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今天的滁州日報
以《小巷裡的文明使者》為題
刊文點贊
明光周寶英:點滴善舉 播種文明
▽

全文如下
▽▽▽
小巷裡的文明使者
“沒想到咱們教康巷從稀泥路變成了水泥路,又變成了柏油路。”“政府想着咱老百姓,我們也要支援政府的工作”……在龍山社群教康巷,總會聽到老百姓這樣為建立“點贊”,在他們之中,有一位70歲的老人周寶英,在明光市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上,她以點滴行動彰顯市民擔當,展現出一名普通市民的文明形象。
她是小巷改造的“助力者”。今年,龍山社群把二建宿舍和市醫院宿舍兩座連片的老舊小區列入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工程,教康巷也被列入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計劃,幾乎同期施工。
周寶英老人先後買了6提礦泉水,家裡水壺更是熱水不斷。施工到哪裡,周寶英就把水提到哪裡,下雨天提前買來雨布将鋪路用的水泥蓋上,傍晚工程隊下班後又把塗料桶、施工機械等搬到自家院子裡,讓工程隊十分感動。
她是黨的政策的“宣傳員”。“有什麼事,招呼一聲。”這是周寶英老人常對社群從業人員說的話。社群醫保、養老保險、銀齡安康保險、小額保險等民生政策,周寶英老人不光主動繳費購買,還學習政策,積極宣傳。在近期疫情防控疫苗接種工作中,老人在教康巷衆多老人中率先接種,并挨家挨戶上門宣傳。
現在,周寶英老人還在學習《明光市民公約》、明光文明16條,向鄰裡宣傳文明建立知識。
她是樂于助人的“熱心腸”。平日裡,小巷哪家突遭困難,周寶英老人就會把情況反映到社群,幫助社群及時掌握情況;哪家居民腿腳不友善出門,老人就主動上門幫忙做飯、打掃衛生。
“鄰裡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都是小事,不值得表揚。”周寶英老人總是這樣說。她“不值得表揚”的“小事”,溫暖了鄰裡的回家路,成為教康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她是優良家風的“傳承人”。退休20多年來,周寶英把小巷當家庭建、把鄰裡當家人待,不光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也帶着居民經營好“大家”。在社群的組織下,周寶英牽頭把巷道、兩棟宿舍樓的老人經常聚集在一起,召開“林蔭議事會”,對家庭沖突、鄰裡糾紛、社群共同僚務等進行溝通協商、化解沖突、促進和諧。為了豐富周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天早上5:30、傍晚6:30,龍山社群大門口就熱鬧起來,周寶英帶着老人們一起跳廣場舞、做健身操,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資訊來源:滁州日報
編輯:張曉敏
責編:王 偉
主編:袁恒金
20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