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陶器篇-57#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援、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世界博物館——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蛋殼黑陶高柄杯,龍山文化)
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件陶器寶物是中國在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件古代陶器,它被世界考古界譽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的傑作",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制陶技術的最高水準,它是中國陶器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巅峰之器……它就是: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蛋殼黑陶高柄杯。
(本文圖檔由M·辰、色影拍攝,版權所有)
(蛋殼黑陶高柄杯,局部)
器物履歷
黑陶高柄杯,高26.5厘米,口徑9.45厘米,足徑4.7厘米,重93克,距今約4500—4000年;1973年出土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海峪遺址;因該文化類型首次發現于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而被考古學命名為"龍山文化類型",蛋殼黑陶高柄杯屬龍山文化遺存。
"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黑陶器是龍山文化的典型特征,惟山東龍山文化所獨有,是龍山文化的象征與符号。在所有出土的龍山黑陶器中,這件蛋殼黑陶高柄杯是最精美、最珍貴的一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國寶)。
(附:考古學"XX文化"命名三要素:1. 特征明顯:一群具有明确特征的類型品,如仰韶文化陶器、三星堆青銅器等;2. 具有一定的分布範圍:同一類型的遺址不止一處,如良渚文化、龍山文化都是在一個較大的範圍内出土了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遺存;3.對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當充分的認識,如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前面文章說了,一件文物是否為重器需要考量它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科學價值,以曆史價值為先、依次為藝術價值與科學價值。
我們首先來看這件蛋殼黑陶高柄杯的科學價值。
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伊始所制作的陶器,大多是以"泥片貼築法"或"泥條盤築法"制作的粗盆糙罐,簡單實用卻不精細。後來發明了"輪制成型法",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器物的美觀與精細度。之後,輪制成型法所制作的陶器在達到一定的精細度後便停滞不前了,究其原因是陶坯的品質與陶輪的速度與精密度都達到了瓶頸狀态。
龍山地區的先民們最先突破了這種技術上的瓶頸——制作出了快速旋轉且精密度極高的陶輪,使得拉出0.1—0.2毫米厚薄的陶坯成為可能。
同時,龍山人也找到了處理陶泥的有效方法。他們取河湖中沉積多年的細泥,經反複淘洗至純淨無雜質,使陶坯具有了一定的韌性,這樣才保證了陶坯在拉薄的過程中不會變形或破裂。
黑陶工藝
除了高精尖的技術保證了蛋殼黑陶高柄杯"薄如紙、硬如瓷"的看家品質外,它的"黑如漆、亮如鏡"也是它的獨門絕技之一。
我們知道陶器的色澤源于陶坯所含成分在窯爐燒制氣氛中所發生的呈色反應。龍山黑陶在燒制過程中需要精确掌握燒制溫度與嚴格控制窯爐氣氛:
1.燒制超薄陶器,火候一旦掌握不好,器物便會炸裂或變形。是以說龍山陶匠們彼時已能夠精準掌控燒造超薄器物的火候。
2.在燒制後期,需要制造窯内通風不良的窯爐氣氛,使木柴在燒制過程中産生大量黑色濃煙。這些微小的炭粒不斷被已接近真空的陶胎空隙所吸附,并逐漸向陶胎内部深處擴散,直到吸附作用停止,進而形成胎體緻密、内外均黑的黑陶。
龍山人掌控黑陶的制作技術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需要說明的是,迄今為止,後人利用各種機械、工藝等現代技術,都未能制作出與新石器時期龍山黑陶色澤、手感以及外觀相媲美的陶器。從某種程度上說蛋殼黑陶高柄杯所包含的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至今仍令後人高山仰止。
最後來看它的曆史價值。
龍山人為什麼要制作黑陶?
古人尚黑,因為黑色代表莊重、肅穆、凝重、神秘,寓意着宇宙天地的幽遠與玄妙。龍山文化以黑陶著稱,說明當時的龍山人也是以黑色為崇尚之色,是以才會在前所未有的條件下自主創新發明了黑陶。
經考古研究表明,龍山蛋殼黑陶并非實用器具,其頭重腳輕的造型、造價昂貴的工藝技術成本,使得它不可能是一般家庭所用的器具。從考古遺址中蛋殼黑陶多發現于大型墓葬且單獨一處不與其他明器混雜的現象來看,專家們猜測它應屬于祭祀禮器,它是史前禮制文明的見證。
龍山蛋殼黑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雖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上蒼隻把他的眷顧贈給了那個時代的龍山人。幸好,後世的我們今天還能有幸在博物館裡看到它。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号"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