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赤水河“十年禁漁”中華倒刺鲃長胖了

赤水河“十年禁漁”中華倒刺鲃長胖了

中國日報頁面截圖

赤水河是長江上遊的一級支流,自四年前禁漁令實施以來,魚類資源逐漸恢複,魚類種類更加豐富,珍稀魚類資源數量增加。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關于赤水河禁漁監測、保護評估和規劃的中期總結報告》中指出,在魚類早期資源中調查的物種數量已從禁令前的32種增加到37種。

報告指出,流經赤水河流域魚類種群年輕化、小型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種群結構逐漸趨于合理。據當地介紹,中國倒鈎鲶魚的平均重量從336.9克增加到492.5克。

胭脂蟲魚在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中的數量顯著增加。據統計,收集的胭脂蟲數量從禁令前的3.4條/年增加到5.7條/年。

從2017年1月1日00:00到2026年12月31日24:00,貴州在赤水河流域實施全面禁漁,禁止所有捕撈行為——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面"十年禁漁"的支流。

赤水河段全長628.23公裡,發源于雲南省,流入雲南、貴川三省,經四川與長江彙合。赤水河位于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是長江上遊唯一一條沒有閘門和水壩阻擋和維持自然流态的河流,河内隐藏着160多種魚類資源。

據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有關部門介紹,赤水漁業資源協會目前每年定期監測60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包括建造5000多平方米的人工魚巢,舉辦水生生物養殖和放養活動。6月,在遵義市西水縣放養了30萬隻胭脂蟲。

為大力營造禁漁的良好氛圍,貴州還建立了全漁政執法舉報機制,通過釋出微信公衆号、郵箱、電話等方式,擴大群衆對舉報的參與,初步形成全民參與"養魚"的良好氛圍。

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時,貴州将繼續努力,盡快解決赤水河流域非法捕撈問題。除了加強各部門對禁漁令的嚴格檢查外,貴州還将加快建設視訊監控系統,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監督、驗證、威懾違法行為,切實減少非法捕撈。

此外,貴州還将與四川、雲南兩國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合作,不斷完善《赤水河共管水域漁業聯合管理協定》,開展跨區域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違法捕撈。(記者 侯立強、楊軍)

原文可查到7月8日《中國日報國際版》第2期,英文連結: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7/08/WS60e63cc9a310efa1bd66068b.html。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