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756年7月15日),唐朝宰相楊國忠帶着家人慌慌張張地來到馬嵬坡,進入一家客棧休息。沒多久客棧外面就響起一陣喊殺聲,許多人高喊着:“殺死奸臣楊國忠,殺死奸臣楊國忠!”楊國忠聽到喊聲,頓時感到不妙,于是急忙騎着馬出逃,結果被士兵張小敬射死。那楊國忠幹了什麼事,為何那麼多人要殺楊國忠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投身軍旅

楊國忠
楊國忠少時不學無術,又喜好飲酒賭博,是以受到親戚們的鄙視。楊國忠不甘心一輩子被人瞧不起,于是從軍,在劍南節度使帳下效力。楊國忠性格急躁,但辦事果斷,又能言善辯,是以在軍中表現優異,是以多次得到晉升。後來楊國忠因為違犯軍法,被免去官職,生活窮困。幸虧有蜀地富豪鮮于仲通的資助,楊國忠才得以繼續生活。
楊貴妃
天寶四年(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與宰相李林甫不和,因為楊玉環深受唐玄宗寵愛,于是派鮮于仲通入京巴結楊家以求幫助。鮮于仲通趁機把楊玉環堂兄楊國忠介紹給章仇兼瓊,使楊國忠獲得重用。章仇兼瓊給予楊國忠重金,讓他入京活動。楊國忠到了長安,花大價錢拉攏楊氏宗親,獲得了觐見皇帝的機會。唐玄宗召見楊國忠,封他為金吾衛兵曹參軍,還提拔章仇兼瓊為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楊國忠善于理财,是以更受唐玄宗賞識,得以升任監察禦史。
二,投靠李林甫
時海内豐熾,州縣粟帛舉巨萬,國忠因言:古者二十七年耕,馀九年食,今天置太平,請在所出滞積,變輕赍,内富京師。又悉天下義倉及丁租、地課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明年,帝诏百官觀庫物,積如丘山,賜群臣各有差,錫國忠紫衣、金魚,知太府卿事。(新唐書·列傳一三一)
李林甫
李林甫因為太子李亨并非自己擁立,于是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誣陷李亨,想要另立太子。李林甫派親信禦史中丞楊慎矜誣陷太子妻兄韋堅與太子圖謀不軌,然後拉攏監察禦史楊國忠,讓他審理此事。楊國忠便投靠李林甫,派親信京兆府法曹吉溫羅織罪證,誣陷太子親屬。是以韋堅、李亨妾杜氏、杜有鄰(杜氏之父)等人都被處以重罪。
李亨
楊國忠為了樹立威信,便大肆制造冤案,排斥異己。李林甫則躲在幕後,命楊國忠将疑似與太子有關的案情上報給唐玄宗,往謀反上攀扯。楊國忠還派人探知唐玄宗的心意,曲意逢迎。唐玄宗雖然沒信太子謀反,卻對楊國忠大為賞識,提拔他為度支郎中兼禦史中丞。李林甫擔心楊國忠威脅自己,是以對他産生猜忌。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因為楊國忠給自己搜刮來巨額财富,對他更加信任,讓他擔任太府卿,全面負責朝廷的财政事務。
三,楊李争權
唐玄宗
禦史中丞王(hong)曾跟楊慎矜一起投靠李林甫,誣陷太子李亨,但唐玄宗始終沒有廢掉李亨。楊慎矜是以害怕起來,擔心李亨會報複自己,于是處處避事防患。王怨恨楊慎矜撺掇自己誣陷太子,便轉而投靠楊國忠。王借楊國忠之手除掉了楊慎矜,還權傾朝野,使得百官畏懼。
長安
楊國忠深受唐玄宗賞識,野心漸漸大了起來,便想取代李林甫,成為宰相。楊國忠知道京兆尹蕭炅、禦史中丞宋渾與李林甫交好,深受其信任,便誣陷打壓蕭炅、宋渾二人,将他們逐出京城。王是以出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權勢超過了楊國忠。楊國忠擔心王會威脅自己,便借王焊(王弟)和邢縡謀反之事,除掉了王,還出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事後楊國忠還誣陷李林甫與邢縡勾結,使得唐玄宗日益疏遠了李林甫。
四,征讨南诏
唐朝與南诏
天寶九年(750年),南诏君主閣羅鳳因為不滿雲南太守張虔陀橫征暴斂,于是殺張虔陀反唐。唐玄宗大怒,于是下令讨伐南诏。楊國忠是以舉薦鮮于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出兵讨伐南诏。結果鮮于仲通出師不利,唐軍慘敗。楊國忠竟然指使鮮于仲通謊報軍情,稱唐軍大勝。
天寶十年(751年),楊國忠又派司馬李宓讨伐南诏,結果李宓中計戰死,唐軍再次慘敗。楊國忠于是又謊稱唐軍大勝,以掩蓋自己的過失。唐軍兩次慘敗,損失十餘萬精銳,百姓是以對楊國忠十分怨恨,大臣們則是敢怒不敢言。
劍南節度使
天寶十一年(752年),南诏侵犯巴蜀,李林甫趁機上書唐玄宗,讓劍南節度使楊國忠赴任禦敵。但楊國忠到任不久就被唐玄宗召回,李林甫是以憂憤而死。楊國忠得以出任宰相,還兼任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太清太微宮使、劍南節度使、山南西道采訪使、兩京出納租庸鑄錢使等職,徹底掌握了朝廷大權。
五,獨攬大權
國忠性疏侻捷給,硁硁處決樞務,自任不疑,盛氣驕愎,百僚莫敢相可否,官屬悉苛督句剝相槊。又便佞,專徇帝嗜欲,不顧天下成敗。帝雅意事邊,故身調兵食,取習文簿惡吏任之,軍凡須索,快成其手,又不能省視也。(新唐書·列傳一三一)
楊家
楊國忠成為宰相後,志得意滿,在處理政務時剛愎自用,還對百官頤指氣使,使得群臣畏懼。他還沿用李林甫舊例,在家中處理政務。但他身兼四十餘職,是以事務繁忙,隻能把許多事交給負責文書的小吏處理,導緻賄賂成風。
唐朝選拔官員的程式十分嚴格,需要吏部官員進行三次稽核,從開始到結束需要耗時三個月。楊國忠為了省事,竟然向唐玄宗申請在一天内完成稽核。楊國忠事先與負責文書的小吏确定好官員人選,然後在尚書省内一天處理完畢。尚書省的政令需要經過門下省的稽核,楊國忠于是讓門下省的官員在旁邊觀看,以此完成複審。結果選官程式過于精簡,經常導緻用人不當。楊國忠還事後讓人稱贊自己辦事神速。
唐朝
楊國忠生活奢侈,修建了許多豪宅,還在屋内的樹上懸挂絲綢,以誇耀自己的财富。楊國忠出行時聲勢浩大,讓劍南道的儀仗隊在前面開路,随從的人不計其數。扶風發生雨災,楊國忠竟然隐瞞不報。郡守房琯将此事上報,楊國忠十分生氣,派人責罰房琯,此後再有沒有人敢上奏水旱災害。是以在楊國忠的治理下唐朝明面上歌舞升平,十分繁華,實際上民困兵疲,危機重重。
六,排擠安祿山
國忠寡謀矜躁,謂祿山跋扈不足圖,故激怒之使必反,以取信于帝,帝卒不悟。乃建言:“請以祿山為平章事,追入輔政,以賈循為使,節度範陽,呂知誨節度平盧,楊光翙節度河東。”已草诏,帝使谒者輔璆琳觇祿山,未還,帝緻诏坐側。而璆琳納金,固言不反。帝謂國忠曰:“祿山無二心,前诏焚之矣。”(新唐書·列傳一三一)
安祿山
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深受唐玄宗寵信,威震一方,權力很大。楊國忠知道安祿山十分驕橫,擔心他不會久居人下,于是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聲稱安祿山要謀反,但唐玄宗一直沒有相信。安祿山在幽州擁兵自重,雖然有反心,但由于唐玄宗對他十分優厚,是以想等到唐玄宗死後再反。安祿山又擔心楊國忠陷害自己,于是拉攏吉溫,讓他替自己刺探朝廷消息。
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年(755年),楊國忠為了盡快除掉安祿山,決定逼他提前謀反,于是派人逮捕李超、安岱、李方來、王岷、吉溫等安祿山親信,或殺或貶,想以此激怒安祿山。安祿山十分害怕,于是以聲讨楊國忠為名,起兵反叛。唐玄宗決定禦駕親征,楊國忠有些害怕,于是通過楊貴妃讓唐玄宗打消了這個念頭。唐玄宗于是派哥舒翰守衛潼關,抵禦叛軍。
七,出逃被殺
哥舒翰
楊國忠為了對付安祿山,曾極力拉攏哥舒翰,二人于是結為盟友。哥舒翰在潼關手握重兵,于是有人勸他殺楊國忠以使安祿山師出無名。楊國忠得知此事,十分害怕,于是向唐玄宗請求訓練精兵,以防不測。唐玄宗同意,楊國忠于是派心腹杜乾運領兵。哥舒翰是以猜忌楊國忠,将杜乾運調往潼關殺掉。楊國忠害怕,于是多次上書,要求哥舒翰盡快出關與叛軍決戰。哥舒翰無奈,隻得出城迎敵,結果兵敗被俘。
叛軍攻克潼關,逼近長安。唐玄宗詢問楊國忠對策,他于是建議逃往蜀地。唐玄宗于是帶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出逃。唐玄宗等人一路慌慌張張,逃到馬嵬坡,随行将士又急又餓,對楊國忠怨聲載道。禁軍将領陳玄禮聲稱是楊國忠胡作非為,使得天下大亂。禁軍将士十分憤怒,于是在陳玄禮帶領下發動兵變,以謀反罪殺了楊國忠。
總的來說楊國忠善于理财與内鬥,但在其他方面并無多大才能,他野心過大,排擠李林甫成為宰相,但執政無方,使得朝政混亂。他又沒有軍事才能,擅自派人攻打南诏,導緻唐軍死傷慘重,民怨沸騰。在對付安祿山的問題上,他又過于急躁,隻知道打壓安祿山勢力卻沒有做好平叛的準備,使得安史叛軍輕易逼近潼關。最後他又與哥舒翰内鬥,逼其出戰,導緻潼關失陷。最後不堪楊國忠壓迫的士兵發動兵變,将其殺死洩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