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地球素顔》之海洋篇:

10、深海光舞

抹香鲸從迷失之城回到多米尼加島海域——這是冰棒出生的地方。冰棒和族群裡的其他鲸魚開始下潛到海底附近捕食。水下是一處神奇之地。在十五米深的海底,美麗的扇珊瑚俯拾皆是,在這樣的水深仍有陽光,是以這裡有如此多的生物。但這裡根本不是島嶼,而是水下山頂,而且有海底懸崖,懸崖之下就是驚為天人的藍色汪洋。開曼岩壁是水中山丘的斜坡,是一座八千米的高山,也是海底的喜馬拉雅山。有船隻殘骸在這裡,失事船隻看起來有點陰森恐怖,它居然絲毫無損,像布景似的呈現在海底。船體彷佛溶解了,金屬和海水産生化學反應,滴下來的鐵鏽鐘乳石形成“鏽柱”,有大量的海葵和軟體珊瑚盤踞在它們上面。失事船隻真的是一個安全地方,生物可依附在船上,沒有競争,它們可以進退自如。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美軍三趾鷗号艦艇)近海面處,較小的浮遊生物吃掉整天在陽光下成長的微小植物,較大的動物再吃掉它們,海洋的食物鍊以此為起點,大家都依靠它。 在深淵當中光線逐漸消失,生命仍能繁榮在這個缺乏光亮的地方,而且多麼具有活力。在海洋表層複雜的生态系統中,有另一群生物在水下或水面都能生存。在100米的水下,水母遊走在水質的空間,穿過了無痕迹的遠海。水母巧妙的構造極适合生存,大海中不會撞到堅硬的物體,是以它們不需要堅固的身體,膠質的身軀使它們和周遭海水的浮力相當,它們終生在海上,并進化成有機的海水。水母鐘罩下部細胞能擴張,然後迅速收縮,把身體内的水排出體外,通過噴水推進的方法,水母便能向相反的方向遊動;同時也強迫着微生物被吸進去,在裡面被弄暈然後被消耗掉。因為一些神秘的原因,它們被稱作“煎蛋”水母,但看起來也确實很像煎荷包蛋;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栉水母俗稱“海核桃”,這個奇怪的幽靈是小型甲殼動物的克星。栉水母扭動的長臂,吓住它的獵物,獵物迳自逃入它兩端的翼狀口葉中,無法掙脫。在海洋中央無垠的世界中,離海底尚有數百米遠,附近又沒有任何物體,水母是以成為其他生物唯一的安身處。一種動物的軀體可以成為另一種動物全部的世界,一隻甲殼動物在栉水母身上産下後代,等它們長大後便吞食掉寄主。甲殼動物吃水母,水母也吃甲殼動物,很難分辨誰是這場盛宴的來賓或食物。多數栉水母通常是無色透明的,但一種橄榄球大小的栉水母被稱之為“大紅”,因為它是紅色。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美麗的紅栉水母出現了,這種凝膠狀生物有尖齒般的細小毛發,它瘋狂撥動那些纖毛,也會像三棱鏡般折射光線,形成海底彩虹,而隻是為了吓走它們的敵人;而舟形水母将自己卷成球狀,逃避危險。水母也會自相殘殺。海月水母有時一起遊走,而且是以令人驚異的數量規模在一起,它們不知道等來的會是什麼。一隻怪獸水母正在誘捕它們,它使用一個有毒液的網,這個網可以伸長十米,刺人的細絲将海月水母慢慢拖向半透明的鐘罩中,在那裡它們将被溶解分化掉。連水母這樣的浮遊生物也有大白鲨級的敵人,三寸長的瓜水母有颚,它的嘴有一排齒狀的尖鈎,瓜水母附在獵物上,然後擴張身體吞噬它,這種伸展能力是膠質軀體的另一項優點。

數千個不同種類的水母駕着湧流,就像大風中的水手,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孤獨的旅行者。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管水母是最大的一類浮遊生物,最長的管水母可能超過五十米,像一串美麗的氣泡遊弋在深藍色的海水中。管水母可說是一隻動物,但稱它作一隻動物又大有問題。它既不是單一個體,也不是群體,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動物。雖然管水母像水母,但其實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複雜的管水母包含四種基本的水母體:遊泳個員——泳鐘,基本上是由水母傘狀體變異而來,變異程度不大,隻是比普通的水母少了下面的觸手。有些管水母具有規則排列的泳鐘,靠着肌肉的節律收縮,推動管水母華麗的“圓舞步”轉圈移動;漂浮個員——浮囊,是一個氣胞囊,裡面充滿了氣體,成分接近于普通空氣。它本身不移動,負責讓管水母漂浮在海面上或懸浮在一定深度。可能是由水母體或是水螅體變異而成。管水母最常見的兩種,帆水母和僧帽水母,隻有大的漂浮個員,沒有泳鐘。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僧帽水母是一種暖水管水母,它豎起充滿氣體的脊鳍,也就是浮囊,随風向改變角度便可前進。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藍色透明囊狀浮囊體,前端尖、後端鈍圓,頂端聳起呈背峰狀,形狀頗似出家修行僧侶的帽子,故取名僧帽水母。又因其囊狀部分酷似十六世紀的葡萄牙戰艦,又被稱葡萄牙軍艦水母。這是個絕佳的系統,如此一來,它們不僅能随波逐流,經常大批地被浪沖到港灣或海灘上,還能越過海面散居各處;保護個員,又稱覆寫器官或苞片,是變異得最奇特的結構。通常是平的,像一面棱鏡或一片葉子,形态和功能都與水母體大相徑庭,卻是從水母體變異而來;繁殖個員,可以分裂出無性繁殖的芽體。大多數管水母的芽體并不脫離母體,而是附着在母體上釋放精卵細胞,就像生殖器官一樣。此外,管水母還有三種基本型和數千種衍生型水螅體:進食個員,又稱虹吸管,是一種管狀結構,每根管都有一個獨立的胃和喇叭狀口。一個漂浮個員即浮囊下面能附着大量的虹吸管,也就是大量的進食個員;捕食個員,又叫指狀個員,是細長的觸手,負責捕捉小動物并把它們送進虹吸管裡。有的管水母的觸手超過十五米,上面到處都是小紅點,每顆小紅點都是一系列的刺細胞,觸手交織成網,誘捕獵物,也兼有保衛的功能。管水母是以是掠食性膠質浮遊動物。它鐘狀的頭下,連着一串的胃和觸手,每個胃會利用觸手自行覓食,用來抓住任何誤闖的生物。這些緻命觸手不隻喂飽它們的主人,管水母類也解答了一個延續數十年的謎題,關于一種有綠色大眼睛的小魚——大鳍後肛魚,它的頭頂有透明護罩,它們有朝上的管狀眼,亦稱管眼魚。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它們的嘴巴應該放不進眼睛往上看的視野内,如果看不見自己在吃什麼,怎麼可能有效獵食?但它往上看的眼睛可以轉動,變成往前看的位置,它們跟在巨大的管水母類下方遊動,隻要看見水母觸手抓到東西,就把身體和嘴巴往上轉,搶走食物再把身體往下轉,繼續沿着擺滿小菜的漫長水母身軀住前遊。頭頂的透明護罩能保護大鳍後肛魚,避開遭搶食的管水母類觸手上的刺細胞,是以管眼魚可以生活在管水母觸手下;還有一類水螅體生殖個員,負責繁殖後代。通常是短而簡單的管狀結構。沒有口,也不會動,但是可以分裂出芽,産生的水母體精卵結合,生成下一代的管水母水螅體。

管水母這樣的構造并不簡單,它是一種反常的生物,其特色在于它們是群聚動物,這不是指它們是群居動物,而是它們就是一個叢集。這種結構功能卓越,就像蟻群和蜜蜂一樣經過特化的個體,在叢集中分工合作,扮演不同角色:泳鐘水母體負責用傘膜遊泳,令管水母群在水中前進;在鐘狀的頭和浮囊體下,另外一大串的捕捉和進食水螅體則負責捕捉、消化及分派食物;還有一些苞片負責保護動物免受襲擊的。但它們全部隻用一條消化道,食物消化後,它們就可各自進食。管水母此時将展示另一種才能,進食個員身長少于一米,但它很有彈性,可以像彈簧一樣伸展得相當長。管水母目動物以其飄浮習性和螫人極痛著稱,是地球上一種恐怖的動物。這聽起來像科學小說,但不是,它是由上百種獨立的個體組成的,它們的每一個員都高度的專門化,互相緊扣,而不能獨立生存。因為沒有陸地動物組成這種叢集結構,科學家無法幫管水母類分類,要把這種生物視為一個叢集還是個體?還是照一般的妥協做法,冠上超有機體的稱号?這種生物很特别,跟别人都不一樣,就叫做超有機體吧,别再多想了!(待續)

前期閱讀:龍的傳人不像龍,更像猴子?傳說中的龍在天空還是海裡?

更多精彩請

2000年一遇的生命史書《地球素顔》之:深海光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