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肯亞獅子毒殺事件再續:秃鹫中招

肯亞獅子毒殺事件再續:秃鹫中招

在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幾隻白背秃鹫正在享用新鮮的動物殘骸。本周,11隻白背秃鹫因為啄食中毒獅子的殘骸而慘遭不幸。

攝影:MICHAEL NICHOL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撰文:Jani Actman

近幾日發生在肯亞西南部的毒殺獅子事件已造成3頭獅子喪生,另有5頭獅子仍處于中毒狀态,它們都來自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馬沙獅群(Marsh Pride),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大貓日記》欄目(Big Cat Diary)中的大明星。

雖然獅子是該事件中最受關注的受害者,但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11隻瀕臨滅絕的白背秃鹫在啄食了前者的殘骸後也不幸殒命,同時還引出了更為重大的關切。不管是非洲還是哪裡,動物中毒都有可能導緻食腐動物數量的下降,而且該類動物令人作嘔的掠食行為常常讓人避而不見,進而忽視了對它們的保護。

“這是個世界性的難題,”遊隼基金會非洲區的副主任Darcy Ogada說道,這是個總部設于愛達荷州的非營利性組織。她在6月發表的論文中分析道,通過采集過去30年裡26個非洲國家的部分資料,發現7800隻死去的秃鹫中有60%都是中毒而亡。

與此同時,非洲大陸的8種秃鹫平均數量減少了62%,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将其中的4種歸類為極度瀕危。

大多數情況下,秃鹫中毒都不是人為蓄意的。就近日的肯亞獅子中毒事件而言,馬賽族牧民是為了報複襲擊牲畜的獅子,才對獅子下毒。官方已逮捕了兩名嫌疑人,另有一人将作為重要證人出庭。

當然也有故意為之的,據周一發表在《羚羊》(oryx)期刊上的報道介紹,偷獵象牙的人極為惡毒,他們會故意對大象下毒間接害死秃鹫,這樣就不會有盤旋上空的飛禽暴露他們的行蹤。研究人員發現,2012年至2014年間,10餘起偷獵案件就造成7個非洲國家共計150頭大象和2000多隻秃鹫的死亡。

全世界共有23種秃鹫,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它們都面臨着各種威脅。

肯亞獅子毒殺事件再續:秃鹫中招

美洲:數量恢複中

對加州兀鹫的數量統計始于上世紀初,當時的情況慘不忍睹。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其數量得到了逐漸恢複,但獵人使用的鉛彈存留在部分獵物的殘骸中,仍會導緻食腐的加州兀鹫鉛中毒。

非洲:數量下降中

非洲的秃鹫面臨着極為嚴峻的考驗,牧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牲畜而毒殺獅子,以及偷獵者為了防止秃鹫暴露他們的蹤迹,這些都間接或者直接的傷害了秃鹫。部分秃鹫的種群規模在過去十年間縮減了一半。另外當地仍有不少巫醫認為,借助秃鹫大腦的魔力可以看到未來。

印度:失控

印度的秃鹫數量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急速墜落。印度教教徒敬奉牛,禁止食用牛肉,是以牛死後大多置于野外,但當時對牛使用藥物雙氯芬酸已十分普及,結果造成食腐的秃鹫腎衰竭而亡。直到2006年,印度才禁用這種藥物。

肯亞獅子毒殺事件再續:秃鹫中招

繪圖:MATTHEW TWOMBLY,LAUREN C. TIERNEY,CHIQUI ESTEBAN,國家地理

資料來源:STEVE KIRKLAND,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際鳥類聯盟;VIBHU PRAKASH,孟買自然曆史協會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印度秃鹫數量的暴跌被稱為“亞洲秃鹫危機”。 Ogada介紹道,印度教教徒敬奉牛,對病重的牛會采用止痛藥雙氯芬酸來緩解痛苦,但卻間接的傷害了食用這些死牛的秃鹫。

據衛報介紹,西班牙也會使用該藥物,而歐洲95%的秃鹫都生活在那裡。

在北美,獵人所用的鉛彈會存留在部分獵物的殘骸中,使得加州兀鹫很容易鉛中毒而亡。自1987年野生加州兀鹫消亡以來,人類的圈養保護計劃使其數量出現了明顯回升。

雖然秃鹫在民間大衆的心目中并不高貴,但從生态學上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它們擁有高度發達的消化系統,甚至食用患病的動物殘骸也毫發無損。如果沒有它們的存在,病菌傳播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因為像土狼這樣的食腐動物或者城市中的野狗都不足以勝任這一崗位,Ogada介紹道。

比如說印度,野狗取代秃鹫作為主要的食腐鍊,結果狂犬病爆發了。德班自然科學博物館(Durban Natural Science Museum)的鳥類館館長David Allan曾在今年7月向國家地理學會分析道,這些本不該發生的狂犬病使得印度的醫療保健支在1993年至2006年間增加了2200億元人民币。

肯亞獅子毒殺事件再續:秃鹫中招

肯亞獅子毒殺事件持續發酵,這隻秃鹫不幸中招。據報道,馬賽族牧民為了報複獅子侵襲牲畜而設計将獅子毒死,間接傷害了秃鹫。

Ogada對秃鹫的喜愛更甚于生态學的範疇:“它們看起來酷斃了。它們會在争吵中嘶鳴,會在沖突中踢踹,充滿了野性的魅力。”

然而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正上演着不幸,随着土地細分和私有化程序的加速,牧區面積持續減少,人類和獅子的沖突不斷惡化。衆所周知的是部分馬賽族牧民會在傍晚把牛群趕入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那裡的牧草要肥美的多,但這是違法的,Anne Kent Taylor解釋道,她是馬賽馬拉保護區的自然資源保護者,同時也是國家地理學會的大貓救援小組代表。

雖然毒殺獅子事件中所用的農藥仍在化驗室中進行詳細鑒定,但人們普遍認為是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類。像丁硫克百威和卡巴呋喃這樣的農藥在歐盟和美國都是禁用的,但卻常見于野生動物毒殺事件。

2009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曾在《60分鐘》欄目中報道過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毒殺獅子事件,總部設于費城的卡巴呋喃生産商對肯亞的呋喃丹(Furadan)采取了回購計劃。

但就像Ogada擔心的一樣,非洲各國也應該着重控制高毒性農藥的擷取途徑。“更何況濫用農藥的危害遠不止野生動物遭到毒殺這一個方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