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根
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标後,房地産業的結構性調整步伐将進一步加快,同時,房地産金融安全問題、制約着民生和社會公平的高房價問題、房地産業的資本無序擴張問題、國民經濟對房地産業的高度依賴問題等有望一一得到化解,處在深度調整中的房地産市場将迎來新的轉折。
實作共同富裕,保障房地産業平穩健康發展,首先要建立房地産市場的長效機制。1998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揭開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其中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适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是房改的核心,這個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由廉租房、經濟适用房、商品房組成,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機關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适用住房,其它高收入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商品住房。遺憾的是,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這個住房供應體系隻剩下了商品房一枝獨秀。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二次房改、建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終于提上議事日程。這幾年,随着集體土地直接入市、嚴格土地出讓條件、土地出讓金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土地集中供應、完善土地招拍挂規則、積極推進房地産稅立法、抑制投機及過分投資、堵塞房地産調控機制漏洞、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等,房地産開始回歸住房本質,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已初見端倪。
其次,要把房地産金融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研究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問題,是這次中央财經委會議的一個重要主題。房地産金融風險,已成為影響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要防範房地産金融風險,當務之急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一要嚴控房地産貸款規模。國有商業銀行要嚴控房地産貸款規模,降低房地産貸款占比,中小商業銀行不能借機擴大房地産貸款規模;二要嚴防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産市場,堵住“經營貸”“貼息貸”“消費貸”等進入樓市的管道;三要嚴格管理個人住房貸款,按揭貸款要回歸初心,嚴格執行多套住房差别化房貸政策,堵住利用離婚、贈與、延長社保年限、人才引進等手段購房的漏洞,嚴格管理公積金貸款申請條件和貸款額度。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防範化解房地産企業的債務風險。目前,房企債務已經累積了巨大的風險,有些頭部房企踩着“三道紅線”,負債動辄上萬億,一旦暴雷,勢必對我國金融體系造成重大沖擊。房地産企業必須明白,靠借債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第三,實作共同富裕,解決住房公平問題,既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問題。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明确提出,要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長期以來,一路高漲的房價,加大了生活成本,堵塞了社會向上流動的通道,擴大了貧富差距,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房奴、啃老、群租、逃離北上廣、躺平、不敢婚育等,都與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平問題有關。安居樂業,有房才有家,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基本生活理想。過去一個時期,很多房地産開發商,都以給富人服務為業務導向,房子越蓋越大,越蓋越豪華,甚至認為,窮人就不應該買房,城市就應該有富人區窮人區,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一些地方政府隻知道高價賣地,大拆大建,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看不到還有多少危舊房需要改造,也不管有多高的空置率需要消化。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不僅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我們的目标。
第四,要防止房地産資本無序擴張。房地産市場之是以畸形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的無序擴張。正是由于資本的逐利本性,驅動着大大小小的開發商,一頭紮進了商品房市場。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1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為302533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為84895億元,占固定資産投資的28%。在2020年中國101.6萬億元的GDP中,房地産業增加值貢獻了近69632億元,占比7.3%,已經超過了2019年北京和上海GDP之和。在20年時間裡,房地産增加值大漲70412億元,增長率達78%。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房地産業。房地産資本的無序擴張,不僅沖垮了多元化的住房供應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擠占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而且“綁架”了中國經濟。2020年12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次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支援中小企業發展。防止房地産資本無序擴張,就要讓中國經濟與房地産業逐漸脫鈎,讓資本投入制造業、高新科技産業、産業鍊重塑和其他重點民生領域。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房地産業再也不能野蠻生長了!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在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階段,房地産業必須重建市場邏輯,完善體制機制,維護金融安全,惠顧民生正義,克制資本沖動。惟其如此,才會有一個平穩健康發展的産業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