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紅樓夢的作者是王士禛,肯定有人說我在胡扯,可是我真的發現了其中的蛛絲馬迹。
紅樓夢的作者可能并不是曹雪芹,這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可究竟是誰,至今沒有精确的答案。
根據紅學家謹慎地研究,目前至少有130人疑似是紅樓夢的作者。

本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态度,搜集相關資料之後,怪力瓦舍突然發現,王士禛也有可能是紅樓夢的作者。
确切地說,王士禛其實跟賈寶玉的身世很相似,到底怎麼回事兒,且聽我慢慢道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王士禛是誰?</h1>
在講之前,首先要搞明白王士禛是誰,他是清朝初年的“漁洋山人”王士禛,而不是明朝的“後七子”王世貞。
這個王士禛是著名詩人、文學家、詩詞理論家,才華橫溢,而且他和蒲松齡是老鄉。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同為貴族大家</h1>
賈府是貴族,王士禛的家族也算是大家族,往上推三代,都在大明王朝身居要職。
其中,他的曾祖父【王重光】是貴州布政使司左參議,後被追認為兵部尚書,嘉靖皇帝親書“忠勤可憫”匾額。他的祖父【王之垣】是刑部尚書,他的父親【王象乾】是兵部尚書。
賈府是一代不如一代,而王家是一代更比一代強。遺憾的是,王士禛十二歲那年,大明覆滅。
賈府敗落的時候,賈寶玉也就十七八歲,看起來跟王家很符合。
索隐派總是說紅樓夢是悼明,這樣看來,也有這個可能。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世代姻親</h1>
賈、王、薛、史四大家族世代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王家也是如此,王士禛是山東淄博人,在當地還有一個大家族——畢家,他們也是世代姻親。
剛才提到王家在明朝擔任過很多尚書,畢家也是如此。
畢自嚴、畢自肅分别是大明王朝的戶部尚書和遼東巡撫。
僅明朝末年,畢、王兩家竟然出了三個尚書。
據悉,在明清兩代,這兩大家族多達數百人在朝廷任職,王家更是号稱“四世宮保半朝官”,這地位不亞于紅樓夢裡的四大家族?
紅樓夢的作者以畢、王兩家為藍本,也不是不可能。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詩社文化</h1>
探春曾聯合衆多女孩子在大觀園結社,吟詩作對,賈寶玉也經常參與其中。
王士禛也曾聚集若幹同道中人在大明湖畔建立“秋柳詩社”。
紅樓夢裡有大量詩句,作者必須同時精通小說和詩詞。
王士禛是“神韻派”代表人物,對唐詩很有研究,整理過很多唐詩,同時在小說、戲曲、民歌、書畫、藏書、史論等方面都小有成就。
隻有像王士禛這樣的全才,才能在小說中寫下很多符合人物性格的詩句。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借鑒聊齋志異</h1>
細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紅樓夢裡有不少靈感很可能來自聊齋志異。
王士禛與蒲松齡的關系很好,頻繁有書信往來,還在信中追更,向蒲松齡借最近寫完的聊齋志異。
衆所周知,紀曉岚、袁枚等人看完聊齋志異,都覺得你能寫我也能寫,于是各自寫下自己的著作。
王士禛才華橫溢,看完蒲松齡的著作之後,會不會心有感觸,效仿聊齋志異去寫一本世界觀更加宏大的小說呢。
确實有些紅學家認為紅樓夢有聊齋志異的影子,以下是部分紅學家以及網絡紅學家的考證。
周汝昌:賈琏向尤二姐挑情的一段,和《聊齋志異》中《王桂庵》篇寫桂庵與舟中女子挑情一段極其相似。
二月河:我們看到《紅樓夢》裡有一些篇章實際是直接取用于《聊齋志異》。但是……
土默熱:從林四娘的故事看,《紅樓夢》記載的林四娘與山東人王漁洋《池北偶談》、蒲松齡《聊齋志異》等著作中記載的林四娘,如出一轍,說明出自同一來源。
吳修安:《紅樓夢》中兩個國府,“甯、榮”二字都來自《聊齋志異》的《嬰甯》。嬰甯的丫環是小榮。《薛慰娘》更是馮、薛兩家報應角色互換。
引用結束,看到這裡,我說王士禛其實才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你信不信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解疑時刻</h1>
當然,王士禛不太可能是紅樓夢的作者。
首先,明朝滅亡之後,王家并沒有就此敗落,不然王士禛可真就去創作紅樓夢了。
而且,畢、王兩家雖曆代為尚書,但他們都是通過科舉考試,而非世襲。
賈寶玉很讨厭科舉考試,王士禛正好相反,他若是寫小說,應該不會把主角設定成這樣的角色。
再者,賈府實在太大了,有人考證,賈府的面積足足七八百畝,畢、王兩家斷然不會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