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四川常見的一道家常菜,在舊時農家,逢年過節總要殺豬,家家戶戶總會做一道簡單質樸的蘿蔔連鍋湯。 蘿蔔連鍋湯的做法非常簡單,甚至不需要加任何調味料,但是煮出來的湯味道鮮美,蘿蔔糯香,肉片則沒有一點油膩感。蘿蔔連鍋湯為漢族傳統湯菜,最宜熱吃。幾乎所有的朋友都非常喜歡這個湯,特别是在吃過味道濃烈的菜肴後,來一碗蘿蔔連鍋湯,頓時就覺得體内沒有那麼燥烈了。

蘿蔔連鍋湯、回鍋肉以及涼拌白肉都是從四川祭祖用的刀頭肉演化而來, 現在則逐漸用五花肉替代了刀頭肉。四川人過去用刀頭肉祭完祖先後再吃祭肉, 稱為“打爺祭”,後來變成了“打牙祭”, 所用的刀頭肉必須是二刀坐臀肉,因為頭刀肉不方正,古訓“割不正不食”, 祖先忌生,是以刀頭肉必須煮至斷生,進而演變出這三道菜肴。 蘿蔔連鍋湯,連湯帶肉帶菜,配上蘸水碟食用, 是以今天準備給小夥伴們介紹一款蘿蔔湯鍋的做法,四川叫連鍋子,一起來看看吧。
蘿蔔連鍋湯的主要材料:白蘿蔔1根,帶皮五花肉1塊,幹紅辣椒,郫縣豆瓣醬,花椒1/2茶匙,醬油,油1湯匙。做法:白蘿蔔用刷子刷洗幹淨後去掉蒂和根部,切成0.5厚的圓片,再将蘿蔔片分成4等份。帶皮五花肉刮去表皮的雜質,清洗幹淨。郫縣豆瓣剁碎。将洗淨的五花肉整塊放入煮鍋中,加入1500升涼水,大火煮開後,繼續煮約30分鐘。至肉八成熟,将肉撈出放置溫涼,之後切成4升長、0.3厚的薄片。
将切好的白蘿蔔塊放入煮肉的湯中,大火煮至蘿蔔軟熟,之後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片,繼續煮15分鐘。炒鍋内倒入油,中火燒至四成熱,放入切好的幹紅辣椒和花椒,炸出香味,至顔色呈棕褐色時關火撈出,剁成細末。繼續燒熱炒鍋中的油至七成熱,放入剁碎的郫縣豆瓣,炒至紅色出香味時,放入剁好的幹辣椒末和花椒末,拌炒均勻後盛入碗中,加入醬油調成味汁。吃的時候可以喝湯吃蘿蔔,肉片則可蘸着調好的味汁吃。
烹饪小貼士:做這個湯的關鍵是選擇好蘿蔔和五花肉。蘿蔔要那種水靈靈的,最好是表皮發青綠色的那種,吃起來口感脆嫩。五花肉則是皮薄而肥瘦相連的豬後腿肉為最佳。煮整塊五花肉的時間依肉的熟爛程度而定,用筷子可以輕易插透時肉就熟了。這道清淡的蘿蔔連鍋湯就做好了,可以嘗試做一下。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