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六批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傳承人名單公布,上海固原小籠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義紅上榜。小籠子生産技藝通過最傳統的師傅與徒弟的代代相傳,陳一紅是第七代南翔小籠生産技能的代表傳承人。
1992年,18歲的陳一紅進入固原餐廳,以禮拜李建剛為老師,成為學徒。第一條線很硬,從開始掃,磨刀,切,炒,到慢慢接觸小籠子生産,開始打餡,面粉。陳一紅很清楚,隻有基本功才紮實,才能制作出被食客喜愛的南翔小籠子。在随後的幾年裡,陳還曾在不同的餐廳學習,慢慢地将自己成長為一名熟練的廚師。
2006年,已經是獨立男人的陳一紅來到日本東京,成為秋本南翔小籠子的廚師。這是南翔凱奇的第一家海外店,為了友善與日本客人的交流,他還利用休息時間學習日語。
令陳一紅喜和感動的是,南翔籠子在當地非常受歡迎,許多日本客人在吃完美味的小籠子後向廚師鞠躬,以及客人送給廚師一份小禮物。"當時店裡有21個座位,在高峰時段排隊一兩個小時吃午餐和晚餐是很常見的。"陳說。
2010年,陳一紅回到南翔,嘗試開發新品種,為南翔小籠子、鹹蛋黃、香菇、馬蘭頭等不同口味、紅、黃、黑等不同顔色,陳一紅不斷構思和嘗試,直到比例最合适的餡料,顔色最吸引人的面食,經過各方口味的鑒定, 最後會帶來晚餐的桌子。
雖然籠子很小,但蘊含着幾代工匠的智慧,包裹在古鎮的溫度中。"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不斷創新,讓南翔小籠子的香味飄落下來!"這是陳一紅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動力。
通訊員:陳晨
編輯:王麗輝、陸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