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作為「社會人」,表達自我是每個人的基本訴求。而我們如今所處的自媒體時代,對于每一個渴望充分展示自己的「社會人」而言,可以說是黃金時代了。

從前我們是資訊傳輸網絡的末梢,但當社交媒體觸達每個人時,我們都可以是資訊收發的中樞。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皆是創作者,你的愛好不再隻是取悅自我,還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風格和态度——愛攝影,照片傳遞的是你的對美的審視;愛運動,汗水傳遞的是你積極樂觀的個性;愛下廚,美食傳遞的是你對人生的品味;愛旅行,旅途的見聞激發了你對世界的思索……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是以,你唯一需要做的,是發掘自身的閃光點,然後通過最得心應手的創作工具,将你的創作,點燃成照亮夜空的絢爛煙火,讓每個人都能看到你的光芒。

初級的創作需求,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手機來完成,但對于更高階的創作需求,手機在操控、功能和性能上,都存在瓶頸。是以,高階創作需要桌面裝置,比如 PC。而 PC 也确實順應了這種趨勢,「創作本」這種新概念的 PC 形态,也就應運而生。

<h2></h2>

何為「創作本」?

和「遊戲本」「學生本」「商務本」一樣,創作本對應創作這一類特定的需求。既然有着清晰的定位,那創作本自然就會有清晰的評價标準。以戴爾靈越 16 Plus 這款高性能創作本為例,我們來聊一聊「創作本」這個筆記本新概念背後的新「内容」。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b>性能:強大的硬體性能,加速創意的實作</b>

在傳播媒介的權重愈發從圖文向視訊過渡的自媒體時代,創作載體更多的是圖檔 / 視訊。而創作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如視訊剪輯、平面設計、攝影後期等。是以創作本對性能的需求逐漸提高。

靈越 16 Plus 作為一款創作本,硬體配置層面自然不容小觑。我手上這款搭載了 11 代 intel 高性能版 H45 處理器以及 RTX3060 顯示卡,并且擁有着 32GB 的大記憶體。

Cinebench R20 的跑分,靈越 16 Plus 搭載的 i7-11800H 多核成績為 4354 分,單核成績為 574 分。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3DMark 的 CPU 基準測試中,CPU 得分為 12243 分,作為對比,10 代 i7-10875H 的基準測試 CPU 得分普遍在 10000 分左右。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是以 i7-11800H 錨定了靈越 16 Plus 的 11 代筆電第一集團的标準,與之比對的 GPU,戴爾選擇的是RTX 3060。在顯示卡跑分資料庫裡面,作為一款移動級 GPU,它的性能已經超過了上一代的桌面級 GPU RTX 2060。

3DMark 直接跑 Time Spy 測試項,得分為 6263 分,作為對比,搭載 RTX 2060 的遊戲本(9 代 i7-9750H)的得分為 5730 分,具體測試結果如下: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i7-11800H + RTX 3060 目前在移動級平台中,屬于主流配置。性能強大的 i7-11800H 能讓創作類軟體的運作更加流暢,而 RTX 3060 不僅能提供強大畫面渲染算力,還能在英偉達RTX 平台的支援下,加速各種主流創意類軟體,比如用 AI 做圖時圖形拖移和縮放更流暢、LR 參數調整應用更快、達芬奇升格視訊流暢度更高……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靈越 16 Plus 采用的是戴爾稱之為「飓風之眼」的散熱系統,包括 3 風扇 4 出風口和 26 圓孔出風孔。性能強悍的 CPU 和 GPU 是創意揮灑的基礎,但同時,它們的發熱量也巨大,這套散熱系統能不能充分發揮出 i7-11800H 和 RTX 3060 的全部實力,難免會叫人捏一把汗。

但實際測試,靈越 16 Plus 這套「飓風之眼」加持下的 i7-11800H 和 RTX 3060 的性能釋放效果卻出人意料得好。在室溫 30°C 、桌面正常放置下,FurMark 和 AIDA64 雙烤總計 48 分鐘,CPU 功耗在開烤 GPU 之後 1 分鐘左右從 60W 降到了 36W 上下,而 GPU 功耗在雙烤 7 分鐘左右下降大概 7W 左右,随後能一直穩定在 57W 上下。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除了性能強悍的 CPU / GPU 和穩定高效的散熱系統,靈越 16 Plus 在存儲方面規格也非常高,高配版用的是雙通道 32GB 3200MHz 記憶體和 1TB 的三星 PM9A1 SSD。這根 1TB 的 PM9A1 的 CrystalDiskMark 測速如下: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高速 / 大容量的記憶體和硬碟對于内容創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憶體和的硬碟的速度越快,大型創作類應用的啟動和素材加載時間越短,而容量越大應用的運作環境也就越寬裕。為了避免後續使用中面臨瓶頸,選擇高速大容量的記憶體以及存儲配置至關重要。

<b>互動:更直覺的互動,提高創作的效率</b>

對于數位産品而言,互動體驗是決定創作效率的決定性因素,甚至會超過硬體性能。而作為主要的互動方式,筆記本螢幕、鍵盤和觸控闆,對于創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靈越 16 Plus 用的是一塊 16 英寸的窄邊框螢幕,相對來說螢幕尺寸足夠大,無論是進行多任務處理還是用 PS / LR / PR 這類大型創作軟體,都不會覺得受限,螢幕的沉浸感相對比較強。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而且對于内容創作而言非常有吸引力的一點是,靈越 16 Plus 的這塊螢幕是一塊 16:10 寬高比的螢幕。16:10 相對于普通筆記本 16:9 的寬高比,會讓螢幕顯得「更高」,因為大多數的網際網路内容都是縱向展示、相應的内容創作軟體也是縱向設計,是以 16:10 寬高比的螢幕天然來說用作内容創作就更高效,這和商務本會盡量選擇 16:10 螢幕道理是相通的。

這塊 16 英寸螢幕是 3K 分辨率 3072 × 1920 屏,有着視網膜級的螢幕标準。開啟 200% 的縮放比例後,你會發現它的精細度非常棒,即便是 20cm 的視距,也幾乎感覺不到字型鋸齒的存在——要知道,筆記本正常的視距應該是在 40cm 左右,而 Windows 也一直不以文字渲染見長。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既然是針對内容創作選用的螢幕,在色彩方面,靈越 16 Plus 的這塊螢幕也比較突出。官方宣稱的色域覆寫有 100% sRGB,實際測試的 sRGB 覆寫為 99.1%,DCI P3 色域覆寫有 78%(sRGB 色域容積為 110.5%,DCI P3 為 78.2%),不過更吸睛的是,是10 bit。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所謂 10 bit,就是色彩深度更深,最直覺的呈現是在顯示漸變色的時候,10 bit 色深螢幕的色彩過渡相比于 8 bit 更自然、色彩不會出現斷層。即便是日常浏覽網頁圖檔、看 10 bit 電影,10 bit 螢幕都會有體驗加成,而對于作為内容生産者的平面設計和攝影後期、視訊剪輯來說,10 bit 螢幕更是高品質内容産出的必備環節之一。

錦上添花的是,靈越 16 Plus 的螢幕還有在硬體層面做 DC 調光和防藍光處理。DC 調光和防藍光都是最近幾年開始逐漸受重視的螢幕護眼手段,DC 調光能規避頻閃,防藍光能降低藍光對生物鐘的影響,對于高強度、長時間的内容創作而言,這兩點優化對于視覺疲勞會有比較明顯的延緩作用。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螢幕面面俱到,而靈越 16 Plus 觸控闆和鍵盤的設計思路則是「大」和「全」。

靈越 16 Plus 觸控闆的面積幾乎看齊了 touchpad,尺寸大概是 135 × 90mm。面積更大的觸控闆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給手指更富裕的操控空間。Windows 對于 3 指和 4 指手勢支援非常友好,熟練使用之後這塊超大面積的觸控闆操控的效率非常高,無論是多指操控還是精細操控,都能很高效地完成。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靈越 16 Plus 的觸控闆位置偏向左側,主要是因為它用的是全鍵位的設計,字母區位于左側,是以相應地,觸控闆的位置也有調整。

增加數字小鍵盤的邏輯顯然也是因為靈越 16 Plus 作為創作本需要對應多變的創作需求,是以增加數字小鍵盤能夠增加容錯率。數字小鍵盤占用了鍵盤空間多多少少還是有緻使靈越 16 Plus 的鍵帽面積偏小,不過在适應之後,它的按鍵手感還是不錯的,高強度輸入的時候按鍵的節奏感很好,而且自帶背光,比較适合多樣化的創作場景。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b>移動性:創作不分場合,創作本也講究移動性</b>

創作本對應的創作需求并不僅限于桌面,無論是文字創作、攝影後期還是視訊剪輯,現場生産其實并不少見,是以移動性也是選擇創作本時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輕薄」「便攜」對于一款 16 英寸 i7-11800H + RTX 3060 的筆記本來說,當然會有點僞命題,畢竟這套配置必須輔以龐大的散熱系統才能保證性能輸出,而龐大的散熱必然會導緻尺寸和重量的上升。不過在靈越 16 Plus 上,還是能找到明顯的可移動定向優化的痕迹。

首先,是機身尺寸。

靈越 16 Plus 的機身厚度最薄隻有 16.8mm,長寬也隻有 355 × 248mm,它還是能很輕松地裝進為 15 英寸筆記本設計的郵差包裡。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然後,是續航能力。

靈越 16 Plus 内置的是一塊 86Whr(入門款是 56Whr 的 3 芯電池)的锂離子電池,這麼大容量的電池顯然是特意為非桌面場景準備的,我試過靈越 16 Plus 在照片後期時的電量消耗速度為 36W 左右,那麼如果以此為基準,靈越 16 Plus 在不補充電量的前提下,依然能堅持大概 2 小時 20 分鐘左右。

而在充電方面,靈越 16 Plus 附帶的 135W 電源擴充卡确實不便,不過它自帶一個雷電 4 接口,支援 100W PD 快充,而大功率的 PD 充電器通常體積都非常小巧,是以這個雷電 4 接口的存在,無疑也增強靈越 16 Plus 的續航能力。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b>擴充性:接口可以不多,但雷電 4 一定少不了</b>

因為定位于多樣化的内容創作的使用場景,是以理想狀态下,創作本的 I/O 接口應該是數量多、通用性好。

而靈越 16 Plus 雖然因為機身側面需要預留白間用作散熱出風口,沒有太多的空間安置 I/O 接口,但是除去電源插孔和 3.5mm 耳機插孔,它還有 2 個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1 個雷電 4 接口、1 個 HDMI 2.0 接口。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總計 4 個接口基本能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并且雷電 4 接口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靈越 16 Plus 接口的壓力:在桌面使用時,雷電 4 接口可以直接通過擴充塢或者轉接器擴充出超多的額外接口使用。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是以作為創作本,如果是受制于客觀條件做不到數量多、通用性好,雷電接口這種擴充性超強的高速接口應該是必備接口,日常使用它至少能提供給創作者一個行之有效的 I/O 接口擴充方案。

<b>設計:創作氣質,嚴肅正式</b>

創作的氣質,是嚴謹的,是嚴肅的,是以創作本的設計風格,也應當是正式和嚴肅的。

靈越 16 Plus 的整體風格有很強的「靈越風」,它盡量隐藏了的 D 面的切角斜線,A 面上下邊緣稍作弧形處理、左右直接保留直角,再加上月夜灰藍色的鋁合金外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靠」。

創作的作品可以俏皮,但是創作的态度必須嚴肅——靈越 16 Plus 和「創作本」的定位,相得益彰。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将微觀層面的性能、互動、移動性、擴充性和外形設計,整合成靈越 16 Plus 這一台整機,可以發現它完全就是一台定向為内容創作而設計的工具。當然,它也有利弊權衡和委曲求全,比如側面接口為散熱讓步、鍵盤手感為數字小鍵盤讓步,但總得來說,它可能是目前對創作者最為友好的 PC 筆電。

以高性能創作本戴爾靈越 16 Plus 為例,其實并不難給「創作本」下定義:為内容創作服務的計算平台,兼顧桌面和移動的生産力工具。它是全新的概念,但同時,它也是順應自媒體潮流的産物。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h2>他們說</h2>

<b>Elite(文字工作者):</b>

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對電腦的性能要求其實不算高。工作上我最發燒的操作,應該就是用 Lightroom 後期一下照片吧(逃)我用過戴爾的靈越 16 Plus 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它給我的性能空間我是觸不到頂的,就是我在用的時候從來沒有過「卡」的感覺。

我對性能不敏感,但是我對螢幕和續航、便攜敏感。

因為主要是和文字打交道嘛,如果螢幕不夠高清的話,就能很明顯地看到文字渲染的鋸齒,那種感覺就怎麼着呢,就像是用 5 塊錢一條的耳機聽無損音樂吧……靈越 16 Plus 的這個 16 寸螢幕配上 3K 分辨率就完全沒有鋸齒感,我用着真的就有那種「用起來就是一種享受」的感覺。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我平常也會做一些自媒營運嘛,是以去哪兒一般會盡量背着筆記本的,是以續航和便攜對我來說很重要。就我自己的使用的感覺,靈越 16 Plus 日常碼字開長續航模式用個 7-8 小時沒太大問題,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或者在活動現場速記一下是不用擔心插不插電、電還有多少的問題的。

至于便攜呢,靈越 16 Plus 因為是窄邊框螢幕嘛,是以雖說是 16 寸的螢幕,機身其實沒那麼大,普通的雙肩包也是能裝的。

總的來說,我用靈越 16 Plus 還是挺舒服的,雖然吧我覺得單純用來碼字還是多少有點糟賤這麼強的一台本子 😳

<b>山楂(業餘攝影愛好者):</b>

大噶吼,我是一名業餘攝影愛好者,喜歡帶着相機閑逛拍點照片自娛自樂。之前有幸體驗過靈越 16 Plus 兩個星期的時間,被邀請說說自己的使用感想的,我就抛磚引玉聊聊自己的看法吧!

我是主要放家裡當個小台式用(但是性能比我自己組的那台真·小台式強太多了),配上我的一個戴爾 U2515H 用來後期照片的。U2515H 是很久之前買的一塊戴爾顯示器,其實我一直擔心這麼多年過後它有沒有偏色的,是以做後期的時候多少都有點提心吊膽。靈越 16 Plus 讓我比較放心的是它的色域有 100% sRGB、色準也高,它給了我一個基準,就是它的顯色肯定不會錯,我就能比照着它的色彩在 U2515H 的大屏上做精細化的調色。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然後靈越 16 Plus 的記憶體也有 32GB,Lightroom 這種大型的後期軟體都比較吃記憶體,記憶體更大不管是程式加載還是照片切換、細節處理速度都要更快一些,而且它的處理器和顯示卡都很強,尤其是 RTX 顯示卡對 LR 這種創作型工具類軟體有加速優化,色彩調整、預設套用的響應速度更快,自動蒙版對畫筆邊緣圖像的識别也更精準,而這些都會讓我後期照片時的效率提高。

另外,我沒想到靈越 16 Plus 居然是有 SD 卡槽的,能直接插卡讀照片真的很創作友好啊!我給滿分!

<b>Nikki(平面設計師):</b>

我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平面設計師。雖說是平面設計師,但實際上幾乎所有和「圖」相關的事情,都是我來負責,包括 APP UI、廣告 banner、簡單的 C4D 模組化、甚至是照片後期……用到的工具都是 Adobe 全家桶這類大型軟體。

工作内容的限定之下,我對電腦的性能要求也就比較高,記憶體和硬碟要大,CPU 和 GPU 要強。公司配的電腦是桌上型電腦,中間也有更新過。嘗試靈越 16 Plus 是想看看有沒有可能把工作流轉移到筆記本上。因為公司閑的時候很閑,但忙的時候也是真的忙,如果能把工作流跑在筆記本上的話,工作就會靈活很多。

讓創作成為一種态度:戴爾靈越 16 Plus 體驗

我用的這台靈越 16 Plus 的存儲配置是 32GB 記憶體 + 1TB 硬碟,32GB 這麼大的記憶體能保證大型軟體流暢運作,我公司用的桌上型電腦也是 32GB 的記憶體,我感覺軟體的啟動速度沒多大的差别。1TB 的硬碟做好素材管理的話,還是很經用的。

靈越 16 Plus 的 i7-11800H + RTX 3060 的性能我覺得足夠用的了,日常做設計的時候我其實感覺不到有卡頓,尤其是英偉達的 RTX 顯示卡,它跟很多設計類的軟體有做适配,比如 AI 做大型矢量圖更流暢、PS / LR 色彩調整應用更快、SketchUp 渲染更快,之是以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會首選英偉達的顯示卡,主要就是 RTX 顯示卡的定向優化和 AI 性能強。

雷電 4 接口也很值得一提,我自己有雷電擴充塢,配合擴充塢,無論是外接雙顯還是插網線、接硬碟,都非常友善。我覺得筆記本有雷電接口,會讓我更有安全感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