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的走位,精簡的裝備,自信的表情,飽滿的步伐,還有那鮮豔的紅領巾。”
這句瘋傳多年的評語,準确的總結了國内皇後樂迷對弗雷迪·莫庫裡的印象。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
全場倒數第三首歌,由一位“死者”,和兩位60多歲的老人開場。
當鼓點奏起時,全場頓時響起了整齊的鼓掌跺腳聲,與口号一般的合唱。
一如1985年的“拯救生命”(Live Aid)慈善演唱會。

這首響徹倫敦碗的歌,名字叫《We Will Rock You》。
那兩個白發老者,是Queen樂隊的吉他手Brian May與鼓手Roger Taylor。
台上那個存在于“虛拟影像”中的人,是Queen的主唱佛萊迪·摩克瑞。
——盡管已經去世了二十多年,他依舊能讓全場歌迷激情合唱。
閉幕式上的關于Freddie的影像,握拳、領唱、充滿力量感的姿勢,以及華麗的着裝,
與他生前最後一次巡演一模一樣。
盡管佛萊迪·摩克瑞已經于1991年11月24日去世,但是他的傳奇故事和音樂成就依舊影響力巨大。
以他和皇後樂隊為主體的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全球狂攬6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電影”。
佛萊迪·摩克瑞是音樂天才,卻也是性格極端的邊緣人物。
他和皇後樂隊華麗的舞台服裝風格,是70年代的潮流先鋒。
他有過六個情人,身處于俗世的地位巅峰卻總是被愛所傷。
這位在舞台上睥睨天下的硬漢,生活中卻是另外的模樣。
我們一起來看看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在電影之外的傳奇人生。
作為“最偉大的百名英國人”之一,弗萊迪卻是個印度裔。
他原本居住在東非桑給巴爾島的印度家庭,因為局勢動蕩,隻能舉家遷往英國倫敦。
弗萊迪一家信仰着古老的“拜火教”(Zoroastrianism,也稱祆教),這種信仰在英國很罕見。
弗萊迪的父親身為帕西人為驕傲,逢人便說,還要求兒子“勇于面對自己”。
龅牙、移民、異族,弗萊迪的日子很難過。
“異類”的标簽,能夠讓強者得到磨煉,同時也會讓弱者如堕地獄。
弗萊迪是典型的“邊緣人格”,在私下對人羞怯腼腆,在舞台上卻光芒四射、充滿力量。
在要求加入樂隊時,他說:
“我天生比别人多四顆門牙,是以我音域更寬廣。”
他的确有着橫跨四個八度(F2-E6)的驕人音域。
但是,讓他真正走向“偉大”的,卻是他戲劇化的華麗演出、對觀衆情緒的掌控力、以及豐富多變的舞台造型。
弗萊迪也是以被譽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表演者之一”。
關于皇後樂隊華麗多變的舞台造型,弗萊迪曾這麼說過:
“我在舞台上穿那些衣服很開心,因為觀衆看到的不是一場演出,而是一場時裝秀。”
從音樂風格上,皇後樂隊融合了搖滾、歌劇、重金屬、流行音樂等類型,而弗萊迪的舞台造型更是每個時期都極具特色。
在《波西米亞狂想曲》中,電影的服裝團隊足有38人,拍攝過程中,為了還原Queen樂隊成員的造型,總共使用了近千件衣服。
很難用具體的流派來描述弗萊迪多變又華麗的風格。
波西米亞風、芭蕾風連體服、深V緊身衣、帶着亮片的連體褲、黑色漆皮緊身褲,甚至和風的浴袍都是他的經典形象。
他更喜歡那種彈力好、靈活性強的衣服,友善他展示極具力量的舞台動作,以及跑到台下和觀衆互動。
進入鼎盛時期後,弗萊迪将長發剪短,留了胡子,變得更加硬漢。
“我在舞台上如此強大,似乎創造了一隻怪獸……
一個強壯的硬漢,性幻想的對象,傲慢狂妄。”
直到他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演唱《We will rock you》時,終于更接近“裸露上身,佩戴紅色窄絲巾”的經典形象。
電影中堪稱“神級”細節還原的部分,莫過于片尾20分鐘的1985年“拯救生命”(Live Aid)慈善演唱會。
無論是鋼琴上百事可樂的擺放位置↓
還是Freddie拿起麥克風的時間和舞台動作↓
cr:b站對比視訊
甚至他腳下的阿迪達斯的薄底拳擊鞋,上臂Robert Alsop的臂環,下身Wrangler的牛仔褲,以及金屬腰帶,都是由原廠家重新制造的同款。
電影劇照
真實照片
舞台上并肩而立的,是弗萊迪“失而複得”的樂隊夥伴。
舞台下觀望着他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夫妻。
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宣傳期,主創人員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
皇後樂隊的哪一首歌,最能描述佛萊迪·摩克瑞的一生?
他們回答驚人的一緻:《Somebody To Love》(找一個人來愛)。
Queen專輯封面
因為時長和主題所限,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隻記載了佛萊迪的兩位夫妻。
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情人Marry,成為了他一生的朋友。
即使是在“出櫃”之後,佛萊迪依舊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Marry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Queen樂隊那首《Love Of My Life》,就是佛萊迪為她親手所寫。
第二位,Jim Hutton,是陪伴佛萊迪人生最後六年時間的伴侶。
根據現有資料記載,佛萊迪生前一共有過六段愛情。
1、Mary Austin(1970-1975)
在現實中,佛萊迪是通過Queen樂隊的吉他手布萊恩·梅的介紹,才認識了瑪麗·奧斯汀。
瑪麗在情感和經濟上一直支撐着處于事業初期的佛萊迪,他們還一起在肯辛頓的市集上擺攤兒賣二手衣服。
同時,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也是瑪麗指引着佛萊迪穿上酒紅色的天鵝絨西裝,畫上眼線,幫助他找到自己的造型風格。
佛萊迪在遺囑裡,将自己大部分的财産和作品版權都留給了瑪麗。
瑪麗和丈夫孩子在佛萊迪死後三個月搬進了他生前居住的愛巢Garden Lodge裡。
2、David Minns(1975-1978)
在于David相識時,弗萊迪還對自己的性向處于不完全确定的狀态。
這是他第一個男性夫妻。
他對David隐瞞了自己與瑪麗的真實關系,對方知道真相後要求他做出抉擇。
弗萊迪同意了,在和瑪麗告别後,他們正式住在了一起。
在分手後,弗萊迪依舊希望對方能以朋友的身份留在自己的生命當中。
David拒絕了。
3、Joe Fanelli(1978-1981)
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并沒有提Joe的存在。
實際上,Joe是在Mary、Jim之後,第三個伴随了弗萊迪一生的人。
兩人分手後,弗萊迪還是請求對方留下,Joe最後留在了他身邊,做了他的廚子。
即使有了新的戀人,Joe也和男朋友一直住在弗萊迪的住宅Garden Lodge中,在弗萊迪病重時一直照料他,直到他離世。
多年後,Jim在接受采訪時告訴媒體,在弗萊迪飽受艾滋病的痛苦時,Joe其實也已經染上了艾滋,并且虛弱到無法再擔任廚子的工作。
即使是這樣,Joe依舊拖着病體,試着想要繼續照顧弗萊迪。
在弗萊迪死後數月,Joe也死去了。
1980年前後,弗萊迪在經理人保羅的刻意控制和引導下,開始頻繁出入同性場所、酒吧和浴場,過上了一段危險又堕落的生活,追求可卡因和感官刺激。
這段時間的放縱,帶來了讓弗萊迪早逝的艾滋病,以及兩段充滿了暴力背叛的短暫戀情。
4、Bill Red (1981-1982)
他對弗萊迪态度很惡劣。
在一次争吵的撕扯中,甚至讓弗萊迪受傷,流出的鮮血沾滿了雙手。
5、Winnie Kirchberger (1983-1985)
德國籍的Winnie,與弗萊迪關系也很差勁,但是他們依舊在一起了近兩年。
直到弗萊迪終于遇到了最後的戀人——Jim Hutton。
6、Jim Hutton (1985-1991)
六年,這是弗萊迪短暫人生中時間最長的一段親密關系。
在确診艾滋病之後,弗萊迪曾經要求對方離開自己確定安全,Jim卻告訴他:“我愛你,我不會去任何地方。”
雖然當時的法律不允許同性結婚,但是兩人一直帶着婚戒,直到弗萊迪死去。
下葬時,Jim将一隻泰迪熊放到了弗萊迪的棺材裡。
那是弗萊迪飽受艾滋折磨時,Jim送給他的禮物。
六年間,Jim親眼見證了夫妻從巅峰時期的強壯身體,被病魔一點點折磨到形銷骨立。
弗萊迪接受采訪的記錄影像↓
弗萊迪生前最後一次錄制MV,是和樂隊一起制作單曲《These Are The Days Of Our Lives
》(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
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瘦的不成樣子,右腳也大面積潰爛。
為了掩蓋他的真實狀況,臉上塗了厚厚的脂粉,并且最終畫面以黑白形式播放。
即使這樣,他的眼神裡依舊有着緻命的吸引力。
“我仍然愛你”,這是他在鏡頭上說的最後一句話。
這段不離不棄的愛情,是弗萊迪生命最後時光的慰藉。
就如同他對媒體所說:
“我無需再去拼命、去證明自己,因為我得到了充分的了解。
我終于找到了這輩子都在尋求的屬于我的容身之處。”
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飾演弗雷迪的新晉奧斯卡影帝拉米·馬雷克,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你看到他在台上将7萬人握在掌中時,你會想,某些時候,他是不是也期望自己被人捧在手心呢?”
是的,他最後還是找到了那個人。
弗萊迪生前的最後留影,就在他和Jim的愛巢Garden Lodge院子裡↓
個人号無法做到日更,但是可以保證每篇都是「資料詳實」的「獨家内容」哦~
本文由硬核八卦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來自英國最古老家族的“冰山女王”,59歲依舊雌雄難辨美如天神
《藍宇》|真正的演員,能為一部戲付出到什麼程度?
“山達基”與阿湯哥,美國邪教與好萊塢巨星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