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米和紫甲蟲大米。攝影:李佳飛
收獲紫甲蟲米飯的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袁偉
收獲紫甲蟲米飯。海南日報記者 袁偉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曆史,産量和種植面積一直居世界第一。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對米飯并不陌生和新鮮。不過,在文昌市金山鎮羅豆屋裡,有一種叫"紫甲蟲米"的谷物,看起來有點不一樣,民間看上去像寶,通常的價格是普通米的幾十倍。
是什麼讓它如此不同?
日前,記者來到文昌市金山鎮,一探究竟。
數千年的民間栽培
雪已經過去,北方已經進入冬季,但南國椰子村的田地還是綠色的,剛剛收獲的稻田散發着泥土的芬芳。
農家院子裡幹金黃大米,收割農民笑得不能閉嘴,雖然水稻産量不高,但當地珍稀紅米市場很好,價格逐年上漲。
紫米,在當地民間又稱"虱子米",是一種自然生長的野生紅米,顆粒小,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人們喜歡對待藥材一樣重視它們,代代相傳,延續到今天。
關于虱子水稻的成因,當地農民不能說,隻知道金山、洛鬥、三江的零星分布,據說在當地已經生長繁殖了1600多年。
康熙清代《文昌縣志》有相關記載,稱:"大米有大米、大米兩種。白色的性是柔軟的,紅色的性是甜蜜的。"當地人認為這裡的"紅人"是指紫米,因為貝殼的顆粒是紅色的,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
産量非常低的野生紅稻種子尚未得到廣泛種植。但其藥用價值早已被發現,有村民告訴記者,當地體弱多病,經常聽從老人的建議,發現這種野生紅米,長期食用可以改善體質,增強人體免疫力。
天然有機健康大米
紅米又稱糙米,相比普通的白米,米粒小,口感硬,不如白米軟,但米飯豐富。随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準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紅米的健康價值。
2015年,一直在河南鄭州工作的陸芳回到家鄉金山,發現了紅米。當時,受超強台風"衛家"的沖擊,文昌金山、羅豆、翁達地區被海水淹沒,數萬畝的好田因鹽堿化而荒廢。為了振興這片土地,陸芳決定和妻子一起回國創業,從改良土壤開始,引導當地農民開墾和種植紫甲蟲水稻。
他們四處尋找并采集了這種野生稻的種子,從3畝試驗場開始,慢慢探索紫甲蟲水稻的最佳生長環境,同時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援下,啟動了1萬畝鹽漬地土壤改良項目,注冊成立海南億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為了找出野生紅米的營養成分,毅公司還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當地紅米進行檢測,發現它富含鉀、鈣、鐵、鋅、硒等礦物質元素,還有20多種氨基酸,健康價值超出了大家的預期, 是谷物同源的天然藥類食品。
"我的家鄉有這麼好的大米,為什麼不去挖掘推廣呢?"陸芳說,放棄了城市白領的工作,決定回國創業,經過5年多的不懈努力,現在,他們已經分散在原來的紫稻中,将種植面積擴大到近3000畝,實作了紫稻種植的規模。
為了保證紫甲蟲水稻的營養成分,陸芳堅持古老的種植方法,在改良當地土壤的基礎上,減少人工幹預,充分發揮其原有的抗鹽堿、抗蟲、抗病特性,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肥料和農藥,甚至很少使用天然肥料, 水稻一年隻有兩季,稻田在休耕期使用稻梗回填,以休息和休養。
鹽堿地已恢複生機
53歲的村民吳慶光一直閑置在家,收入微薄,近年來與陸芳的公司一起種植紫米,越來越有動力。
"野生紅米從未如此受歡迎!"吳慶光告訴記者,雖然紫米産量很低,平均畝隻有兩百斤,但一斤可以賣到100元,是普通大米的幾十倍。
為了促進更多農民從輻射中受益,億億公司除了開墾标準化養殖種植基地外,還建設了文昌沂紅米産業園,發展蒸米飯、嬰兒米粉、米糠沖泡、友善大米等深加工,圍繞農業生産、倉儲等社會服務, 物流、電子商務,推動一兩三生産一體化,初步建構了"生産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鍊。
近日,在海南省政府公布的《2020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名錄》中,文昌奕紅稻産業園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春秋晚,來到金山,都能看到這裡起伏的稻波,無論是綠色的還是黃色的,都不再是鹹鹹的土地。"吳慶光高興地說。
傍晚,走在鄉下稻田旁的小路上,看到不遠處幾個勤勞的農民的身影,靜谧的村莊,在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讓人仿佛嗅到了古老的農耕文明與現代農業産業交融的氛圍,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 人們期待。
來源:海南新浪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