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人"發黴"?死亡率遠高于新冠

自4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印度已成為全球爆發的"地震",日新感染人數最高超過40萬人,累計确診人數至今超過310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達42萬人。

确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每日激增,伴随着逐漸混亂的社會秩序和醫療資源的嚴重短缺。

然而,一波不均衡的浪潮又開始了。

根據印度衛生部的資料,截至7月20日,印度已報告了超過45,000例黴菌感染病例和4,300多例死亡。

截至6月28日,印度已有4萬多例黴菌感染病例,造成3000多人死亡。

什麼是黴菌病?

黴菌病,也稱為毛黴菌病,是指由自然環境中存在的毛黴菌真菌引起的全身性真菌感染。

活人"發黴"?死亡率遠高于新冠

2021年6月7日,一名黴菌感染男子在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阿傑梅爾的一家當地醫院接受治療

它可以攻擊鼻窦,大腦和肺部,症狀如頭痛,流鼻血,咳血,面部麻木和腫脹,視力模糊,呼吸困難,在嚴重的情況下,上颌受損甚至失明。它還可以攻擊人體的動脈血管,誘發血栓形成和壞死。

黴菌病具有發病快、進展快、死亡率高等特點。在嚴重的情況下,死亡率可超過50%。它也被稱為黑真菌,因為受影響區域變黑或變色。

黴菌病的感染主要通過吸入空氣中的孢子,除了吃發黴的食物和被孢子污染的創傷外,也是常見的感染途徑。

這種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即使在全球範圍内,黴菌病仍然很少見。事實上,我們每天吸入許多真菌孢子,但免疫系統和健康的肺部通常對真菌感染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緻病性,即危險的真菌感染僅在免疫系統減弱時發生。

黴菌病雖然是一種罕見的病害,但黴菌很常見,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空氣、糞便、食物和黴菌的所有有機物中。特别是在高溫、高濕和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生長良好。黴菌無處不在,但大多數人都不會被感染。

黴菌不僅僅是一個黴菌。

并非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會引起黴菌病。隻有猛犸象科的黴菌屬,黴菌和犁黴菌是最常引起發黴病的病原體。相反,一些成員也為我們的食品工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通橋黴菌、腐乳黴菌、全黴菌、優雅的輻射黴菌等是我國生産凝乳和毛豆腐中最常用的發黴品種,它們産生的多種蛋白酶不僅能幫助我們分解大豆蛋白等原料,能增強腐乳的色香,還能形成皮膜, 以保持腐爛的牛奶的形狀。

目前,黴菌是我國規模最大、産量最廣的腐奶品種,約占腐奶種類的90%-95%。

為什麼選擇印度?

那麼,為什麼印度這次是真菌感染的溫床呢?

印度黴菌病的爆發并非偶然:

首先,猛犸象病在印度的發病率已經是普遍的。

根據印度黴病的報告,黴菌存在于土壤,腐爛的食物,建築工地甚至潮濕的環境中,遠遠超出了醫院床單,藥品和包裝食品等産品的全球污染。

活人"發黴"?死亡率遠高于新冠

耳鼻喉科醫生在印度阿拉哈巴德的一家醫院為黴菌病患者做手術,2021年6月5日

顯然,印度的衛生環境是黴菌的滋生地。再加上炎熱潮濕的季風氣候,印度黴病的發病率遠高于全球水準。是以,由于自然和地理因素,真菌感染在東南亞國家可能更為常見。

印度微生物學家于2021年3月發表在《微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以及澳洲廣播公司5月10日報告中引用的國際分子多樣性保護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Molecular Diversity)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全球每10萬人黴病的中位發病率僅為0.2, 而印度的發病率是全球平均水準的14.70倍。

其次,印度感染的激增可能與使用類固醇治療新的冠狀動脈肺炎有關。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重症患者可以使用"全皮質類固醇治療"來緩解他們的病情。諸如地塞米松之類的類固醇已被證明可有效将新冠狀動脈肺炎的死亡率從40%降低到20%,這不僅有效而且特别便宜。

最初,新冠肺炎患者往往對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容易受到感染。新冠狀動脈肺炎患者由于在治療中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等藥物而抑制免疫系統,免疫功能受損。當我們的肺部受損或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時,這些孢子可以在我們的呼吸道或鼻窦中生長并侵入身體組織,導緻感染症狀。

在5月22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印度智庫印度國家轉型研究所舉行了新聞釋出會,醫學專家Vinod Kumar Paul博士表示,黴菌病例的激增可歸因于類固醇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不成比例地使用。

第三,黴菌喜歡在溫和的酸性環境中生長。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黴菌感染,因為高血糖和酸性組織環境。

早在新的冠狀動脈肺炎大流行之前,糖尿病就被全世界确定為黴菌病的危險因素。在2000年至2017年間發表在《全球科學雜志》上的所有黴菌病例中,40%伴有糖尿病。

根據印度衛生部的資料,該國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在12%至18%之間。

火上澆油的是,用于治療新牙冠的類固醇不僅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還會提高血糖水準,增加感染黴菌的可能性。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告還引用了印度醫生的另外兩項研究:一項研究涉及100多例黴菌病,其中79例為男性,83例患有糖尿病,另一項研究45例黴菌病,均患有糖尿病。"黴菌病患者的血糖都不正常。印度眼科醫生Akshay Nayar告訴BBC。

印度衛生部長瓦爾丹也表示,64%的感染者是糖尿病,53%的人服用類固醇。

活人"發黴"?死亡率遠高于新冠

如果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黴菌病

第四,它與印度的健康狀況有關。

專家懷疑黴菌病的傳播與氧氣使用的各個方面可能受到污染有關。

印度公共衛生基金會主席K. Srinath Reddy教授表示,印度最近黴菌病的激增可能是由于吸入受污染的水引起的。"這一次,更多的患者需要氧氣,"他說。許多患者在家中使用制氧機,如果水受到輕微污染,則有感染真菌的風險,特别是那些免疫力差的患者。"

此外,孟買一家公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Mafat警告說,潮濕的表面上存在黴菌,是以"患者應確定加濕器在接受氧氣支援時不會洩漏(以防止真菌生長)"。

班加羅爾的外科醫生Sampath Chandra Prasad Rao認為,醫院重症監護室使用的氧氣瓶和氧氣管的品質問題,工業氧氣轉化為醫用氧氣期間消毒不良,或者在呼吸機濕潤水中使用沒有無菌水的受污染自來水會導緻污染。

與此同時,印度衛生部表示,許多新冠狀動脈肺炎患者在他們的重症監護室裡有加濕器,使真菌更有可能在潮濕的環境中侵入身體。

其他衛生專家認為,在核酸檢測和取樣中使用受污染的棉簽也可能是黴病傳播的原因。

還有更可怕的東西

根據印度衛生部長6月28日新聞釋出會上釋出的資料,黴菌感染的死亡率已遠遠超過新冠肺炎。

活人"發黴"?死亡率遠高于新冠

醫生在印度孟買檢查疑似發黴患者,2021年5月25日

與此同時,印度的替代性醫療資源正處于崩潰的邊緣,無法承受更大的壓力。病人比生死更重要,不忍心看。

首先,患者首先面臨診斷困難。

由黴菌引起的鼻腦感染大緻可分為早、中、晚。

黴菌突破鼻粘膜會通過血管擴散,局部感染鼻子、嘴巴和眼睛周圍的組織,當大多數隻需要通過小手術去除壞死的組織時,再用抗真菌藥物即可治愈。

然而,由于黴菌侵入的速度極快,最佳處理期一般隻有頭幾天。更糟糕的是,早期症狀往往是最難發現的。

來自欽奈的Chandru是第一個因黴菌引起的口腔發炎而就醫的家庭成員,但醫生僅将拔牙視為一種常見的發炎。即使在她的臉和眼睛開始腫脹并發炎之後,醫生也認為這隻是拔牙引起的正常反應。

四天後,她的症狀發展成眼睛突出,視力喪失甚至失明 - 通常是影響視神經和中期感染的進一步侵襲性黴菌的症狀。他們去了一個特殊的黴菌感染中心進行診斷,最後被診斷出患有黴菌感染,這時整個眼球都必須被切除。

另一名患者Jijabai Thakare在小村莊的一名醫生失明(感染中期)後咨詢了她。不專業的鄉村醫生隻給她服用了完全無關的抗生素,僅僅三天後,她的左半身就完全癱瘓了——這是晚期黴菌侵入大腦的症狀。

"達到這個階段的病人是絕望的,我們隻能把他們交到上帝的手中。Kothalkar博士說。幾天後,Gigabay在治療失敗後死亡。

其次,即使患者及時被診斷出來并幸運地活了下來,許多人也必須切除眼球或其他受感染的器官,以避免進一步擴散到大腦。

5月下旬,孟買的眼科醫生阿克謝·奈爾(Akshay Nair)采訪了一名感染這種疾病的25歲女性。她剛剛從新的冠狀動脈肺炎中恢複過來,但不知道為什麼她感覺越來越重。她頭痛,發燒,流着黑鼻血,眼睛酸痛,視力模糊,幾乎失明。

奈爾醫生給她做了眼科檢查,震驚地發現她的眼窩裡有一種濃密的黑色真菌。而她的鼻子,整個鼻腔都是他們的培養皿。為了防止黴菌的進一步擴散,Nair醫生切除了病人的眼睛。

"我隻能通過移除她的眼睛來挽救她的生命,否則真菌不會被移除,會侵入她的大腦并挽救她的生命。

自4月以來,Nair博士已經治療了40名感染黴菌的患者,其中11人不得不切除一隻眼睛。

今年12月至2月期間,他在孟買、班加羅爾和德裡等主要城市的六名同僚也報告了58例黴菌病例,其中大多數是在從新冠肺炎中康複後的12至15天内感染的。

孟買錫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Renuka Bradoo表示,他們在過去兩個月中接收了24名黴菌患者,高于過去一年的6名。在24人中,一人失去了一隻眼睛,六人死亡,絕大多數人從新的冠狀動脈肺炎中恢複過來。"我們現在每周都會看到兩到三個這樣的病人。這是疫情爆發期間的噩夢。"

班加羅爾的眼科醫生Raghuraj Hegde說,在過去的兩周裡,他已經治療了19名黴菌患者,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有些人病得很重,我們甚至不能對他們進行手術。

第三,還發現了其他真菌感染。

"黑菌"讓人不寒而栗。然而,更可怕的是,印度也确認了幾例"白真菌病"病例。

更重要的是,在五月下旬,印度醫務人員在一名45歲患者體内發現了三種真菌:黑木耳,白木耳和黃木耳!

白真菌病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真菌病,比黑真菌病更危險。更重要的是,黃色真菌病更為罕見:黃色黴菌從未感染過人類,曆史上它隻感染過爬行動物。

這真的不是最可怕的,隻是更可怕。

當地時間6月16日,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稱,一名印度男子已從新冠肺炎中康複,并患上了"綠色真菌病"。他出現了高燒和流鼻血等症狀,測試顯示,這種真菌已經感染了他90%的鼻窦、血液和肺部。

更重要的是,IndySre?"這是在中央邦發現的第一例綠色真菌病,但我不确定這是該國第一例,"阿賓多醫學科學研究所(SAIMS)的一名代表說。"

如果藥物短缺,我該怎麼辦?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稱這是一項"新挑戰",以應對越來越多的黴菌病例。在最近的演講中,他說系統地解決黴菌病問題非常重要。

印度衛生部于5月20日要求各邦根據《流行病法》宣布黴菌病為法律通報的流行病,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應對方法。德裡高等法院還建議聯邦政府增加相關藥物的進口。

然而,用于治療黴菌病的特效藥物"性别黴菌素B"産量低且價格昂貴。一劑費用在6,000至8,000盧比(約合530至700元人民币)之間,而修指甲患者需要90至120劑的劑量。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每天注射藥物長達6至8周。許多家庭負擔不起治療費用。

29歲的薩米亞·穆斯塔克(Samiya Mushtaq)在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後,花了大約40萬盧比(約合35,000元人民币)為他買藥,其餘的都負擔不起。他的母親說她的兒子患有腎髒疾病。自從感染了新的冠狀病毒後,他被診斷出患有黴菌病,"現在所有的錢都用完了。"

由于原料短缺,黴菌病治療藥物的生産受到阻礙,有能力治療黴菌的家庭很難獲得足夠的藥物。

Wadwa是一名患有黴菌的64歲男子,他接受了兩次手術,但感染已經擴散到他的鼻子,并正在擴散到他的眼睛。瓦德瓦生病後,醫生開了100瓶這種藥。但醫院藥店不能買藥,患者需要自己買藥。一家人跑來跑去,高價買藥,隻買了30瓶。

為了應對許多地區的藥物短缺,印度政府已向各州分發了29,250瓶澱粉樣肽B,但它仍然是一杯水。

馬拉哈斯特拉(Malahastra)有1,500多人被診斷出患有黴菌,該州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州。自疫情爆發以來,該州對bitrophycin B的每月需求量增加了100倍,從3,000劑增加到300,000劑,但該工廠的現有産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然而,截至5月底,該州僅購買了8,500劑疫苗,加上印度中央政府提供的165,000劑疫苗配額,總計25,000劑。與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Redsivir一樣,Malahastra已經對甲氧西林B實施了控制措施,以防止黑市囤積和交易該藥物。但據《福布斯》雜志報道,這種藥物的黑市價格已經達到了通常價格的5到10倍。

此外,印度政府已暫時決定發放五份許可證,這将使生産澱粉樣肽B的公司數量增加到10家,并宣布将進口600,000劑此類藥物以滿足國内需求。但這五家公司要到7月才能開始生産,總共隻能供應11萬瓶,印度仍将依賴進口。

性别黴素B供不應求,制造商正在尋找更多購買API的方法。澱粉酶B的活性藥物成分(API)的短缺是短期内增加藥物産量的主要困難。

為此,印度公司正在向中國公司尋求幫助。據《印度快報》報道,最近有人聯系了中國華北藥業集團。"我們将在6月底之前獲得40kg-50kg的API。我們還與印度藥品管理局進行了溝通,聯系了另一家中國公司供應該藥物。"印度供應商BDR Pharmaceuticals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說。

印度的制藥公司表示,如果供應得到保證,他們每月可以生産50萬至80萬劑澱粉酶B。然而,另一個産能瓶頸是,純化脂質(該藥物的另一種基本成分)仍然需要由一家瑞士公司提供,該公司已經削減了對印度的援助,以便優先在歐洲生産新的皇冠疫苗,直到12月才下訂單。印度目前僅生産國内産量的21公斤。

同樣,生産過程中使用的過濾器需要從美國進口,面臨短缺。

而業内人士表示,比斯托黴素B的生産周期約為25天,即使所有廠家立即投入最大産能,最快在7月中旬緩解供不應求的局面。

從4月爆發的強力反擊到現在,從炫耀最快的疫苗接種速度到最高的每日感染人數突破40萬,從世界上最大的制藥國到黴菌的短缺,僅僅三個多月,地下。不知道印度是否吸取了教訓?或者你學到了什麼教訓?

資料來源:共青團中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