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麗芝 郭雨萌
随着國家教改的全面更新以及就業結構的快速變遷,素質教育迎來快速發展新時期,起源于美國的STEAM 教育也逐漸在中國發展興起。2017 年 2 月 6 日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國小科學課程标準》的通知中表示,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 。STEAM 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與數學(Mathematics),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
STEAM 教育和創客既有不同、也有融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 4 個細分賽道分别是程式設計(純軟體部分)、硬體(+程式設計)、3D 列印和機器人。在此之前 36 氪曾經介紹過多種程式設計和創客産品,其中 Makeblock 在不久前獲得新一輪融資,也有消息稱樂高曾和教育部簽署了 5000 萬元的合作計劃,将在全國開設樂高實驗室。加上各地出台的創客相關政策,樂智教育的創始人範瑞峰認為,國内在這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在創客進入 K12 領域之前,很多高校就已經有了對類似内容的需求,是以樂智教育希望做的,是創客教育領域的“水電煤網”,為公立校和機構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為線上使用者提供雲端學習平台。
範瑞峰認為,校外機構和公立校在自主研發内容這件事上都不占優勢。這表現在機構的課程内容多為國外引進,機構缺乏自己的教學體系;而公立校離這塊市場較遠,老師可能具備教好知識的能力,但是很難把握整個課程體系(比如清楚地知道 Arduino 和樹莓派之間的差別)。歸根結底,課程體系隻有能站在一定基礎上的、有高度的人才能設計研發。
而樂智機器人的核心成員均來自北大、清華等名校,創始人範瑞峰畢業于北大,同時任職北大教師。依靠北大的學術背景,樂智機器人的的優勢在于“産教融合”,産品在研發前充分了解了市場需求。目前樂智組織了來自高校、中國小的一線專家做内容研發。
産品層面,樂智給 B 端提供自己的 Kenblock 創客套件,其中包括 60 多個電路子產品(包括傳感器、執行器等)、300 多個技術結構件。此外,樂智還提供自己的特色産品水中機器人 Kenfish,希望做成“水中的樂高”。

部分學生作品
但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甚至用到産品,樂智自主研發了“啃蘿蔔”線上平台。這個平台為使用者提供了智能硬體及程式設計學習的雲服務,同時針對中國小、高校以及師資教育訓練樂智也提供了一系列整套解決方案,目前平台有注冊使用者 10 萬人,大多數是硬體+程式設計的愛好者。而“啃蘿蔔”更深層次的應用,在于給硬體公司提供軟體服務,每年收取服務費,是以未來很多硬體廠商都可能成為“啃蘿蔔”的使用者。
此外,樂智還定期舉行相關大賽,如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國際機器人創客大賽、遊學拓展,逐漸建構包括 “産品、平台、課程、競賽” 在内完整的 STEAM 教育生态體系。
從模式來看,樂智主要采取 B2B2C 的方式,即圍繞 Kenblock 系列産品,以課程體系、競賽方案、師資教育訓練方式滲透到 B 端,最終服務 C 端使用者。營運方面,主要由全國各地代理商管道進行拓展推廣,重點大學則由團隊資源進行對接,目前已覆寫國内 100+ 高校、中國小,以及台灣、南韓、美國、英國等多所院校。
而為了配合 STEAM 教學體系,樂智與北大、清華、MIT 等名校共同研發出版了多個層次課程教材。此外,基于多年的經驗沉澱,樂智已經舉辦了 10 屆機器人創客大賽。而從營收情況來看,樂智前期收入主要來源于 STEAM 教育産品及整體解決方案的輸出,通過高端教育訓練推廣 RoboCom 方案及課程體系,未來也将逐漸考慮在課程内容輸出上采取分成的收費模式,公司去年已基本實作盈虧平衡。
而提及 STEAM 教育,目前市場上典型可分為 to B 和 to C 兩種模式。To B 業務的成敗主要取決于管道擷取和管道掌控能力,如上海STEM雲中心等,To C 業務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課程品質和商業推廣能力,如樂博教育等。
團隊方面,樂智核心成員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現在團隊整體規模 60 餘人。創始人範瑞峰,畢業于北大并任職北大教師,作為連續成功創業者,也是國際機器人創客聯盟及大賽創立者;聯合創始人肖靖,武漢大學 MBA,曾參與兩家上市公司教育産業轉型教育布局,具有 8 年教育資訊化行業經驗;聯合創始人羅敏,北理工碩士,曾任百度教育産品進階使用者工程師;聯合創始人李時念,百度黑客馬拉松大賽黑馬,具有豐富的軟硬體開發經驗。
樂智機器人曾經獲得力合星空、創客天使的 1000 萬元天使輪投資,目前正在尋求 Pre-A 輪融資,計劃今年上新三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