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
遼甯大連莊河濕地
發現大批瀕危候鳥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
遺鷗
而此前大連地區
還沒有發現大批遺鷗的記錄
“遺鷗”
學名Larus relictus
意為“遺落之鷗”
顧名思義
這是一種曾經被人類遺忘的鷗
他們“白毛黑臉”
被稱為 “濕地精靈”
但由于栖息環境的惡化
近幾年種群數量逐漸減少
而此次發現的遺鷗群體
達到了近千隻!
不能不說讓人十分驚喜!
一次偶然的珍貴發現
這次發現來源于
大連市環保志願者協會的
一次例行監測
原本他們是到莊河濕地實施
任鳥飛大連黑臉琵鹭監測與保護項目
沒想到“偶遇”了
近千隻遺鷗
隻見這群“濕地精靈”
時而在空中飛翔
鳴叫、盤旋着
時而在已經覆寫了
冰雪的濕地上栖息
和成鳥夏羽時的毛色不同
此時的遺鷗已不是
“白毛黑臉”
頭部羽毛已經從黑棕色
蛻變成了白色
呈“越冬形态”
與大熊貓“平起平坐”
△成鳥夏羽 圖自網絡
遺鷗别名“釣魚郎子”,是一種中型水禽,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紅色名錄,與大熊貓一個保護級别。
遺鷗是人類發現最晚的鷗鳥,1971年才被前蘇聯鳥類學家在現哈薩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确認種群,作為獨立物種面對世人。
△非繁殖羽(冬羽)圖自網絡
遺鷗目前在全世界的總數約為1.2萬隻,天津濱海新區的沿海是遺鷗的重要越冬地,遺鷗的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中國,栖息于海拔1200—1500沙漠的鹹水湖或者堿水湖泊,數量較少。
大批遺鷗的到來
為冬季的莊河濕地增添了生機
那麼這群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是留守在此過冬?
還是隻做短暫停留?
莊河濕地能否成為遺鷗的越冬地?
一切問題都有待于随時間推移的
進一步監測和考證
遺鷗的越冬停留與所在地生态環境品質密切相關,它們的到來說明了莊河濕地生态環境品質和食物鍊系統綜合良好,适合遺鷗越冬停留的要求。
——遼甯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鳥類研究人員
王小平
文字:“大連釋出”吳耀輝
攝影:除标注外均為陳江甯
編輯:“新聞大連”燕子
美編:“新聞大連”孔德成 錢雲龍
主編:“新聞大連”張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