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來講黨史】共産黨員到南宮講學

【我來講黨史】共産黨員到南宮講學

編者按: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在中國共産黨百年光輝史冊中,冀南紅都南宮黨史必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那繡在紅色旗幟上的故事、刻在紅色石碑上的傳奇、灑在紅色土地上的熱血,蘊藏着寶貴的精神财富,蘊育着無窮的精神力量。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生。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全面開展之際,為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了解南宮光輝燦爛的黨史,追尋黨的足迹,啟迪智慧心靈,涵養為民初心,砥砺奮鬥品格,在實作南宮高品質趕超發展的偉大程序中展現新作為、開創新業績,自即日起,中共南宮市委宣傳部、中共南宮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舉辦《我來講黨史》欄目,通過黨員幹部群衆的傾情講述,回溯輝煌曆史,堅定信仰信念,真正把初心融入血脈、把使命扛在肩頭,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我來講黨史》欄目現面向全市征集黨史宣講人,宣講材料由主辦機關提供,宣講者可電話報名咨詢:0319-5056998

【我來講黨史】共産黨員到南宮講學

共産黨員到南宮講學

随着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深入影響,一個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流,包括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波瀾壯闊的思想運動在全國興起。在此期間,一些具有初步共産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從五四運動的痛苦教訓中看到了無産階級的巨大作用,從黨初期上司的許多重大鬥争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革命力量的源泉,決心到工農群衆中去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工作群組織工作。在這種形勢下,一批革命知識分子先後到南宮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9年2月,在保定二師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劉憲曾到南宮縣立中學(劉憲曾到南宮前曾擔任蠡縣中心縣委書記)代教國文課(後任訓育主任)。他講的第一課是魯迅先生的《故鄉》,第二課是《白光》。此後,劉憲曾先後講授了國民黨的發展過程和國共合作的分裂等内容,并向進步學生介紹進步書籍和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内容以及共産黨的政治主張等。劉憲曾的教學活動,在進步學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1929年3月,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的張一麟從原籍安徽霍丘縣啟程,經長途跋涉到南宮後,任師範講習所和縣立中學國文教員。張一麟進校後,廣泛接處學生,散發革命書刊,積極傳播進步思想,并根據課文内容聯系南宮社會現實,闡述革命道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知識。他先後講授過李大钊的《由縱的組織向橫的組織》和陳獨秀的《湖南人的精神》等著名篇章,還陸續講述開明書店出版的《活頁文選》上的一些文章和他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寫成的《嶽麓山下》、《瓦雀的悲哀》等文章。此外,他還多次組織講演活動,用事實剖析現實社會的種種弊端,指出隻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

在張一麟的啟發、影響下,南宮師範講習所的革命氣氛越加濃厚,許多學生揮筆寫詩著文,抨擊國民黨縣當局的反動統治,有的學生甚至在作文中提出要加入中國共産黨。1929年下半年,南宮師範講習所首先成立了“學生自治會”,并印發了《告國小教員書》。在“學生自治會”的上司下,師範講習所的廣大青年學生與縣教育當局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争。1929年秋,教育局長鞠海峰為肆意揮霍教育經費,親自到師範講習所,強令學生在壕溝縱橫的城外辟建操場,學生則以無工具為由加以抵制。鞠海峰為達到目的,立即派人借了許多工具,強迫學生馬上施工。“學生自治會”研究決定,徹底揭露鞠海峰一夥肆意揮霍教育經費的企圖,決心鬥争到底。鞠海峰見衆怒難犯,隻好不了了之。

張一麟的進步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南宮縣政府的極大驚恐。1929年7月,國民黨南宮縣政府便以安徽當塗縣向張一麟郵寄《蘇俄戲劇集》為借口,将張一麟拘留在南宮縣警察局,後又押解到大名。張一麟的被捕,激起了師範講習所和縣立中學廣大師生的極大憤慨,也引起了縣立中學校長莊子毅的強烈不滿(莊子毅與國民黨縣政府的沖突也是逮捕張一麟的原因之一)。為了營救張一麟,宋之光專門到德州給未名社作家李霁野拍了電報,師範講習所(後更名為鄉村師範學校)進步教員劉之村陪張一麟的夫妻去北平托關系,劉憲曾暑假後到北平進行營救活動,莊子毅也參加了營救工作。經多方營救,張一麟獲釋,後離開南宮,前往北平一個女子中學教書。

繼張一麟之後,曾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共産黨員宋震寰(又名宋日昌,字蒼松,安徽霍丘人)等人,先後到南宮師範講習所任國文教員。他們也同張一麟一樣,向學生講授魯迅、郭沫若、蔣光慈等人的作品和蘇聯的一些進步作品。另外,還講過日本河上肇博士的《經濟學大綱》。

劉憲曾、張一麟、宋震寰等人的講學活動,傳播了革命思想,對學生進行了啟蒙教育,使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了初步認識,為南宮黨組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打下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