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随着民生實事工程的全面推進,農村公路不斷延伸,農村客運班線随之增加。而農村公路沒有客運招呼站,群衆都是露天候車,晴天被日曬,雨天遭雨淋。花垣縣交通運輸局急苗鄉百姓之所急,近幾年來建設了286個客運招呼站,苗鄉百姓将其稱之為“幸福驿站”。
響應民聲 全力建設
為徹底解決農村客運招呼站這一難題,給全縣老百姓出行提供一個安全舒适的候車環境,花垣縣交通運輸局說幹就幹,積極成立農村客運招呼站建設工作的專門班子,制定了《花垣縣農村客運招呼站修建方案》,明确招呼站建設用地由地方政府解決,占用農用地的調整由鄉鎮負責,被占用土地農民的各項補償由鄉鎮負責,交通部門負責出資建築工程。
同時在規劃方案中強調,因地制宜,講究實效,根據統籌城鄉交通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招呼站數量及建設規模。在建設中堅持誰積極誰先建的原則,按照農村公路和農村客運班線,每年重點安排一條或幾條線路沿線布置建設招呼站,逐漸完善,形成網絡。建設資金使用按照“總量控制,先建後補的原則”,全力解決群衆乘車“最後一公裡”問題。
順應民意 精心打造
規劃、選址、設計、建設……花垣交通人一步一個腳印,在招呼站建設中,他們堅持做到“三結合一滿意”:一是結合山區特點,以少占用耕地、少砍伐大樹的原則,合理選擇建設位址,在結構設計和材料上展現牢固實用。同時實行統一施工,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花垣縣交通運輸局審定的式樣、尺寸和施工設計圖進行建設,統一标準,保證施工品質,降低造價;二是結合民族特色,在外觀形象和視覺上展現文化元素;三是結合出行特征,在站點選址和布局上展現友善群衆,招呼站及其名稱、标志按照設計方案統一設計,站内印有班線、時間和乘客須知等;四是以老百姓滿意為準則,招呼站能否用好管好就在于當地老百姓是否歡迎擁護,是以竣工驗收以老百姓滿意為檢驗合格标準。自2012年以來,共完成286個客運招呼站建設。
竭誠服務 深得民心
“以前等車的時候,連個遮陽避雨的地方都沒有,特别是突然下雨的時候,我們隻有冒雨等車,現在好了,縣交通運輸局為我們修建了農村客運招呼站,我們有個地方等車,下雨了有個地方躲雨,大熱天也有地方乘涼,真是好,希望多修建一些。”“是啊!現在坐在招呼站的亭子裡,安全有保障,而且也舒适友善,真是為我們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正在招呼站候車的群衆你一言,我一語,對招呼站贊不絕口。
286個高規格的農村客運招呼站建成,改善農民出行條件,促進了城鄉客運一體化程序,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滿足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需要,不僅提高了苗鄉百姓候車的舒适度,也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率。農村客運招呼站建設,使縣、鄉、村三級農村客運站點形成網絡體系,實作了路、站、運一體化發展,基本解決了群衆乘車“最後一公裡”問題。
286個農村客運招呼站,涉及12個鄉鎮217個行政村,受益群衆達32萬人。花垣縣交通運輸局将繼續投入資金,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農村客運站200個,實作“路通、站成、車到”的農村公路發展目标,讓更多群衆感受到交通發展帶給人們的實惠。(王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