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平頭鎮、壽陽縣黑水村,由于缺乏支柱産業,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用當地的話說,既是"窮殼"又是"債騾"。如今,黑水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0萬元,村民在家門口實作就業,家庭平均年收入3.5萬元。"我村今天能有的,是黨支部帶路好。說到黑水的"緻富密碼",村民蘇玉虎說。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本,是黨的實力之源。近年來,晉中市委積極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确立了抓基層的明确方向,不斷強化政治職能、社會職能、發展職能,增強黨組織的上司、凝聚力和号召力,抗貧困、疫情防控後,基層黨組織的上司進一步建立起來, 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進一步擡高,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進一步加強。
增強政治功能,選拔和比對強村黨組織的"上司人"
占地20畝的陽光葡萄園區年産葡萄6萬斤,休閑農業旅遊園種植桃樹1.4萬多棵,帶動78戶貧困戶增加收入,設施菜園每畝可生産優質蕃茄2萬斤......武村位于左泉縣邵鎮,通過"六園"特色産業,一棵果樹、一片菜園變成了一棵"搖錢樹",一畝"創收田"。
抗日戰争初期,在黨支部的上司下,上武村人民制作軍鞋,縫制軍服,交出公禾,200多人在小村縫制軍鞋1000多雙,在昔日的模範村是家喻戶曉的。進入新時代,上武村支部、黨員、群衆、農民人均淨收入達到8954元,成為第一批脫貧脫帽的左右縣先鋒村。
木材的接骨木必須固定其根部。上吳村的蝴蝶變遷,是晉中市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解決基層黨組織"弱不弱、好不強"問題的縮影。
作為農村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選擇最優秀、最強的"上司者"非常重要。晉中市結合選舉教育管理,派出339名機關機構幹部到300個村服務,高品質地完成了複選試點工作。在"培養"上創新分層分類、市級抓取示範、縣級教育訓練、培養"上司"多達7891人,1472名農村幹部參與提升學曆。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完善村幹部聯合審查機制,覆寫村辦檔案和書記個人檔案,用好"上司"隊伍建設,使各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抓好基層,打好基礎,村"兩委"轉變是關鍵措施;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金中邁出了用"六一"倡議改變村(社群)"兩委"的第一步。"一分析一報告"把握事實,縣鄉上司"一對一"包辦事,逐村走訪、分析評價,并分别組成綜合考核組、骨幹履職報告。"一次全員審判"打下良好基礎,整頓弱散村,圍繞财政收支、資金使用、債務等重點審計。《一卷一圖》精準指導,編制村(社群)"兩委"變更工作指南手冊,詳細工作流程圖。通過村(社群)"兩委"的連任,選出了一大批高素質、年輕的"領袖",帶領群衆在鞏固扶貧成果上遊行,繼續推動鄉村振興上路。
強化社會功能,"一網"實作"精細化管理"
"我們在小區有個習慣,小區不高興有沖突,先找網格人,網格長說,火了就沒了,問題就會解決。南港社群居民王桂元說,群衆有一些東西要找網格從業人員"代理人",這種"依賴性"讓社群治理有了"主骨"。
這個社群很小,但它與成千上萬的家庭相連。擁有12個區、3個分散區、4048戶12000多人,壽陽縣濱江城南港社群,探索建立"大黨委主導、小網格治理"模式,13個駐地機關,1個五區黨支部幹部資源和黨建資源一體化,66個黨組建在68個網格上, 明确了15種電網長期職責,将社群信函、來訪調解、安檢等24項工作職能納入電網管理範圍,建在電網上黨支部堡壘。這個角色在網格上扮演。"通過抽小機關,細化責任任務,把黨的建設觸角伸向基層,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實作準确有效的社群治理。"南港社群黨總書記Ko Kwon說。
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是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紅線。晉中市緊緊圍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效力和作用,加大投資保護力度,開展有效服務,實施精準管理。
居民需要它,社群有服務。晉中市實行全區網格化黨建,劃分網格10556,成立網格黨組織9224,采取"支網并網"方式,有效開展教育引導、政策宣傳、隐患、沖突調解等服務。在每個社群,一個無形的網格已經劃定,所有涉及基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項,統一成網格化服務管理内容,實作社群服務"千線以上,下一個網絡",黨的上司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讓居民少跑腿,多跑資訊。和順縣利用黨的建設網格化管理平台和手機APP,對黨的建設、服務群衆、社會治理貫穿全程,反映居民問題"先問負責",一做到底。壽陽縣以重視民生、服務民生為抓手,建設"網格長、簽醫生、巡回治療和15分鐘急救圈"的社群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了群衆看病的問題。
發揮開發功能,跟着好分行一定會緻富
為促進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地釋放基層黨建的強勁勢頭,促進農村發展,錦中市在發展職能基層黨組織中發揮積極探索和實踐作用。
黑水村位于鹿泉山腳下,毗鄰307國道和太原東二環,是壽陽縣村鎮振興走廊建設的重要村群。2019年以來,黑水村以深化農村産權改革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将4000畝土地從全村轉入苗栽培基地項目,實作村集體年收入45萬元。
"我們也在積極發展蘆泉森林康鎮項目,從土地流轉産收入、勞務派遣工資收入和服務旅遊經營收入中,開辟了增加收入的三條途徑。村黨支部書記楊曉明告訴記者,通過龍頭産業從一生産更新為三産,村内家庭年均收入達到3.5萬元。"農民正在搬出土地,有穩定的租金和工作,有好的樹枝,我們肯定會變得富有。村民蘇景國的話充滿了自豪感。
在資源、政策、資金上同時努力,晉中市要"三張牌"擴大集體經濟,做"人民用品""錢文章""産業文章",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行政村6.1.2%超過10萬元。探索強村弱村、富村小村大村"供熱模式,落實産業鍊黨支部建設模式、産業鍊黨員聚集、産業鍊黨活動開放模式,實作黨組織設定與産業發展有機融合。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晉中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說,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援基層,破解黨的建設,搞"兩皮",使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衆服務,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
本站記者 楊文軍
(由餘佳林、文文報道)