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用藝術開拓思維,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

任務主題

生活總是欺騙我們,是以我們需要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明亮的心,像福爾摩斯一樣,去挖掘真相。接下來,騙局将一個個上演,挑戰一下吧,你能找出這一個個視錯覺後面的真相嗎!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生活中我們總被欺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一些現象所欺騙,比如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在走路時會發現,月亮一直跟着我們,我們走到哪,月亮就跟到哪。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再比如下面這兩張照片,是不是看上去似乎是拍攝于同一條道路的不同角度?但實際上,這兩張照片一模一樣。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還有高速行駛的火車,當一動一靜兩列火車并列時,你是不是經常分不清到底自己坐的火車在動,還是對面的火車在動?就像下面這輛火車,你可以靠意念改變它的行駛方向,是不是很神奇?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們的眼睛被欺騙的這種現象叫做視錯覺,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了錯誤的判斷和感覺,或是觀察者在客觀因素幹擾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對圖形産生的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的感覺。比如法國國旗白:藍:紅三色的比例為33:30:37,而我們卻感覺三種顔色面積相等。這是因為白色給人以擴張感覺,而藍色則有收縮的感覺,這就是視錯覺。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為什麼恐龍總瞪我

說到視錯覺,不吃魚剛剛被一個恐龍給“纏”住了,究竟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哈哈,我們調皮的不吃魚竟然栽在了這群恐龍面前,真擔心它蹦出一句“你瞅啥”然後跟恐龍打起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做個“錯覺窗戶”吧。

材料準備

剪刀、刻刀、彩筆

直尺、棉線、卡紙、雙面膠

①在卡紙上畫一個梯形。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②沿着梯形的邊緣,将其剪下來。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③在剪下來的梯形正反兩面各畫兩排窗戶,每排三個,每個之間距離相等。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④給窗戶塗上陰影。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⑤用細棉繩分别綁在梯形一條腰的兩端。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⑥将繩子纏在手上并擰在一起,讓窗戶旋轉起來,就會看到一個看似左右搖擺、實則在旋轉的窗戶。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⑦為了讓效果更明顯,我們可以把鉛筆粘在窗戶中。我們會看到,鉛筆在轉圈,窗戶在搖擺!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麼樣,是不是很神奇?快拿去讓家人、朋友感受一下吧!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挑戰你的雙眼

旋轉環:一張讓人抓狂的圖檔,當你在黃點紅點間來回掃視時,旋轉環的轉動方向會不斷變化。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星空:盯着上面的圖中心看30秒,然後再看梵·高的《星空》,你會發現畫面動起來了。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動态穆勒-萊爾(Müller-Lyer)錯覺:藍線和紅線等長且在同一水準線上,沒有一條在移動或者改變大小,運動的隻有線兩端的箭頭。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深淺錯覺:為了了解動态影像,我們的視覺系統會将其認知為灰色方塊從陰影區移動到明亮區,再移動到黑暗區。為了看清明亮區裡的方塊,會不自覺把方塊顔色加深,相反,為了看清黑暗區裡的方塊,又把方塊顔色變淺。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五彩紙屑:由大衛·諾維克(David Novick)創造,圖中所有圓圈的顔色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圓圈周圍的直線顔色。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稻浪錯覺:這幅圖看上去像動圖,但其實不是的,這種動态的感覺産生自我們的大腦。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芒克白錯覺:左側的紫色塊看起來比右邊的明度要高一些。但是合并之後,兩側的色塊其實明度是完全一緻的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視錯覺藝術美在哪裡

藝術家利用幾何圖形錯覺(高估錯覺、對比錯覺、線條幹擾錯覺)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悖論和雙重意義。比如悖論空間,一塊幕布兩個世界。請用你微弱的五感去接觸這個現實,你發現的不僅僅是自己。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還知道那些視錯覺?視錯覺還能怎麼玩?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張紙的小魔術,再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