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夏日,天氣異常悶熱,周恩來家的電話叮叮叮地響了起來,夫人鄧穎超正在旁邊的桌子上看書,聽到電話響,便放下書本接起電話,聽筒那邊傳來一個男人洪亮的聲音:
“喂,是恩來嗎?我是陳赓啊,你在家沒有,我要帶個人去你家做客。”
聽到是陳赓,鄧穎超笑着回道:“我是鄧穎超,恩來這會不在,你要帶誰來呀?”
“是小超啊。”别人叫鄧穎超都是喊鄧大姐,陳赓就非跟着周恩來喊她小超:“你先别問,你就準備好飯菜,等我們來了你就知道了。”
鄧穎超被陳赓的神神秘秘搞得很好奇,但還是笑着應承道:“好好,一會恩來就回來了,我們在家等你們。”

鄧穎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沒多久,陳赓就帶着一個陌生的小夥子來到了周恩來家裡,還沒坐下陳赓就對着起身迎接的夫妻倆說道:“你們快來,快看看這小夥子像誰?”
兩人一聽這話,齊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身邊的小夥子,小夥子被盯得有點不自在,隻好對着他們微笑。
還沒等周恩來夫妻倆開口,陳赓就忍不住說道:“你看他像不像彭幹臣?”
本來兩人覺得他很是眼熟,經過陳赓這一提醒,鄧穎超趕緊抓過小夥子的手說道:“哎呀,你就是彭偉光吧,真是跟你爸爸長得太像了,終于見到你了,真是太好了。”
周恩來對着彭偉光一番打量後,也欣喜地說道:“沒錯,你簡直跟你爸爸一模一樣。”
“孩子,你爸爸是英雄,你是他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孩子。”鄧穎超貼心地拉着他來到飯廳,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吃了一頓家常便飯。
那麼,彭幹臣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何他的兒子能被周總理夫婦如此接待?
彭偉光——上海錦江集團原副總經理。(我軍早期上司人彭幹臣烈士的兒子)-彭偉光與鄧穎超攝于中南海西花廳
一、進步學生彭幹臣
1899年,當時還屬于安徽的英山縣,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這個給家人帶來歡樂的新生命就是彭幹臣。
少年時期的彭幹臣表現出對學習極大的興趣,他喜歡讀書,有的時候甚至會教同村的小孩子寫字。
憑借着這份對學習的熱愛,在1919年,他考上了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院,也是在這裡,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彭幹臣
1919年,北京青年學生為了反對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便上司廣大群衆和市民發起了示威遊行,這次運動是在5月4日發起的,史稱“五四運動”。
安慶也深受五四運動進步思想的影響,馬列思想在這裡得以傳播,而學校裡的學生是最能接受新思想的人群,他們經常發起愛國運動,例如抵制日貨等,彭幹臣也加入其中。
彭幹臣結識了很多思想前衛的同學,加上自己喜愛讀書,是以每每看到一些進步的刊物,例如《新安徽》、《安慶議評報》等,他都會抓緊時間閱讀吸收。
五四運動
在進步的大環境下,彭幹臣揪心于當時處于内憂外患情況下的中國,為了能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與同學一起建立了安慶社會主義青年團。
青年團成立後,彭幹臣發揮了出色的組織和上司才能,除了學生運動外,為了更好地傳遞馬克思主義思想,團内的幹部還創辦了一個圖書館,傳閱馬列圖書。
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政府在教育上的經費經常被克扣,1921年6月,彭幹臣就帶領青年團的同學們發起了“六·二”學潮,旨在驅趕軍閥,并要求省會議增加教育經費。
然而這群學生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省會議的人員不僅再次拒絕增加費用,還安排人員對學生們進行武力驅逐,學生代表戴秀文被打得滿身是血。
看到如此情景,代表們更是怒不可遏,他們回到學校聯絡了近千名的學生,将省會議的大樓包了起來,要求與議員當面洽談。
然而,對方不僅拒絕溝通,還再一次派出了軍閥馬聯甲,他帶領一群軍警前來,将這些手無寸鐵的白面書生往死裡打。
一棍子下去,一個學生就口噴鮮血,将省會議的大樓地面染得通紅。
他們像是對待仇人一般擊打着這些學生,甚至有個軍警覺得打得不帶勁,掏出了軍刀對着一師的學生姜高清捅了7刀。
這次的運動造成了247人受傷,其中輕傷208人,重傷39人,而被捅7刀的姜高清最終醫治無效身亡。
馬聯甲
省會議的行為,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議論和抨擊,運動的第二天,省學聯下達了罷課的通知。
彭幹臣等學生代表在社會上發起了罷工、罷市的運動,并将這些軍閥官僚勾結的惡行通過印發傳單的方式進行大肆宣揚。
這場全安慶人民的聯合作戰将輿論引爆到安徽政府無法坐視不管,最終,安徽政府同意增加教育經費,從當初的20萬增加到150萬,并且專門設立相關部門管理。
雖然最終目的達到了,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慘痛的。經過這件事,彭幹臣深深意識到想要救國于危難之中,自己還要不斷學習。
在安慶的他聽說黃埔軍校成立了,便想與好友一起去報考,正巧當時的中共安慶黨組織要選派人員去黃埔軍校學習,彭幹臣便主動報名,後來果真被選派上。
懷着激動的心情,彭幹臣與其他五名同伴一起來到了廣州參加了入學考試。
黃埔軍校
二、斷指并不足惜,留頭尚可革命
到了張榜的這一天,彭幹臣和同伴們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這次入選分為正式錄取和備取,人數分别是350人和120人。
彭幹臣順着正式錄取名單一行行往下找自己的名字,看了好一會才看到了彭幹臣三個字。
他激動地詢問同伴是否被錄取,結果有三個同伴都在錄取名單裡,這其中包括後來成為軍事家的許繼慎。
1924年5月5日這一天,彭幹臣和許繼慎穿戴整齊來到了黃埔軍校報告,他倆成為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兩人登記好之後被分到了第二隊。
許繼慎(1901—1931),漢族,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傑出将領,軍事家
在這裡彭幹臣認識了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當時剛從國外學習歸來的周恩來一來到黃埔軍校就建立起了共産黨組織部,也被稱為中共黃埔支部。
當彭幹臣知道周恩來建立了中共黃埔支部的時候,他便主動找到周恩來,說自己是共産黨黨員,來投靠組織了。
周恩來看着眼前這個能說會道的小夥子,會心一笑,兩人便開始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沒想到越聊越投機,可以說是一見如故。
周恩來,黨和國家主要上司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建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在學校學習的彭幹臣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先進思想,當時學校的課程有十幾門,因為他的勤奮好學,到了考評的時候,他每一門課都是優秀,是以得到了學校的留用。
留在學校的彭幹臣被安排教導一連團,在這裡他遇到了陳赓,當時陳赓任連長,而他則是黨代表。
當時的中國仍然是軍閥割據的局面,廣州的國民政府成立沒有多久,當時的地基并不穩固,相反北洋軍閥政府在這裡反而勢力強大。
但即使如此,兩個政府也還是處于互相對峙的狀态,然而令孫中山沒有想到的是,原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竟然帶着部隊背叛了國民政府。
此時的陳炯明被軍閥政府收買,兩者勾結準備推翻廣東革命政府。
陳赓(1903-1961)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将,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上司者
1925年1月7日,陳炯明集結軍隊對廣州發起了進攻,廣州革命政府被迫應戰,他們于1月15日正式發起東征,對陳炯明進行讨伐。
此次東征,黃埔軍校的學生不僅參戰,還擔任了戰前先鋒,連長陳赓和黨代表彭幹臣率領部隊戰士參加了戰鬥。
在周恩來的帶領下,部隊設計湧入了五華縣城,在戰鬥過程中,彭幹臣身先士卒,與敵人奮勇厮殺。
陳炯明(1878-1933)粵系軍事将領,中華民國時期軍政代表人物之一
就在此時,敵人的刺刀将他的小指頭給砍斷了,彭幹臣完全顧不得鮮血淋漓的手指,拿起武器就領着戰士們向敵人撲去。
戰鬥的勝利後,俘敵2000餘人,此時的彭幹臣才想起斷掉的手指,随手拿起一塊布将尚在流血的手包住。
周恩來看到将手包起來的彭幹臣關心地詢問道:“受傷了嗎?”
彭幹臣大大咧咧地說道:“沒事,斷了根手指而已。”
見彭幹臣一副不在意的模樣,周恩來雖心疼他,但還是打趣地說道:“長得這麼英俊,少了根手指頭,以後找媳婦可有點麻煩咯。”
“革命誠非易,斷指何足惜。留得頭顱在,可為黨效力。”彭幹臣當場做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革命決心,引得在場的衆人連連誇贊。
三、學成歸來,投入革命
為了培養優秀的革命幹部,中共中央意識到,還是需要派人去往馬列主義的中心——莫斯科去學習取經。
當周恩來得到上面的訓示後,便開始從黃埔軍校現有的優秀畢業生中進行選拔,最終經過商讨,彭幹臣也在名單之中。
彭幹臣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他整裝待發,隻為了學成歸來,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
來到莫斯科,彭幹臣進入了東方大學學習,在這裡他認識了朱德、劉鼎等從其他地方派往而來的同學。
在學習上,彭幹臣比在黃埔軍校還要努力,加上自己的天賦,他常常被莫斯科當地的同學誇獎,甚至還将其評為中國的“布魯西諾夫”,此人是俄國著名的将軍。
劉鼎 (中共地下情報人員)
1926年,彭幹臣接到中共中央的诏令,要求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共産黨員回國支援北伐戰争,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回國後的彭幹臣被配置設定到葉挺的獨立團工作,他們的作戰任務是前往武漢與軍閥吳佩孚對戰。
9月5日的時候,部隊已經行至武昌城下,但是想要拿下武昌城,就必須先打開武昌城的城門,爬城是當下唯一的路徑。
彭幹臣主動站出來,要求加入“奮勇隊”,這在當時,相當于去送死,但是彭幹臣沒有退卻,之後加入的戰士也沒有退卻。
吳佩孚(1874—1939)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将、十四省讨賊聯軍總司令
10月10日,彭幹臣在寫下遺書後,與“奮勇隊”的隊友們一起來到城牆下,爬上雲梯,冒着敵人的槍火用生命搭起了一道希望的雲梯。
在與敵鬥争的過程中,彭幹臣的腰部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但是他仍然堅持登上了城牆,為部隊攻下武昌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彭幹臣将在莫斯科學到的部隊管理及作戰知識結合實際,運用到對我軍的管理上,在戰鬥中他更是與葉挺合作無間。
是以在葉挺去讨伐夏鬥寅的時候,他将武昌交給了彭幹臣,讓其任代理武昌衛戍司令。
夏鬥寅(1886-1951),字靈炳,湖北麻城人
當時的周恩來對彭幹臣的才幹非常欣賞,在上海起義籌備期間,他将其調至上海協助中央秘書長王若飛完成起義工作。
來到上海的彭幹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利用自己以往的經驗結合此次起義計劃與衆人一起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并于1927年3月21日,與孫津川一起帶領上海勞工取得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
不僅如此,在後面蔣介石的反革命政變後,彭幹臣還一路保護周恩來的安全,防止其落入敵人之手,也正是因為彭幹臣等人的護送,周恩來才安全離開上海,抵達武漢。
孫津川(1895—1928),又名方淦,曾用名孫競川、孫繼生,安徽壽縣人
南昌起義在革命曆史上的意義是重大的,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産黨獨立上司武裝鬥争和建立革命軍隊的序幕。
當時的國民黨大範圍捕殺共産黨人,使得國共沖突進入白熱化階段,我軍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經過中共中央決定,在南昌發起武裝起義。
周恩來被任命為前敵委員會書記,負責起義的相關籌備工作,當時回到英山的彭幹臣也被組織調往南昌協助周恩來完成起義工作。
作為周恩來的得力幹将,在起義當天,彭幹臣在南昌上任了南昌市警察局長,當他前往警察局上任時,大家都非常驚訝,因為他不僅僅是警察局長,還是南昌衛戍司令部的司令。
八一南昌起義主要上司人
彭幹臣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人員貼出公告,告訴市民們,不要害怕,共産黨是自己人,起義對大家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該上課的上課,該做生意的做生意。
除此之外,彭幹臣還組織人員對敵人的殘留勢力進行搜尋打擊,加強社會秩序的維護。
這些緊急的事情安排好之後,彭幹臣便着手改編舊警察的工作,在離開南昌之前将公安隊伍整編妥當,保證南昌市的警衛體系正常運轉。
遺憾的是,南昌起義總指揮部還是被敵軍占領了,南昌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
南昌起義第一槍
四、死亡之謎
對于彭幹臣的死亡有幾種說法。
一個是說當時南昌起義結束後,彭幹臣在率領部隊撤離後,在轉戰途中被敵人圍堵,最終在與敵鬥争中犧牲。
另一種說法是在1933年,彭幹臣被組織上調至贛東北彭楊軍校工作。
那個時候以王明為上司的“左傾”主義盛行,許多堅持共産主義的紅軍知識分子都被這群冒險主義給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甚至被迫害緻死,而彭幹臣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害死的。
後來經過周恩來等人對真相的積極尋找,終于确定了彭幹臣的犧牲時間。
王明 (中國共産黨早期上司人之一)
1934年11月,被“左傾”勢力迫害而被囚禁的彭幹臣接到指令,要求其前往方志敏的部隊參加戰鬥,聽到這個消息的彭幹臣喜出望外,簡單地收拾東西就出發奔赴前線。
與大部隊彙合後,彭幹臣協助方志敏帶領抗日隊伍一路北上,并取得了多次戰鬥的勝利,當時用所向披靡來形容并不過分。
可就在彭幹臣對戰鬥前景充滿希望的時候,蔣介石不分戰鬥主次,派出了20萬大軍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中國共産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
當時方志敏帶領的紅十軍團在擊退敵人十幾次進攻之後,人員傷亡也較為慘重,隻能向贛東北的懷玉山區轉移。
然而就在即将要通過敵人封鎖線的時候,敵軍的大批人員突然出現對我軍進行襲擊,彭幹臣就是在這次與敵人的鬥争中犧牲的。
彭幹臣是在1935年1月犧牲的,這一年的他僅36歲,而他的兩個孩子,小的,也就是彭偉光還尚在襁褓之中。
最終在周恩來等中央上司人的關懷下,彭幹臣這位湮沒在曆史洪流中的英雄,終于得以重見天日。
而他的兩個孩子也在大家的關懷下茁壯成長,女兒彭偉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醫生,兒子彭偉光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