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點選上面的"藍字",關注五月新聞的每日推送

在中國近代史上,廣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謂現況造就英雄,進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廣東人。今天,我們隻想談談廣東客家大家庭的進階将領。

姚玉平(1882-1974),廣東平遠。早年參加中國同盟,參與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組織上司。辛亥革命期間,他擔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後來參加了争取袁世凱保護和陳玉明的鬥争。1912年,廣東北伐軍更名為"廣東軍",姚玉平被任命為總司令、總司令,并被授予中将軍銜。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黃慕松(1883-1937),廣東省梅縣人。早年畢業于廣東五邊學校,被選拔到日本陸軍見習學校深造,回國督導黃埔軍國小。1928年和1933年,他兩次擔任陸軍大學校長。1937年,他作為廣東省政府主席去世,并被國民政府追捧為陸軍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張明達(1885-1925),馬來西亞廣東梅縣。他是孫中山最有權勢的将領,也是大革命時期廣東軍師長。1925年4月25日,張明達從香蕉嶺回到汕頭,讨論平息混亂,在潮州不幸殉難,享年40歲。1926年8月,國民政府授予張明達一名海軍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鄧仲原(1886-1922),廣東惠陽,廣東梅縣祖居。1909年任黃埔軍國小校長,由陳明軍、陳繼軒、鄧興達、張法奎、薛月、葉廷、張雲義等介紹給盟軍。次年,他加入廣州新軍,參加了黃色花崗岩起義,從此開始了十多年的職業生涯。1921年5月,他被任命為廣州軍政府第一師師長兼總司令部參謀長,1922年3月21日在廣州大沙頭廣九火車站以7便.m被殺。孫中山遇刺後,以大總統的名義被授予陸軍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陳明忠(1889-1965),廣東合浦(今廣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華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常務理事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47年6月9日,在抗日戰争中被蔣介石冷落的陳明軍被國民黨政府授予将軍軍銜。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陳繼軒(1890-1954),廣東反城口岸(今廣西)人。廣東軍閥代表,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将,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農林部部長。長期統治廣東、政治和南京中央政府商會的抗衡,在經濟、文化和市政建設中是相當多的建設,被譽為南方之王。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葉婷(1896-1946),廣東惠州。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葉婷擔任新四軍司令員,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上将軍銜。雖然葉婷尚未被正式任命為将軍,但他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1988年被中央軍委确定為36名開國軍人之一,排在蘇瑜将軍之前。要知道,建國元帥陳毅在成為新的第四任軍長之前就被國民黨拘留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薛嶽(1896-1998),廣東樂昌。他是國民革命軍的著名将軍和軍國主義者,被杜魯門總統授予自由勳章和藍天勳章。抗日戰争期間,他擔任第9戰區司令員,在長沙創造了自己的作戰方法,殲滅了日軍10萬人,有效地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這是中國抗日戰場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勝利。1952年,他被提升為陸軍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張法奎(1896-1980),廣東省石興市。香港崇正協會名譽會長。1925年冬,他成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團長,次年參加北伐戰争,在奪取廷廷亭橋、武昌市等戰役中,因戰功績被提升為鐵軍第四軍司令官。抗日戰争期間,曆任集團軍總司令、軍團總司令、戰區司令、軍隊司令等,參加過上海、武漢、昆侖關戰役,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二級将領。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羅卓英(1896-1961),廣東大埔。1922年畢業于保定軍校第八炮兵課。抗日戰争期間,他擔任九戰區前敵總司令,太平洋戰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線司令,1946年晉升為陸軍上将。

黃岐香(1898-1970),廣東省梅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軍國主義者和中國農業、工業和民主黨的創始人和上司人之一。自1931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或第三方)的上司人。抗日戰争期間,曆任集團軍總司令、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獲藍天日勳章。戰後,第三黨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擔任秘書長、副主席。1946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黃振球(1898-1979),廣東省梅縣人。湖北省第二預科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六期畢業。1934年,他成為防空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1951年晉升為駐台陸軍二等上将,1961年晉升為陸軍四星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黃彥軒(1899-1939),廣東省香蕉嶺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科第9期。加入國民革命軍後,他擔任營、團和旅長。1930年,他被任命為第3軍第7師師長。1936年1月29日,少将。同年8月7日,他被任命為廣東省第四軍區司令員,9月12日晉升為陸軍中将。在陸軍上将之後。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歐震(1899-1969),廣東曲江。1935 年 4 月 15 日,他被授予少将軍銜,1936 年 10 月 5 日,他被提升為中将,擔任國民革命軍第 90 師師長。1943年12月5日,該部重新奪回常德市,擔任第27大隊副總司令。1969年2月13日,他在台灣去世,3月晉升為陸軍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黃百軒(1900-1948),廣東省梅縣人。解放戰争期間,他擔任中華民國陸軍第7軍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戰役中陣亡。1949 年 1 月,他求助于陸軍上将。

客家人太猛︱除走出1名元帥之外,至少還走出15名上将

最後,當然不能說比葉劍英軍銜更高的前15名猛犸大将領還要多。葉劍英(1897-1986),廣東省梅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