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家分晉之八
《春秋左傳·昭公》:昭公元年,春季,楚國的公子圍到鄭國去聘問,同時娶了公孫段的女兒為妻。正月十五日,公子圍進入國都,迎娶後出來。于是就和叔孫豹、晉國趙武、齊國國弱、宋國向戌、陳國公子招、蔡國公子歸生、鄭國罕虎、許國人、曹國人在虢地會見,這是為了重溫宋國盟會的友好。祁午對趙文子說:“在宋國的盟會,楚國人占了晉國的先。現在令尹不守信用,這是諸侯都聽說的。您如果還不戒備,怕的是又像在宋國一樣。子木的信用為諸侯所稱道,尚且欺騙晉國而要駕淩在上面,何況是不守信用的突出人物呢?楚國再次占了晉國的上風,是晉國的恥辱。您輔佐晉國作為盟主,到現在已經七年了。兩次會合諸侯,三次會合大夫,使齊國、狄人歸服,使華夏的東方國家安甯,平定秦國造成的動亂,在淳于修築城牆,軍隊不疲弊,國家不疲乏,百姓沒有诽謗,諸侯沒有怨言。天不降大災,這是您的力量。有了好名聲了,反而用恥辱來結束,午就是害怕這個,您不能不警惕。”趙文子說:“武接受您的恩賜了。然而在宋國的結盟,子木有害人之心,武有夫妻之心,這就是楚國是以駕淩在晉國上面的緣故。現在武還是這樣的心,楚國又不守信用,這可不是他所能傷害的了。武将要用信用作為根本,按照這去做。譬如農夫,隻要勤于除草培土,雖然有一時災荒,最終必然獲得豐收。而且我聽說,能守信用就不會在别人下面,我還是不能做到守信用啊。《詩》說,‘待人以信,很少不能做榜樣’,這是由于守信用的緣故。能夠做别人典範的,不會在别人的下面了。我的難處在不能做到這一點。楚國不能造成禍患。”
昭公二年,春季,晉平公派韓宣子來魯國聘問,同時報告他掌握國政,是以來進見,這是合于禮的。韓宣子在太史那裡觀看書籍,看到《易》、《像》和《魯春秋》,說:“《周禮》都在魯國了,我現在才知道周公的德行和周朝的是以能成就王業的緣故了。”昭公設享禮招待他,季武子賦《綿》的最後一章。韓宣子賦《角弓》這首詩。季武子參拜說:“謹敢拜謝您彌補敝邑,寡君有了希望了。”季武子賦了《節》的最後一章。享禮完畢,在季武子家裡飲宴。有一棵好樹,韓宣子贊美它。季武子說:“宿豈敢不培植這棵樹,以不忘記《角弓》。”就賦了《甘棠》這首詩。韓宣子說:“起不敢當,趕不上召公。”
韓宣子于是就到齊國奉獻财禮。進見子雅。子雅召見子旗,讓他拜見韓宣子。韓宣子說:“這不是保住家族的大夫,不像個臣子。”進見子尾。子尾讓彊(qiáng)拜見韓宣子。韓宣子對他的評價像對子旗的一樣,大夫大多譏笑他,隻有晏子相信他,說:“韓先生是個君子。君子有誠心,他是很了解的。”韓宣子從齊國到衛國聘問。衛襄公設享禮招待他。北宮文子賦《淇澳》這首詩,韓宣子賦《木瓜》這首詩。
昭公三年,當初,州縣是栾豹的采邑。等到栾氏滅亡,範宣子、趙文子、韓宣子都想要這塊地方。趙文子說:“溫縣,是我的縣。”兩個宣子說:“從郤稱劃分州縣以來,已經傳了三家了。晉國把一縣劃分為二的不僅隻州縣,誰能夠按劃分前的情況去治理它?”趙文子感到慚愧,就放棄了州縣。兩個宣子說:“我們不能口頭上公正,而把好處給自己。”就都放棄了。等到趙文子執政,趙獲說:“可以把州縣拿過來了。”趙文子說:“出去!這兩位的話,是合于道義的。違背道義,就是禍患。我不能治理我的封邑,又哪裡用得着州縣,而去自找禍患?君子說:‘不知道禍患是很難的。’知道了不照着做,沒有比這再大的禍患了。再有人提到州縣的一定處死!”
昭公七年,鄭國的子産到晉國聘問。晉平公有病。韓宣子迎接客人,私下說:“寡君卧病,到現在三個月了,所應該祭祀的山川都祈禱過了,但是病情隻有增加而沒有見好。現在夢見黃熊進入寝門,這是什麼惡鬼?”子産回答說:“以君王的英明,您做正卿,哪裡會有惡鬼?從前堯在羽山殺死了鲧,他的精靈變成黃熊,鑽進羽淵裡,成為夏朝郊祭的神靈,三代都祭祀他。晉國做盟主,或者沒有祭祀他吧!”韓宣子祭祀鲧。晉平公的病逐漸痊愈,把莒國的兩個方鼎賞賜給子産。
子産為豐施把州地的土田歸還給韓宣子,說:“過去君王認為那個公孫段能夠承擔大事,因而賜給他州地的土田。現在他不幸早死,不能長久地享有君王的賜予。他的兒子不敢占有,也不敢告訴君王,是以私下送給您”宣子辭謝。子産說:“古人有話說:‘他父親劈的柴,他的兒子不能承受。’施将會懼怕不能承受他先人的俸祿,更何況擔當大國的恩賜?即使您執政而可以使他免于罪戾,後來的人如果碰巧有關于邊界的閑話,敝邑得罪,豐氏就會受到大的讨伐。您取得州地,這是使敝邑免于罪過,又等于建立扶持豐氏。謹敢以此作為請求。”宣子接受了,把情況報告晉平公。晉平公把州地給了宣子。宣子由于當初的話,占有州地感到慚愧,用州地跟樂大心交換了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