐漸回歸常态。
對此,郭衛民也一一做了回應。去年全國政協就優化營商環境,舉行了多次調研,今年全國政協還将持續關注這一議題。關于老年人使用智能裝置困難的情況,郭衛民坦言,這暴露了我們智能化程序中,人性化服務不足的問題。而談到個人資訊安全問題,他表示政協将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讓個人資訊安全,讓社會公衆滿意。
十三屆全國政協曆年的首場釋出會,有一個問題是必問的,那就是關于脫貧攻堅。過去一年來,我們取得了許多具有曆史裡程碑意義的勝利,這既包括疫情防控方面的卓越表現,也包括在不利的内外環境之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實作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另一項堪稱偉大的成績就是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近一億人口在幾年時間内脫離絕對貧困,這也是人類治貧史上的奇迹。
但這不意味着脫貧事業就大功告成,可以馬放南山了。如何繼續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并繼續提高脫貧群衆的生活水準,是下一步面臨的任務。在助力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戰略方面,人民政協将繼續發揮其獨特作用。
自2015年中央作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後,在5年多的時間内頂住壓力、不惜成本,聚精會神把這件事情做好。這再次印證了一個基本判斷,十八大以後,無論是反腐敗、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生态文明建設,還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中央作出的決定一定會紮紮實實執行到底,中央承諾的事情,一定會認認真真向人民兌現。正是因為有這幾年 “内修政理”的功夫,才會在去年的内外考驗中,不但站穩了,還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兩會”是謀劃,也是總結。今年我們将迎來“十四五規劃”的開局,而過去一年的挑戰和成就,則使我們對國際國内大勢的走向看得更加清楚,對中國的位置和使命更加明确,也對我們的制度和路線更加自信。有了這份自信,縱有亂雲飛渡,中國必将愈加從容。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于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