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多力、倪楚嬌
他一天救十條動物命。
日複一日,他把一家普通的動物園改造成動物療養院,專門救助受傷的野生動物。
六年來,這所療養院一共救助收養了25000隻動物。

他叫格雷格·艾恩斯(Greg Irons),剛過三十,一位尋常澳洲男青年。
風光秀麗的塔斯馬尼亞
這家動物療養院開在澳洲唯一的島嶼州塔斯馬尼亞,此州地處澳國最南端,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2014年,療養院收養的一隻鹦鹉度過百歲生日,英國女王特地緻信慶生。
格雷格為什麼要做這樣一樁暖心事?他收養救助的動物還有什麼故事?
好奇的“一條”記者遠赴塔斯馬尼亞,親探“世界盡頭”的野生動物諾亞方舟。
波諾朗野生動物療養院大門
波諾朗野生動物療養院的入口并不顯眼,往這條小路裡走,就能看到一個低矮的栅欄門,進進出出的遊客都會自覺把插銷插上。
就是在這兒,我們第一次見到了格雷格。
那天,雙方剛打完招呼,他就說:“有一隻茶色蛙口鷹,因為大風的原因和父母走散了,現在正在一個有惡狗出沒的地方,我要去救它。”
說完,他就出發了。
在這裡,救援是第一位的。
每年,塔州都有超過50萬動物受傷,栅欄、來往車輛、狗、貓、甚至垃圾,都有可能威脅到它們的生命。
這就是茶色蛙口鷹,也叫茶色夜鷹。
它虎頭虎腦的長相和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都很像貓頭鷹,但其實是個冒牌貨。蛙口鷹全身黃褐,頂着個大腦袋,兩眼發黃,嘴巴像蛤蟆,因而得名。
找到這個小可憐并不容易。
蛙口鷹是僞裝小能手,喜歡一動不動地停息在樹叢中,乍一看活像塊樹皮。
格雷格給報警的女孩打了5個電話,才最終在幾百棵一模一樣的樹裡找到了它。
它還是一隻小baby,不會飛。格雷格仔細地檢視了周圍的環境,沒有發現它的父母,是以将它帶回了療養院。
帶回這隻蛙口鷹後,格雷格開始給療養院裡的各種小動物喂食,來感受一下撲面而來的萌值吧。
做完這些,格雷格才坐定下來,安心接受我們的采訪。
聊得正歡時,他又被一個緊急任務叫走了。
一個搗蛋鬼把奶瓶藏進了土坑裡,他得去挖出來。
幹壞事的就是它!
這是一隻袋熊,是生活在澳洲的大型食草動物。日常就是吃草,挖洞,賣萌,在洞裡屯糧食,如果不把瓶子及時從它的洞穴裡挖出來,很有可能被它誤吞或咀嚼。
于是,整個攝制組,扛着長槍短炮,看格雷格刨了20分鐘的坑。
最後,奶瓶被挖出來了,警報解除。
但好不容易偷來的口糧沒了,小家夥很委屈,還得格雷格好好安撫。
除了這隻找媽媽的蛙口鷹和偷奶瓶的袋熊,療養院還住着很多獨特的居民,有些是已經瀕臨滅絕的,或塔州特有的動物。
這個醜萌醜萌的小動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塔斯尼亞小惡魔。
小惡魔學名袋獾,叫聲凄厲,像來自地獄的魔鬼,由此得名。它的聲音到底有多難聽?想象一下被激怒的驢子。
格雷格說,25年前,一種叫面部惡性良性腫瘤的疾病殺死了90%的小惡魔,現在世界上隻剩5千到1萬隻小惡魔了。
塔斯馬尼亞迅速開展了拯救小惡魔的項目,人工介入它們的繁殖過程。
但小惡魔不可能一直生一直生,格雷格為它們建了退休中心,所有喪失生育能力的小惡魔都可以來這裡安心養老。
這是東袋鼬。
别看它小小一隻,但性格兇猛,反應靈活。它們的日子并不好過,由于疾病、毒殺、狩獵和外來入侵的捕食者,東袋鼬基本滅絕了,隻在塔斯馬尼亞還生活着一小部分。
在街邊遊蕩的流浪貓都能威脅整個種群的存亡。
這個毛茸茸的小可愛叫蜜袋鼯,性格粘人,可随身攜帶,相比放歸自然,更适合做寵物。
每天,療養院都要發出15000條短信為這類适合圈養的小動物尋找寄養家庭。
這是針鼹鼠,渾身長滿了刺,生活在澳洲和新幾内亞島,由于栖息地的過度破壞和人類的獵殺,針鼹鼠正瀕臨滅絕。
這隻針鼹鼠少了一隻腿,已經沒法回到大自然了,它會永久性地居住在療養院裡。
說起來,格雷格從小就特别喜歡動物。10歲時,他撿到了一隻受傷的貓頭鷹,但那是一個獸醫不開張的周六,他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
這件童年憾事,是他在6年前成立24小時療養院的一個重要原因。
格雷格立志從事動物保護,大學一年級他就辍學來到了波諾朗野生動物療養院,那時他19歲,這裡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動物園。
25歲時他接管了這裡,逐漸把動物園改建成了今天的療養院。
療養院裡有30個正式員工和434個救援志願者,遍布整個塔州。每年療養院會接到8000個救援電話,平均每天22個,最多的一天接到了65個電話。
這塊闆上,貼滿了捐助者的名字
這家療養院每天有這麼多小動物要養,是靠什麼維持運轉的呢?
除了好心人的捐贈,療養院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門票收入,遊客越多,他們的資金就越充足。
格雷格說:“每年會有大約10萬遊客來參觀,但我們需要更多,這樣才能為動物做更多。”
被格雷格救助的每個生靈都是幸運兒,但還有太多的野生動物沒有那麼好的運氣。
比如,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穿山甲、禾花雀還在因為肉質美味被當做盤中餐,河狸、小熊貓還在因皮毛珍貴被盜獵……
在和野生動物交朋友這方面,格雷格和他的療養院先走了很遠很遠。
波諾朗野生動物療養院網址:
https://www.bonorong.com.au/
澳洲塔斯馬尼亞州旅遊局:
https://www.discovertasmania.com.au/
部分照片來源于澳洲塔斯馬尼亞州旅遊局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