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有一種獨特且極度瀕危的羚羊,被當地牧民稱為"海灘黃羊"和"普氏平原羚羊"。獲得年度綠色中國獎的葛玉秀,是世界上第一個拍照的人,堅持稱羚羊為"中國對角線羚羊"。

圖1:葛玉秀的普氏原羚羊。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6月4日,葛玉秀就他與青藏高原動物莫名其妙的關系接受記者專訪。
普氏的第一次認識
"我在青海待了51年,從1970年12月開始在青海當兵,射殺野生動物25年,我就是喜歡它。"葛玉秀說。
1995年,葛玉秀聽說了羚羊的一種普氏。
"當時,我大學班的一位同學告訴我,你拍了一隻好鳥,青海湖的羚羊數量很少,沒有照片,你最好能拍下來。葛玉秀說,"我查了很多資料,沒有照片,唯一的圖檔是手繪的,下面記錄的是普氏原羚羊,全世界隻有200多張。它曾經分布在甯夏,甘肅,青海,新疆和内蒙古,但現在隻有青海已經分布在青海湖周圍。"
當時,隻有不到300種石膏被列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石膏。
1997年11月下旬,葛玉秀再次前往青海湖拍攝天鵝。在布哈河的河口,遇到了七隻黃褐色的綿羊狀動物,它們排成一排草原和大草原般的隊列。
青海湖預備役幹部高喊"普氏原羚羊",葛玉秀急忙舉起相機拍下。在專家确定這張照片填補了"普氏原羚羊"圖檔空白後,葛玉秀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捕捉到普氏原羚羊的人。
"是拍的,是掃描,不清楚,但是這張照片已經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了20多次,也在美國和英國的電視台上播出。這是中國第一張,也是世界上第一張普氏原裝羚羊照片,我意外地成為第一個捕捉到普氏原羚羊的人。"葛玉秀說。
躺在雪地裡拍攝野生動物的葛玉秀。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推廣"中國對角羚羊"一詞
多年來,随着保護意識的提高,Platts的人口恢複到2,000多人。但葛玉秀一直都有一個結,因為普氏原來的羚羊是以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命名的,他覺得這隻隻在中國分布的羚羊應該有一個中文名字。
Platts最初的羚羊以沙皇博物學家普氏原羚羊的名字命名,他于1875年首次發現它。專業情報官員普氏原羚曾四次以探險的名義來到中國,竊取了大量的政治、經濟、文化資訊,制定了進攻中國的路線圖,殺害了40名藏族同胞。
"當我說中國物種被稱為外國名稱時,我感到很難過,而當地人并不了解它們。"葛玉秀說。
在了解了這段曆史後,2004年8月,葛玉秀征求了相關專家的意見,在周圍朋友的支援和鼓勵下,他寫了一篇文章,呼籲為普氏原羚羊"中國對角羚羊"取一個中文名字。"你可以看到它的角非常對稱,它是羚羊中最美麗的之一。是以,我稱它為中國對角羚羊。"
多年來,葛玉秀一直緻力于保護普氏原有的羚羊,并一直在推廣"中國對角羚羊"一詞。自2006年以來,他先後向青海省委、省政府送出了《建立中國對角羚羊專屬保護區》、《将中國對角羚羊作為青海湖周邊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吉祥物》、《關于加強推廣、保護和利用中國對角羚羊》等8項決定參考。
2006年,第五屆青海湖國際自行車賽組委會采納葛玉秀的提議,将中國對角羚羊确定為"環湖賽"的吉祥物,并使其成為卡通"多吉"形象;
鑒于葛玉秀為中國對角羚羊的救援和保護所做的貢獻,2009年12月,他被崗察縣政府聘為"中國對角羚羊保護站名譽站長",也被許多人親切地稱為"中國對角羚羊"之父。
在拍攝過程中多次遇到狼
.m 5點30分左右,葛玉秀來到青海湖東岸的中國對角羚羊栖息地,睡着了。
當時,一陣 ' ' 把我吵醒了,是狼。我看到附近有一隻羊被狼吃掉的遺骸,我很害怕。前面有一個黑點,後面有五個黑點。大約100米,我看到前面有一隻羚羊,後面有五隻狼。葛玉秀說,當狼群從他潛伏的沙丘30米外追趕中國斜線羚羊時,雖然是冬天,但他的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
"我比羚羊好多了。多年後,再次回憶起葛玉秀或恐懼,"是中國對角羚羊救了我,之後,我就要把中國對角羚羊當成自己的保護神。"
這不是唯一一次與狼相遇。
2006年1月9日,葛玉秀前往玉樹拍攝回程。汽車剛從海拔4824米處越過巴詹卡拉山口,突然發現兩隻狼跑下山,葛玉秀決定下車開槍。狼看到有人下了車,沒有驚慌失措,沒有沖上去。葛玉秀一路追去,離最近的時間隻有80米左右。幾年前,他還在戈洛的馬多縣拍攝了狐狸和七隻狼,海拔4,300米。
葛玉秀拍下了狼。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葛玉秀對狼群肅然起敬。
"狼在青海高海拔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在人類的壓力下,依然頑強生存。狼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從生态學的角度來看,狼可以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在維持草原和森林的生态平衡方面發揮作用,狼捕食老、弱、殘,食草動物本身也起着提高種群素質的作用。"葛玉秀說。
建議使用黑頸鶴作為國鳥
葛玉秀也有一個民間稱号——"青海湖鳥王"。"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為鳥類而生的人,注定要和鳥類在一起。
20世紀80年代初,一台"海鷗"雙鏡頭相機帶領葛玉秀走上了攝影之路。1995年,葛玉秀首次踏上青海湖鳥島,被百萬鳥之歌的場景震撼。
"青海湖中間有一座小島,我住了七天七夜,沒喝一口熱水,隻吃壓縮幹糧和蛋糕,喝礦泉水。那是1995年,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死在島上。我在那裡收養了七隻小斑馬,它們失去了母親,當我離開時,它們給了我三次。"葛玉秀至今一直在想着那七個小斑點頭。
在青海湖島拍攝時,葛玉秀收養了七隻小斑點蜻蜓。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多年來,除了推廣"中國對角羚羊"外,他一直積極推薦黑頸鶴作為國鳥。
黑頸鶴屬于我國一級保護物種,是世界15種鶴類,是我國唯一遷徙、終生生活在中國高原的大型珍稀鳥類。為了拍攝黑頸鶴,葛玉秀原本在距西甯850公裡處,海拔4300米的玉樹縣龍堡灘墜入沼澤,差點被殺死。
"黑頸鶴是國家級的一種受保護動物,是青海省的一種省鳥,分布面積比較廣闊,占我國面積的53%,在七個省區都有分布。我建議把黑頸鶴當成國鳥,在去年的兩次會議上,一些政協委員把這個建議擺到了桌面上。葛玉秀說,有人建議丹頂鶴是國鳥,但鶴的拉丁文名字翻譯為"日本鶴"。
"我們對我們國家的野驢,羚羊和黑頸鶴的熟悉程度遠遠低于我們對非洲斑馬,獵豹和長頸鹿的熟悉程度,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外國野生動物,例如幾種Janes,但我們對自己的動物知之甚少。中國缺錢嗎?是否缺乏優秀的攝像師?不,我不認為過去如此重要,以至于人們不了解他們。即使你甚至不了解這個物種,你如何保護它?這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葛玉秀說。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張偉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