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價豆腐變名菜,菊花豆腐、文思豆腐靠刀功驚豔全場「文思豆腐」與乾隆皇帝遊江南有關?美味、刀工都要顧,嫩豆腐變「菊花豆腐」的秘訣!

「文思豆腐」是一道經典的淮揚名菜,為「素食豆腐湯」又稱為「什錦豆腐羹」,由清朝揚州天甯寺的「文思」和尚所創,将嫩豆腐、金針菜與木耳等食材,切成數細絲後燒煮而成,入口即化。而使用相同技法的名菜還有一道「菊花豆腐」,兩款豆腐料理,都得着墨于刀功。

平價豆腐變名菜,菊花豆腐、文思豆腐靠刀功驚豔全場「文思豆腐」與乾隆皇帝遊江南有關?美味、刀工都要顧,嫩豆腐變「菊花豆腐」的秘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文思豆腐」與乾隆皇帝遊江南有關?</h1>

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文思豆腐」,原是一道素食豆腐湯,由清朝揚州天甯寺的「文思」和尚所烹調,将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食材,切成數千根細絲後燒煮而成的,深受前往拜佛的香客喜愛,故稱為「文思豆腐」。後經改良食材與作法,使色澤更加美觀,湯味更加鮮美,亦可葷餐,使其更受歡迎。

《調鼎集》稱之為「什錦豆腐羹」,而此菜會成為淮揚名菜,相傳與乾隆皇帝遊江南有關。乾隆皇帝有次微服出巡至揚州西甯寺,等待用餐的乾隆,聽見香客贊賞一道豆腐菜,乾隆也想嘗嘗,是以追問了:「這豆腐菜可有名稱?」香客回答:「無名,隻知道是文思大師燒煮的。」

乾隆齋堂後便問:「哪道是文思大師燒煮的豆腐菜?」住持趕緊叫文思和尚下廚端出來。當乾隆拿起筷子要品嘗時,卻不見豆腐蹤影,隻見那千萬根的白絲線在碗裡漂浮。乾隆品味幾口後,龍顔大悅,并命人将此道料理列入宮廷禦膳中,也使得「文思豆腐」在淮揚菜中地位顯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美味、刀工都要顧,嫩豆腐變「菊花豆腐」的秘訣!</h1>

文思豆腐此道料理,特别注重刀工,得将豆腐及副食材(金針菜、木耳、筍、紅蘿蔔、香菇、雞肉、…)等細切成絲線般。前置作業得先完成的嫩豆腐切割,在水中猶如「菊花狀」,是以又名為「菊花豆腐」。

平價豆腐變名菜,菊花豆腐、文思豆腐靠刀功驚豔全場「文思豆腐」與乾隆皇帝遊江南有關?美味、刀工都要顧,嫩豆腐變「菊花豆腐」的秘訣!

但要把軟腍腍的豆腐切成菊花形,大家肯定認為沒有精湛刀功應該辦不到吧?其實網路上也有販售制作菊花豆腐模具,直接将豆腐放進去,輕輕一壓再沖洗一下就能快速完成菊花豆腐。

若想嘗試親自切出細絲豆腐,動刀前,務必先将刀子打濕,以利後續切豆腐時,刀子可以更快脫模。也建議應使用中式菜刀,有助于更平均的施力于豆腐上。切豆腐時,切至豆腐的一半深度即可,90度翻面後,再切另一面。放置水中,輕輕晃動,豆腐花開,即完成「菊花豆腐」。

湯頭部分,準備好「椰子水一瓶」、「柴魚少許」,加熱椰子水,加入少許柴魚小火滾上1分鐘,瀝出柴魚,留下椰子水高湯。将高東加入菊花豆腐中,使用電鍋蒸個10分鐘就大功告成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