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在成為巧克力之前,都是可可豆。可可豆是可可樹的種子,可可果則是可可樹的果實。一個可可果内含有30-50粒可可豆(種子),也就是這些可可豆被人類加工成了巧克力。而在沒有巧克力之前,人類對可可樹的利用不是制作巧克力,而是吃可可果的果肉。

可可果
可可果是一種可以食用的堅果。(堅果是閉果的一種,果皮堅硬,内含1粒或者多粒種子的閉果都叫堅果)
對于見過可可樹的小夥伴來說,你會發現可可樹與蘋果樹、梨樹等大多數果樹不同,它不是長在樹枝上,而是直接長在了粗壯的樹幹上。
嫁接後的可可樹
為什麼可可樹要把它的果實長在樹幹上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奇特的老莖結果</h1>
對于可可果結在偏低的樹幹上,有人解釋說,這是由于可可果的重量太大,樹枝根本挂不住,是以才進化到了樹幹上。為了證明這個觀點,還有人舉了波羅蜜的例子,說波羅蜜的果實也是長在樹幹上,同樣是由于果實重量太大,挂在樹枝上容易墜斷樹枝,掉落下來。
波羅蜜樹
一個可可果大約重2斤,從重量上來看也算有點重。這種以“果實重量”之說來解釋果實長在樹幹上的原因,看起來有些道理。
可實際上,我們認為這種說法并不對。
首先,舉一個反例。如果說果實比較重,就要挂在樹幹上的話,那麼樹葡萄怎麼解釋?
樹葡萄
樹葡萄的果實并不重,也同樣長在樹幹上呀?是以,我們認為果實的重量并沒有影響到果實長在哪裡。
在植物學内,我們通常把這種果實長在樹幹上的現象叫作“老莖結果”。老莖結果通常發生在熱帶果樹中,比如我們說的可可樹是原産于南美的熱帶地區,樹葡萄也是南美熱帶地區的果樹,波羅蜜同樣也是熱帶地區的果樹。而在北溫帶則幾乎沒有老莖結果的果樹,蘋果、梨、桃、杏等多數果樹都是長在果樹樹冠分出來的細枝上。
可可樹
同樣,也有人從營養輸送的角度來解釋老莖結果的現象,認為果樹的老莖更粗壯,有着更多的篩管,可以更好的為比較密集的果實提供營養。
這種解釋,不像是解釋原因,更像是在闡述老莖結果的優勢。假設老莖結果真的有那麼大的優勢,為什麼蘋果、梨等高等植物沒有進化出老莖結果呢?
可可果的果實内部
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
老莖結果應該不是高等進化的現象,更應該是一種植物結果的原始現象。老莖結果未必有什麼好處,很有可能是被迫進行了“老莖結果”。
有一句話叫“存在即為合理!”但在植物的進化上,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進化不可能隻占便宜不吃虧,有得就有舍,“老莖結果”這種現象更像是植物進化中的副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要從另一個現象說起。
<h1 class="pgc-h-arrow-right">老莖生花</h1>
如果我們問果實是由什麼發育而來的?很多人都會機械地回答,植物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這種說法自然沒錯。但我們更加宏觀一些的話,比如整個蘋果它是由植物的哪一個器官發育而來的呢?
實際上就是蘋果的花,蘋果不開花就不可能産生果實。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種子是植物的後代,果實是植物後代的“搖籃”。
可可豆
植物與動物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動物能四處亂跑,但大多數植物不能。動物在交配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地點,植物則不可以。植物的交配都是被動的,為了更好地繁衍後代,植物隻能通過開花來吸引昆蟲,将自己的花粉傳播出去,将别人的花粉給吸引過來。
在植物的進化中的基本邏輯是“一切進化行為都是為了繁衍後代”。繁衍後代的基本路線就是尋找“授粉媒介”。授粉媒介通常都是體型較小的昆蟲,誰能吸引到更多的昆蟲,誰就有了更多繁衍的機會。
吸引昆蟲就要靠植物的生殖器官,也就是花。
樹葡萄的老莖生花
要解釋老莖結果的現象,也要從花的角度來解釋。在老莖結果之前,都會老莖生花,可可樹和樹葡萄,都會這樣開花。為什麼要把花開在樹幹上呢?從“繁衍即是進化目的”的角度來講,這樣做的目的肯定是為了讓自己的花更顯眼,吸引更多的昆蟲。
樹幹要比樹冠矮,樹幹上開花占有的空間更小,樹幹上開花在同一高度上的競争力要比在樹冠上開花小。
從這三個“好處”出發,再結合熱帶雨林的環境,我們又可以有兩個推理:一是熱帶雨林中的傳粉昆蟲飛不高,隻能飛到樹幹處;二是熱帶雨林植物長得太高太密,在“樹冠層”這一空間上已經沒有多少“授粉”的空間可以争取了。
可可樹的老莖生花
由于熱帶地區蜜蜂的種類是最多的,是以第一個推理是不成立的,并不是傳粉昆蟲飛不高。
第二個推理則是成立的。熱帶雨林的樹木多為喬木,長得都非常高且茂密,在“樹冠”這一高度上,植物的競争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把花開在樹冠的延伸枝條上,很有可能被其它樹給遮擋住,不利于昆蟲發現,導緻傳粉幾率下降。生長在樹幹上,則空間比較開闊,能更好地吸引昆蟲來授粉。
這也就有了老莖生花。
<h1 class="pgc-h-arrow-right">樹冠結果枝上結果和老莖結果哪個更進階?</h1>
如果老莖生花的邏輯是成立的,那麼老莖結果就可以解釋了。果是由花中的組織發育而來的,可可樹為了更好地吸引昆蟲,把花開在了樹幹上。這是正作用。但“是藥三分毒”,它把花開在樹幹上,作為後代搖籃的“果實”也隻能在樹幹上挂着了。
是以,我們說老莖生花是進化的選擇,是有作用的;而老莖結果則是無用的,植物開花都在莖上了,在哪裡結果已經命中注定了。
老莖結果的植物為了繁衍後代不得不盡可能把更多的花開在空闊的樹幹上,實際上這是為了繁衍後代不得已而為之。
可可樹、樹葡萄、波羅蜜等老莖結果的果樹,應該都是屬于“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果樹,打不過就躲着,明知山有虎,那就不上山。
這也許就是這些植物的一種進化政策。老樹結果不是什麼進階的進化,老莖結果是老樹生花後的被迫産物。
這種結果的方式不僅不進階,而且對果實本身而言,也是無用的。而在樹冠的結果枝上開花結果,果實開花量和結果量更大,可擴充的空間更多,能産生更多的果實和種子。
可可果的大果多種
如果單單以這一點來看,好像是桃、蘋果等果樹赢了,在樹冠結果枝結果的果樹更進階,而在老莖上結果的植物則存在缺陷。實際上,還真是存在“結果少”的缺陷。
對于老莖結果的果樹來說,為了彌補這種缺陷,又走了兩條進化之路。一條路是“密集結果”,密密麻麻的果子鋪滿了樹幹。最典型的就是樹葡萄、木奶果等。另一條路則是“大果多種”,一個大個果實裡含有非常多的種子,可可樹就是這樣的,一個果實内有30-50粒種子。波羅蜜同樣也是“大果多種”。
而在樹冠上結果的果樹,一個果實内的種子都沒有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